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翠萍 □图书馆工作人员,广州 我在南京大学求学期间,恰好赶上这所学府百年校庆。当时,学校请了一批校友回校演讲。受邀作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余光中和聂华苓了。我轻飘飘地错过了聂华苓的演讲。后来,听人谈及讲座的精彩,难免懊恼不迭。两年后,在书店遇到她的自传《三生三世》,我自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及至看到《三生影像》,我照样收入囊中。 聂华苓1925年生于武汉,那是一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她的父亲聂怒夫死于贵州行政专员任上那一年,聂华苓十一岁。家难连着国难,一年后,“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胜利后紧接着又是国共内战,流浪、逃亡和求学一起成为那十多年生活的主题。 ![]() 1931年,我家在北平那年,不知是什么隆重场合,我和弟弟、妹妹以及两位世交大姐,摆着姿势照相。两个豆蔻年华少女,经过家国变故,已经作古。弟弟汉仲年仅二十五岁,飞行失事。只剩下我和小妹,远离故园,寄寓他乡。 1949年6月,作者拖着母亲弟妹到了台北,在刚刚创办的《自由中国》杂志任文艺编辑,与雷震、殷海光等成为同事。我不禁舒了一口气,因为,像她这样出身的人留在大陆,即便逃得过“反右”,也断然逃不过“文革”的。岂料,她还是难逃另一张天罗地网。国民党退居台湾后,实行戒严,而且整整持续了三十八年。那是一个充满“禁忌”的时代,偏偏《自由中国》一而再地刺痛台湾当权的神经。终于,1960年《自由中国》以涉嫌“叛乱”被封,雷震等人被捕,殷海光被幽禁,聂华苓也牵连进去。 ![]() 和学生们在一起是最自在的时候 1960年《自由中国》遭封后,我完全孤立了。1962年,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台静农邀我教小说创作。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复观继而也邀我教小说创作。我又见天日,和学生们在一起是最自在的时候。 作者回忆这些往事,感慨道“我从来不涉及政治,可是政治好像一直缠着我,政治真是对我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政治我才去了台湾,因为政治我去了美国,后来因为政治我又回来,被台湾骂成亲匪”(见《现在的作家没有前一代的深度了》,《南方周末》2008年7月24日)。这就是政治的力量,好像离自己很远,却实实在在地撩拨着个人的喜怒哀乐,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轨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