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董卉川:诗化地塑造“苦魂”形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董卉川 参加讨论


    
    图片拍摄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熊秉明作)
    鲁迅研究专家张梦阳穷数十年之力创作的长篇文学传记《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会稽耻》《野草梦》和《怀霜夜》)今年8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三部作品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成书,形象地呈现出鲁迅的人格与灵魂。学界此前出版的关于鲁迅的评传种类繁多,本书与之前出版的各种鲁迅评传相比具有创新性,即以全新的鲁迅观与独特的文体建构方式,阐释鲁迅的现实人生与精神世界,绘制了一幅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世相以及南、北方民俗乡风的宏大图景,展现了时代浪潮冲击下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和精神史。
    对于自传与评传,鲁迅的态度十分鲜明:“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但与鲁迅愿望相悖,从1947年王士菁著《鲁迅传》至今,学界为他写下了无数传记,同时也塑造了无数的“鲁迅”形象。张梦阳在《苦魂三部曲》中则力图逼近一个更真实的“鲁迅”。他曾经明确指出,为鲁迅这样的伟人作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反对“谀墓”,当然也反对“鞭尸”,应该坚持求真。正如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所说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纵观整个中国鲁迅学史,就会发现对鲁迅的整体认知存在三种误区:“神化”“鬼化”和“俗化”。张梦阳在《苦魂三部曲》中以文学诗化的艺术方式再现了“近于真相”的活生生的鲁迅形象。他在“写人”原则的指导下,在全面系统掌握史料的基础上,用醇厚、细腻、凄美的文学笔调刻画出真实生活中的鲁迅:有和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失误,存在一些超乎常人的怪脾气和怪性格,但无可否认是思想天才与文学天才。
    《苦魂三部曲》人物众多,《会稽耻》共出场80个角色,《野草梦》共出场42个角色,《怀霜夜》则出场82个角色。张梦阳以这些人物为群柱,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投影聚焦处于核心位置的鲁迅的各个方面,从而塑造出一个多侧面、多棱角的悖论性人格的鲁迅形象。他们互相呼应,形成球形的烘云托月式的立体结构。作品不是依靠概念化、理念化的逻辑推理来进行表述,而是借助生动的形象、艺术化的对话引发读者的感触与想象。在现实主义严密写实和浪漫主义想象的基础上,打破线性时间顺序,使用时空转换、蒙太奇、个人独白、他人述说等意识流现代主义文学手法,进行多角度、多手法的艺术表现,塑造了“近于真相”的人的形象。
    张梦阳指出,《苦魂三部曲》的哲学就是人的哲学,是关于怎样认识人和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评价历史人物的哲学。鲁迅是中国近现代颇为复杂的文化人物,对他的认识与评价,也是复杂与艰深的一门学问。这种认知过程在《苦魂三部曲》中就是逐步揭示鲁迅“苦魂”的成因及其内涵,即对鲁迅人生哲学与精神世界的再剖析和再阐释。在《会稽耻》中,张梦阳写了鲁迅祖父下狱、父亲病死、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后所见世人面目,“因为本书文学诗化的性质,欲求写出鲁迅倾重感情的一面”,又写了鲁迅与琴姑表妹初恋受挫等情节。令读者感到:孤独与寂寞贯穿鲁迅一生,在少年时期已然深深植根。这寂寞又一天一天地长大起来,如毒蛇缠住了他的灵魂,怎能不炼铸成“苦魂”?在《野草梦》中,张梦阳进一步揭示了“苦魂”的哲学成因。鲁迅曾说过,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作者从存在论哲学出发,从孤独寂寞的个人感受出发,以《野草》具体作品阐释鲁迅的“苦魂”。作者认为,一个民族的思想家最主要的使命是促使本民族正确认识自己。鲁迅终生苦思、日夜揪心的正是民族以至整个人类应该具有何种灵魂的根本性问题,决非个人的胜败得失。像这样“心事浩茫连广宇”“梦坠空云齿发寒”,怎能不“苦”?从《野草梦》到《怀霜夜》,张梦阳逐步揭示出鲁迅在实现目标道路上遇到的悖论:当他朝着“无阶级社会”的终极目标奋斗的时候,不仅遭遇敌方的残酷镇压和现实的重重阻力,还受到自己营垒内部人射来的“冷枪”与“暗箭”。鲁迅在致萧军、萧红信中曾说过:“敌人不足惧,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军中的从背后来的暗箭;受伤之后,同一营垒中的快意的笑脸。”在作品中,张梦阳以诗化的笔法把鲁迅的“苦境”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
    文学传记首先强调“真实性”,传记作品的本质就是对人物所经历事实的真实再现,需要掌握大量史料,这是张梦阳撰写《鲁迅全传》的本源。他在史料搜集方面可谓呕心沥血,对待历史细节更是几经考证,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贯穿创作始终,文中史实均是反复考证得来。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如临悬崖、如履薄冰地小心谨慎,对所写的每一个细节都反复考证”。同时,如果没有了文学性,传记作品就成为堆砌枯燥文字、罗列种种事件的流水账。张梦阳认为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质上都是诗。所谓诗学,就是将生活中可以成为诗的原料提炼、融合、升华到诗的境界,使之陶冶、熔铸、炼化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手段。因此张梦阳在撰写《苦魂三部曲》时,主干以经过缜密考证的史实为基础,绝不胡编乱造,更不戏说。在本质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合宜的艺术虚构。作品虽然长达百万字,但却并不是每事必录、包罗万象的流水账本,而是选择典型事件、典型细节进行重点叙述描写,运用充满诗美的语言营造出诗的情境、美的意象和动人的情韵,反映本质的真实,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