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北大教授带你品尝科学之美的“松鼠”(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三,“松鼠”们有自己的正常职业,生活上都还过得去,特别是相当多人从业于媒体,在此基础上他们“有闲”做点别的事情。坦率说我不欣赏玩“悲情”,不相信徐迟当年对陈景润的那类描述在今天会适用于理想的科学家或科普形象。在这一点上我多少相信一点“唯物主义”,很难设想一个“三无人员”会理性地传播科学精神。度人先度己,自己要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果汁分你一半,爱相互分担”。“饥饿疗法”对于科学创新不人道,对于科学传播同样不人道。
    有闲,一个普通人才有机会为社会、为历史做增量。说到底,科学的精神境界是“自由人”才配分享才能分享的,“奴隶”只有苦难、嫉妒和仇恨。有闲,才有可能“费厄泼赖”,才能容忍内在的多样性、避免“科学真理教”。
    第四,我还特意注意到连岳的序言中表达了与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所倡导的类似的一个观念:科学传播不仅仅关系到认知问题,还涉及社会正义问题,这两个维度是紧密关联的。当跳出唯科学主义的狭隘视界,谈论全方位的科学传播,谈论未来的科学以及科学伦理问题时,这一点会更加明显。不过,目前这本书的具体内容还主要限于知识传播和少量的一般文化传播,或者说远未触及连岳设想的问题“高度”。当然,在初级阶段,也许还没到认真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
    这四条就涉及“有闲且时尚”中“有闲”的部分,总结起来有几层意思:时间上有闲、生活方式上有闲、科学观上有闲。
    时尚才有未来
    现在该说说“且时尚”了。科学的前沿变化多端,与“时尚”有些共性,但让科学成为时尚谈何容易。科学中只有一部分内容有可能成为时尚,特别是博物类科学,这部小书中相当多内容属于广义的博物学。我数了一下,占一半以上。我相信有些科学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理解、欣赏,我丝毫没有贬低大众的理解力的意思。科学传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先易后难。
    科学传播之“时尚”的另一层意思是与时俱进,在形式、手法、手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松鼠会的小书在选题、谋篇、用词、讲故事技法方面,都有意识地融进了时尚元素,如书名的“怪异”、如“皮囊事”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AskDr.You”。对了,还有图书的开本和封面设计。拿到书后第一时间,让14岁的女儿评论此书的装帧和外形,女儿打了高分。我相信她的眼光,她说酷那是真酷。
    不得不指出,松鼠们的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之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在于背后有个特别的NGO组织。NGO如何发展,中国人没有经验,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会如何。“时尚”的第三层意思是组织成科学“俱乐部”,松鼠会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下一步可借鉴德国的德累斯顿艾西斯学会(IsisSoci-ety,1833年创立)、英格兰的艾塞克斯田野俱乐部(EssexFiledClub,1880年创立)、美国的奥杜邦学会(AudubonSociety,1886年创立)的经验,先加强内部交流,自身获得提升。俱乐部成员之间既共享某些共同的理念,也要保持必要的多样性张力。既然为俱乐部,就不要有太强的使命感。
    祝愿科学松鼠会长命,不辱没这个可爱的名字。
    ●来认识一下科学松鼠会
    他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他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他们中有来自科普类报刊的科学编辑和科学记者,有活跃在国内各大媒体科学版的多位资深科学作者和译者,也有许多拥有理工科背景的科学写作爱好者。他们是年轻的科学传播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