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里的张爱玲(九莉),非常多心多疑,任何事到她面前,她都像多棱镜一般,有无数折射。在《小团圆》里,姑姑与母亲,甚至炎樱(比比),都另有面貌,与她前期书写里的讨喜迥然不同。晚年张爱玲,在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外回望她的亲朋好友,竟是这样无情的解读。她幻想一堆。我其实颇怀疑她书里对于胡兰成与苏青(文姬)的“苟且”,甚至姑姑(楚娣)和母亲(蕊秋)的多段情史,猜想的成分居多,未必事实。 张说过这书“是个爱情故事”。然而书里的爱很少,哪一种爱都很少,男女之爱、亲情、友情,都不多。不过是充斥着厌烦、计较与漠然。全书看来,张的确是如李安所说“没有爱的女人”。看完《小团圆》之后,感觉李安的《色,戒》惊人的准确。他竟把张的内在性意识也呈现了。 张对性是压抑和明显的无知。所谓的“大胆性描写”,看上去纯是“志异”,有种自外于己身的天真。我不以为她是性洁癖,只是经历太少,无知而已。书里的母亲“阅人多矣”,对于爱情的无情和多情,几乎和胡兰成如出一辙。她其实是在拿胡与母亲对照。张或许明白,最适合胡的,大约就是她母亲“这种”女人。然而张从小学到的是“走到母亲的反面去”。母亲正是张爱玲从不会成为的女人。 张爱玲最让人痛惜的是她后半生没有任何与现实相关的创作。其实她的后半生比前半生丰富;对于异文化,对于在美生活、婚姻,与及年岁渐长之后人生人性的领悟,如果她写过什么,真不通知是如何精彩。 胡兰成辞世时,《小团圆》已搁置六年。这六年间,除了〈色,戒〉,张爱玲只写了《红楼梦魇》、〈谈看书〉等读书随笔,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而〈色,戒〉写的依旧是胡兰成。就像是《小团圆》这本书“卡”住了她。提到了胡兰成,她便停下来思索。她的人生停留在三岁。那一年她自认“终于”摆脱了胡兰成。而事实上,余生里,她一直在整理更改和解释与胡的这一段。似乎不搞清楚她无法走下去。而这个无解的心绪便成为张爱玲人生的一个逗点,未完,思索到死,并且让她永远停顿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