事实上,美国在1878年6月18日,已经通过《地方武装法》(Posse Comitatus Act)。该法严禁联邦政府行政分支动用所谓“有制服部队”执行针对各州民众的治安任务。它的理念是,联邦军队是对外打仗的,不是镇压老百姓的。该法充分限制联邦政府动用军队参与执法的权力,细则中还规定了联邦军队的各兵种,其中包括暂时应招、为联邦服务的州国民兵。该法的出台是在南北战争之后的重建时期,南北战争第一次让各州看到,联邦召集一支强大军队的可能,虽然南北战争后,联邦的所谓“北军”,和被打败的“南军”一样,立即作鸟兽散,回家去了。可各州还是担心未来联邦是否会以军力侵犯州权。着眼点是落在“州权”上,所以该法限定决不容许联邦军队在美国国土之内的“非联邦产权”(non-federal property)上参与“民用执法”。美国是州联合体,原本根本没有联邦立足之地,没有什么“联邦房产地产”,它只是慢慢向各州购买到一些房产地产,一开始在大家印象中都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也许立法者还想,联邦财产也就是一些联邦政府机构,联邦总不会用军队来对付自己吧。 《地方武装法》的漏洞 美国立法者一向是小心抠字眼的,做梦也没想到,偏偏这个立法有漏洞,一是根据宪法,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直属国会管理,也就是联邦财产,因此不在该法管辖范围。二是这里又偏偏是各州百姓最喜欢去抗议示威的联邦政府所在地。这么说吧,根据《地方武装法》,联邦军队确实无权去各州执法,可是各州的人跑来占领联邦土地,此法并不能禁止联邦军队作为执法力量来驱赶外人。所以,胡佛总统也就有这个合法权力。 当时美国对民间持枪还没有今天那么多限制,而兵饷军说起来又是战场上下来的,虽说只打算用催泪弹驱赶,可前面和警察冲突已有伤亡,谁也吃不准对方会不会有暴力应对。所以,麦克阿瑟的军队是坦克殿后、端着刺刀上去的,其中还包括二战中很有名的巴顿将军,虽然当时他只还是个少校。 这一幕真是太悲剧:是联邦军队去面对自己的退伍老兵,而且就在首都中心地带。军队就是从白宫前面最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道列队过去,许多民众、包括政府工作人员,闻讯丢下工作跑去看,不断有人大叫“可耻”。有一种说法,就是麦克阿瑟将军之所以会执行驱赶任务,有他主观上对兵饷军的反感,他认为这只是个乌合之众,最多只有十分之一是真的老兵,其余都是些在一战中反战捣乱的人,乘机煽动利用了少数不明真相的老兵,来挑起事端。至今有很多人以为,战争是士兵冲在第一线,所以一提反战,应该首先是士兵会支持,例如今天很多人以为伊拉克战争的士兵必定会支持反战,我在军营住过之后,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士兵反应还是要看士兵对自己正在打的战争如何理解。 兵饷军有几个营地。军队先接近靠近中心地带的营地,营中人一见这个阵势,纷纷逃过河、进入对岸最大一个营地。一种说法是,胡佛总统认为过河就算了,立即下令军队中止行动。是麦克阿瑟将军决定不顾总统命令,继续过河行动,结果导致冲突,两名老兵死亡;另一种说法是传令有误,麦克阿瑟并不清楚后面的停止命令。当时可能确实无法搞清到底老兵、家属以及有反战等政治诉求的民众团体,各为多少比例。现在不同的书还是数字不同。不管怎么说,在这次冲突死亡的两人,有名有姓,确确实实是退伍老兵。 法西斯试图利用兵饷军事件,引出HUAC调查 美国的“制度内”运作是这样的:在宪法框架下,一个行为假如没有法律细则限定,是合法的。随着发展,遇到问题、甚至发生悲剧,发现有法律漏洞,就产生新立法弥补漏洞。一些立法在新时代被认为过时、不妥、与宪法实质精神有违背,就再通过法定程序撤销。但是,并不是说,在法律漏洞存在的时候,你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去钻漏洞制造恶性事件。胡佛总统的决定有他的理由,而且驱散并不是一个动武镇压的命令,但有人认为,他应该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冲突和伤亡。整个事件始终都在各大媒体、全国民众的观察、批评之下。 有历史学家认为,在处理兵饷军事件中出现伤亡,是胡佛总统后来在选举中输给小罗斯福的原因之一。但是小罗斯福当选总统之后,也认为不应该提前兑现兵役债券。结果,1933年,兵饷军再次进发华盛顿。小罗斯福于是派出夫人去和他们沟通,也说服他们参与政府工程提供的工作。他们很多人因此参与了修建美国最南端一号公路的工程,可是这些老兵真是命运多舛。就在1935年美国劳动节那天,一场特大暴风袭击,随之引发洪水,参与修路的二百五十八名一战老兵死于天灾。在噩耗刺激下,国会以压倒性多数越过小罗斯福总统的否决,通过了提前在1936年兑现应该1945年到期的战争债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