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志军文集》资料图 从最早的《历史不再徘徊》、《交锋》、到《变化》、《联想风云》、《中国的新革命》等等读者耳熟能详的书名,凌志军创造了中国图书出版史上的奇迹。迄今为止,他的九本著作(两本与马立诚合作)本本畅销,而他本人也因为在时政、经济、教育、企业史内纵横捭阖、大气磅礴的书写,被誉为“中国的曼彻斯特”。 如果说,一本书的畅销有着诸多偶然因素,那么,所有著作全部畅销,则与写作者的思想、视角、情怀、品格和操作手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在这些方面,凌志军显示出了其过人的素质,显示出一个时代风云记录者所具备的宏大视野和犀利的穿透力。在他笔下,历史的脉搏清晰可闻,其跳动中融合着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 历史学家素来以太史公的追求为己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凌志军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家,但这并不妨碍其写作保持着这种特性。在有坚实的事实为基础的情况下,他从不含含糊糊,惮于下结论。他的第一本著作《历史不再徘徊》副标题是“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人民公社的纪实著作,在这部耗时7年完成的著作中,凌志军以人民公社27年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核心,记录了人民公社的产生、发展到终结的过程,描绘了人民公社史上的各种人物,并通过农村历史透视当代中国的历史,以农村的改革透视社会主义运动的改革。最早在安徽推动包产到户的万里曾经谈到过关于《历史不再徘徊》的争论。他在接见凌志军时说:“这本书写得好。写的是历史,材料真实充实,从中可以看到农村一系列‘左’的政策及其严重恶果。‘左’的危害对社会主义革命、对共产党太严重了。这样的‘社会主义’、这样的‘共产党’,人民怎能真正拥护?”他还说:“人民公社的书,好像过去还没有看到谁写。这本书实际上写的就是人民公社的兴起与失败。有人说‘失败’二字不好,不赞成用‘失败’。我看‘失败’这两个字用得好,这是事实,而且是历史的结论。”相对于一些专业的当代史研究者,凌志军的结论更为明晰和清楚,显示出一个写作者的责任感和独立品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