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自恋是这个时代的新教伦理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现代年轻人的自恋绝非拒绝交流、缺乏公共性,真正缺乏公共性的倒是那些拒绝聆听他人声音的思想霸权。
    
    埃皮道罗斯剧场。最初的公共人就诞生在古希腊的公共场所。
    
    《公共人的衰落》,[美]理查德·桑内特著,李继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441页,45.00元
    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都喜欢谈论“公共秩序”,认为那种非亲非故的人之间存在的互动纽带以及法律关系可以被看作一种公共秩序。政治家看重这种纽带,普通人却更看重家人和朋友。我们要寻求真实的感觉,那种随大流的共同体对我们而言实在不大像真的,所以我们宁愿生活在只是由自己和亲朋好友构成的私人领域之中,体会温暖,那样就足够了。
    美国社会学家桑内特一语道破近代社会公共空间转变的实质:不是人变了,也不是社会结构变了,而是人们对“私密性”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是那些需要投射到公众人物身上的需求发生了转变。每个人都扮演起观众的角色,退到台下来保护自己,并把自己变成了窥私狂。现代公共领域,就是一个人们相互看见却又彼此隔离的领域。如同我们坐在星巴克的透明玻璃幕墙边,看着外面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相互端详,却又装作完全没意识到的样子。
    每天我们在马路上行走,都与无数路人擦肩而过,我们习惯性地低下头,眼睛往下看,做出一副对人无害的样子,换取别人对我们的宽容。就这样,在一个充满陌生人的城市里,我们觉得无比的安全和自由。可是一回到家,打开电脑,我们立刻变得两眼放光,一面浏览八卦信息,一面开着QQ,一面写着博客,装作完全无知有千万双眼睛会盯住我们的博客一样。一种全新的公共秩序,早已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而自发演进形成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