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诺曼·莱布雷希特谈独立评论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向来不安分,他的名字在英国乐评界早已成了争议的同义词。他有着灵敏的嗅觉和犀利的洞察力,一感觉风吹草动便立刻准备出手。他通过《谁杀了古典音乐》、《大师神话》、《大师,杰作与疯狂》这三部曲将古典音乐产业中的演出经纪、录音公司内幕细细数来,一时间树敌无数,毁誉参半。
    盛 韵
    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向来不安分,他的名字在英国乐评界早已成了争议的同义词。他有着灵敏的嗅觉和犀利的洞察力,一感觉风吹草动便立刻准备出手。他通过《谁杀了古典音乐》、《大师神话》、《大师,杰作与疯狂》这三部曲将古典音乐产业中的演出经纪、录音公司内幕细细数来,一时间树敌无数,毁誉参半。
    今年老莱六十岁,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应该退休养老了,但他依然精力充沛满世界跑。他在卡塔尔听完一场下午音乐会便直接奔赴机场来上海参加“亚太地区交响乐团联盟论坛”,傍晚一个短暂酒会的觥筹交错之间,他已经打听到了无数八卦。对记者来说,采访老莱的一大好处就是,你绝对不用担心他说话太少。
    
    

莱布雷希特像:李媛 绘
    先说说您是怎么走上批评家道路的吧。
    诺曼:我最早在电视台工作。你知道,在英国的电视台工作不需要很聪明,有一点才干就很容易得到提升,我二十九岁就已经做到高级制片人了。这个时候我开始考虑,是下半辈子继续做同一份无聊的工作,还是另外找点刺激的活儿干呢?那是1977年3月26日的晚上,我正在香港出差,百无聊赖中打开电视一个台一个台翻,突然,我看到北京电视台在播放中国乐团演奏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天是贝多芬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回到英国以后,我开始思索许多关于音乐的问题。我想知道答案,于是开始查资料,让我失望的是,当时的音乐出版物完全被学院垄断了,书里尽是些作品分析、技术分析那一套术语系统,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在整个文化中的地位之类的问题则完全没有。我想知道古典音乐是怎样成为一种产业的,它内部怎样运作,大师是怎样成为大师的,艺术与金钱之间的权力关系如何,这些问题都让我着迷,于是我立刻辞掉了电视台的工作,成了一个专职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