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李衍柱:守正创新 理论正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钱中文 参加讨论

    《林涛海韵丛话》——守正创新理论正道
    李衍柱教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家,半个多世纪来辛勤耕耘,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科研方面硕果累累,5卷《林涛海韵丛话》正是他一生学术成就的结晶。
    李衍柱读书如饥似渴,写作勤奋,阅读他的著作,你会感觉到书里跳动着的一颗不停歇地汲取知识、追求真理的心,渴望为我国当代文艺理论、美学建设有所贡献的纯真使命感。文艺理论批评工作就是他的生命的组成。他以良好的学养,自觉的理论高度,注视着、把握着我国当前文学创作、文艺理论批评和美学中的新的态势,新出现的译著,并且很快把它们融合起来,创化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叙述,所以他的理论批评视野开阔,中西贯通,表现为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批评研究几经曲折,但理论创新始终是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不过创新也有多种多样的途径,虽然各有所长,争论也多。我以为李衍柱主要紧密依靠各种经典文论的传统,反思以往认识中的谬误,拓展人文科学的多种知识,不断融合获取新知,结合当今文学、理论批评、美学现实发展的需要,给以深刻的理论阐述而有所出新,这是一条守正创新的理论发展的正道。
    文学典型论、文学理想论基本是些传统论题,一般不易深入而使论述缺少新意。但是李衍柱把它们写成了学术质量厚重的著作,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学术领地。这些著作何以达到如此水平?主要因为李衍柱对于这些问题有着几十年的思考与积累,积学深厚,并且深知文学研究的课题不在于追新逐后,而在于求知中有无真知灼见,能否探知其各种规律性现象。一旦具备这些条件加上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能探及文学现象的方方面面,就能达到某个文学现象本质的某些方面而有所创新,从而使这些论题的探讨向前走出一步,成为一种独创的文化积累。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理论争议颇多,解构主义倾向盛行。有人说解构主义也有建构,但这种建构仍然是解构主义的建构,即在解构经典、传统的基础上,对大众文化、社会表层文化现象进行描述性的理论建构,论题新颖,但层次尚属浮浅,而且这一倾向几乎成为主流,于是出现了重读经典的说法。但是重读经典在不同的人那里又是不一样的,一些人重读经典,不过是个口号,实际上他们的重读仅仅是新一轮的为我所用,却是离开了经典文本的整体思想阐释,无有建树。而另一些学者则是重读、细读经典文本,在对它们的重新理解中,有了新的体验与发现,有了思想的重构,李衍柱无疑属于后者。他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欧洲文化巨人通过重读细读,致广大而尽精微,从中获得新的启示,所以他对欧洲哲人、美学家的论述,能够发前人之所未发,新意迭出而具有原创性,以致改变并纠正了一些广为人知的哲学、美学中似乎已有的定论与误解,可说功莫大焉!这是守正创新的进一步深入。
    但是守正创新中的守正是一成不变的吗?不是。守正主要是说尊重传统,尊重人类已有的、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文化创造,把传统作为创新的出发点。传统中的一部分原生态的东西需要如实保存,但是有着再生的生命力的、活着的、属于未来的部分,在参与新的文化创造中则要被注入新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进而促进新的传统的形成。李衍柱的《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一书,探讨了社会大变动时期文学研究范式转变的必然性,文学研究中的多种关系,信息时代的文艺学问题,现代性问题和对研究方法的多重概括,等等。这表明作者进入了当代学术的前沿,显示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自觉和与时俱进的浓烈特色,以及学理深刻和理论追求的进取精神,凸显了一个学养丰满、在理论批评中开合自如的学术个性。李衍柱提出的文艺理论批评研究要遵循“主导多样,综合创新”的原则,赋予了守正创新以理论实践的指导意义,这是他的经验谈,也是他在长期写作中形成的感悟,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他的作家作品评论,展现了评论者的美感的敏锐性,宏阔的历史观与大文化观的融合,资料丰赡,说理透彻,见解独到,为被评论的作家所赞赏。
    李衍柱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美学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论著将成为我国新时期以来不断进取、形态多样的文艺学建设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