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杨浪:爬梳地图发现历史(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南方都市报:你在地图上“大显身手”是从博客开始的?
    杨浪:最早我在报纸开过专栏叫“地图随笔”。到了2004年,我们报社记者猛小蛇得了世界博客的一个大奖。我说博客是什么玩意?一看,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按几个钮就都出来了。所以过了几天我就在方兴东的博客中国开了个博客。从一开始博客名就叫“地图的发现”。开始还给自己穿了个马甲,叫“14军”。所以现在凡是叫我“军座”、“军座”的都是我最老的读者。从2004年12月开始至今,我写了四年博客。第一代博客像我这么勤奋地写上千篇,而且还在不断写,全部是原创的,估计没几个了。
    南方都市报:我看到你的博客里有一帮铁杆粉丝,经常跟你讨论问题。
    杨浪:我有一批非常固定的读者。现在到外面,经常会突然冒出一个人说,我常看你的博客。好玩的是原来全是男性读者,这两年居然出现很多女性读者。所以出版第一本《地图的发现》时编辑对市场还有点犹豫,我就说市场肯定没问题,光我的粉丝就有几千,肯定是本畅销书。不过后来几个月就过万册,我还是有点意外了。
    南方都市报:从一张小小的地图,你怎么能生发如此多的思考?
    杨浪:读地图其实就是读书的方式,这一定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比如上一本书我说到赵孟頫\、密码战、督亢图,这一本里说到民国的军事教育、北京街道的变迁、中朝边境线,都是很自由,天马行空,很好玩。但这种玩法很难拷贝。因为我比较杂,跨了好几个方面。这些文章,你说它是收藏的吗?是,又不是。你说它是文化的吗?当然是,但关于地图的分析又很专业。你说它是历史地理研究吗?像《督亢考》肯定是,如果我把文体搞得更论文化,把索引搞得更严密,完全可能做成研究文章。我手边一大堆地图,可以每天玩味、把玩。我一直关注历史,我又是20多年写摄影评论,对图像比较敏感。我的东西恰恰跨在各个方面。
    说是玩,其实是非常严肃的
    南方都市报:通常情况下,当你拿到一张有价值的历史地图,你会怎么去读它?
    杨浪:首先你对这图有兴趣,为什么买它,一定是有个道理的。举个例子来说吧,现在这本“续”里的绝品是《太原城防工事图》,我再下一本《地图的发现》会有一个更大的绝品,绝对有文物价值———是一张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1934年出发,1935年10月走到陕北,迄今为止的史料上说,1936年7月上海《逸经》杂志登了一篇《大军西引记》,是红军长征在媒体上的第一次对外披露,并附地图。但现在我手里的这张地图是1935年11月20日日本人出的,叫《支那现势及共产军情势图》,上面就描绘了红军长征的线路。这地图恐怕要改写红军长征对外传播的历史。其实仔细考察史料,当时范长江、《大公报》早就对红军长征沿途做过报道,这张地图的依据我认为是日本人根据新闻资料汇集的。
    南方都市报:你会不会遇到错的地图?
    杨浪:我考证过若干个错版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前年发现一张红军长征路线图的错。当时我给出版社写文章,他们给我打电话,后来说做了修改,将错版停售了。其实就是你玩这个,太熟了。你看红军路线转来转去走,总得把这个路线走通了吧。
    比如说,红二、六方面军走到贵州一个叫猫场的地方,发生过一次重要的战斗。红军长征路线图就在这个地方突然折了一个很奇怪的弯,再走回去。直到现在军科认定的标准版本还是这样。但这个是错的。因为在贵州有两个叫猫场的地方,发生战斗的猫场是个小村落,而另一个猫场是比较大的。军史研究者拿的地图不是大比例尺的地图,看不到那个小村落,也没有现地踏勘,就把线路画到了那个大猫场。
    当时我在网上提出问题后,这一点是四川的周军研究出来的,他骑着摩托车去踏勘了现场。他还重走红军过草地的路线,然后用很严肃的文章指出,传统的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路线图标错了。他手里有卫星图、有县地图,有当时红军作战指挥的各种文电。这种人是我非常非常佩服的,我们现在也是好朋友。这说明,地图你说是玩,其实是非常严肃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