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十年,厄普代克都为兔子写下新章,《兔子,跑吧》之后,又有《兔子归来》(Rabbit Redux,1971)、《兔子富了》(Rabbit is Rich,1981)、《兔子安息》(Rabbit at Rest,1990),《缅怀兔子》(Rabbit Remembered,2001),合共组成五部曲。卷帙繁多,还是集中说说《兔子,跑吧》。 兔子当然是绰号,姓氏是Angstrom,厄普代克小说的研究者Marshall Boswell指出,Angstrom表明了Stream of Angst—Dread/不安—正是兔子的生命感觉,也是厄普代克的困惑。困惑何来? 话说John Updike刚出版了第一本小说《贫民院市集》(The Poorhouse Fair)和首部诗集,从《纽约客》的岗位退下来,又从纽约大城市搬到麻省小镇叶士域治居住,心里却陷入恐惧、孤独而且悲观的存在危机之中,齐克果(Kierkegaard)的《恐惧与颤栗》(Fear and Trembling)和卡尔.巴特(Karl Barth)的《上帝之道与人的言说》(The Word of God and the Word of Man)给了他一套存在的哲学,也改变了他一生。 《兔子,跑吧》中的兔子26岁,高中时曾是篮球健将,现在生活平庸:在一些商店里售卖厨房用的削皮器,他怀孕中的妻子成为了一个酒鬼,他们有一个男孩纳尔逊。一天兔子终於受不了如此生活,便驱车离家,前往中学时代篮球教练杜瑟罗的住处。途中油站的男人告诉他——《兔子,跑吧》中最着名的一句话——你知道,要到达一个地方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动身之前,先要确定你要往哪里去。 兔子在杜瑟罗的介绍下与妓女露慈共赴同居,就在他们享尽鱼水之欢之后的早上,刚好是礼拜日,教堂钟声响起,人们涌进教堂,兔子也感动得合眼祈祷,求神帮助、饶恕、指引与保佑家人和露慈。 后来,兔子的妻子分娩,两口子又回到一起,但兔子的性慾爆发,令他再次离家出走,新生婴儿却在洗澡时意外地被淹死。兔子在一直关心他的圣公会艾牧师通知下得知死讯,在葬礼后,兔子再去找露慈,露慈告诉他,她怀有身孕,兔子又跑了。 《兔子,跑吧》中的兔子充满不安,一直逃跑,畏惧伦理制约。不安是人在体性的存在情状,一如齐克果所指出,只要罪的现实持续,而拯救未被确认,自由的可能性打开,不安总是存在。当兔子离家,被抛进可能性,不安就在路上。性爱和神圣带来欢悦和安慰,但他并没有全心跃入信仰状态,性爱虽然美好,但婚姻与孩子带来的牢固束缚却也令他望而却步。 艾牧师不断奔波劳碌且旁敲侧击鼓励兔子回到伦理关系,但他拜访老资格的克鲁彭巴赫牧师时,他又给老牧师训斥一番,像一个受到大声叱责的孩子——那不是你的工作……如果上帝要结束苦难,他现在就会宣布天国已经来临……使你自己成为信仰的典范……在人们求助於你时走出来对他们说:“是啊,他是死了,但是你会在天国再看到他。是啊,你在受苦,但是你应当爱你所受的苦,因为这是基督所受的苦。” 厄普代克曾说老牧师好比“行动中的巴特”(Barth in Action),当然不虚,又也许,兔子遇到的是老牧师而不是艾牧师的话,兔子会跑得更有方向感的。但时代的轮子还在转,关系也天天不同,在变中静观不变,无疑比较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