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奥巴马自传:除了政治,还有八卦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美)巴拉克·奥巴马著,罗选民、王璟、尹音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版,42.00元。
    钱克锦
    □时政编辑,广州
    美国可能是个令世界头疼的国家,但“美国梦”却是令整个世界激动的精神食粮。而已经入主白宫的巴拉克·奥巴马,似乎正是美国梦的完美体现:成长于单亲家庭,黑人,少年时经历了国际级的流浪和一段时间的颓废,最终后来还是进入了哈佛法学院———而现在,很多人已经在谈论“奥巴马总统”对美国和国际的影响了。
    有一些成功的名人是要写书与人分享或者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奥巴马便是其中一个。虽然这十来年一直忙于竞选,但他还是出了两本书,先是《父亲的梦想》,接下来就是《无畏的希望》。随着他在政坛大热,这两本书也从美国走向世界,甚至更受国际支持者的追捧。以至于一名共和党众议员心情复杂地揶揄道,这些年来,没见身为议员(先是州议员,后为联邦参议员)的奥巴马提出什么有意义的提案,倒是写了两本畅销书。
    议员的天职当然是提出议案,投身立法工作。但胸怀更远大理想的奥巴马“不务正业”地去写书,显然不是为了消遣或者仅仅分享经验。他还要把著述当成在选民中树立形象的途径,让一些读者通过他的书来了解他的奋斗,他的哲学和他的政治观点。这一点,尤其在《无畏的希望》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民主党的“希望”
    《无畏的希望》可以说是奥巴马的政治宣言或政治哲学手册,它的副题“重申美国梦”也说明,作者大概认为在当今美国的政治环境中,实现美国梦实在不太容易。这本书的书名(TheAudacityofHope)实际上想要说的是一种“希望所具备的大无畏的力量”,翻译成“无畏的希望”倒是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奥巴马这次竞选,一个重要的口号就是“希望”,另一个是“变革”(因为无论早先的党内对手希拉里·克林顿,还是后来的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在经验上都比他多得多,所以他只能打“希望”这张牌)。从这本书来看,奥巴马重视“希望”倒是颇有时日了。
    奥巴马的这一概念,据说是来自他的“心灵导师”杰里米亚·赖特牧师,因为赖特一直说“上帝憎恨美国”而不是保佑美国,所以还给奥巴马带来了一些麻烦,因此“希望”的概念最先是否来自赖特不见有人多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概念在奥巴马的政治生涯中非常有意义。因为在2004年夏天美国民主党在波士顿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正是以一个主题为“无畏的希望”的演说,引起政坛非同寻常的注意。当时大会提名约翰·克里和约翰·爱德华兹为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挑战布什。奥巴马在演说中称:
    “这次选举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是要投身到一种玩世不恭的政治中,还是要投身于一种希望的政治中。克里号召我们走向希望……无畏的希望!”
    演讲之后,奥巴马从一个普通的民主党议员(他在2000年的民主党代表大会时甚至差点进不了场),一跃而成为民主党的“希望”。当时就有若干民主党大佬和媒体评论,就凭这个演说,奥巴马可以成为潜在的总统候选人。不过,能想到两三年后他就一鼓作气战胜克林顿家族的政治机器而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大概不多。
    “奥巴马版”美国政治百科全书
    由此看来,奥巴马把自己的书定名为《无畏的希望》也就在情在理。那么这本书究竟说了些什么,才是关注奥巴马外形、肤色和演说才能之外的政治理念的人所关心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