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从作品主题到创作手法,对汤的西方文学传统进行了论证,其中最为有力的当属对汤亭亭后现代手法渊源的追溯。《语言》认为汤亭亭的《女勇士》是典型的后现代无序拼贴(the Postmodern Chaotic Arabesque,指由主题和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系列短篇故事)。汤的三部获奖小说,无论是《女勇士》(1976)《唐人》(亦译《中国佬》,1978),还是《猴王孙行者》(1989),都无一例外地属于这一模式。而这一模式属于西方文学传统,虽然它受到东方文学的影响。 美国主流作家巴思于的《迷宫》(Lost in the Funhouse)、 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Gravity’s Rainbow)、昆德拉(Kundera)的《布拉格之恋》(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和纳博科夫的《幽冥的火》(Pale Fire)都属同类,这些作品都有幻想和现实、 幽默和恐怖、幻觉和反幻觉的特点。如果主流作家们的后现代无序拼贴是西方传统的、主流的,那么汤亭亭的后现代无序拼贴没有任何理由成为边缘的、族裔的。文学形式应该以文学作品为评价依据,而不应该以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性别身份为依据。正因为此,才有必要研究汤亭亭作品中究竟是以中国文学传统为主,还是和其他书写同样主题和风格的男性白人作家一样,是在书写“美国文学”。 汤亭亭说过:“事实上我认为我的小说更为美国而不是中国。我感到我在把自己构建和创造成美国人,让每一个人认识到,这些角色是美国人。尽管我对中国人有深刻的记忆,但是他们都是美国人。而且,我在创作的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分,我非常清楚我在这样做,在给美国文学添砖加瓦。评论家们还没有认识到,我的作品是美国文学的另一个传统。”尽管汤亭亭开创了华裔在美国的西方传统,她仍然被西方读者指认为“中国的”,林涧通过大量的文本细读,论证了其中的背景和原因,认为美国批评界通常把汤亭亭的《女勇士》定位为女权主义作品,把《唐人》定位于族裔的做法,恰恰显示美国东方主义将其边缘化之用心。 值得一提的是,东西方文学传统从谱系上有时竟然难以截然分开。《语言》指出,后现代无序拼贴中的拼贴(Arabesque)一词经常指阿拉伯东方。从叙事形式角度看,它来自于亚洲的波斯经典《天方夜谭》。《天方夜谭》中有许多阿拉伯、波斯、印度等亚洲国家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寓言、笑话、轶事、说教故事、比喻、童话和传说。《语言》进而上溯到薄伽丘和乔叟,并一路追溯到西方哲学的老祖宗之一柏拉图。作者发现,无序拼贴作为后现代元小说的原型,其写作传统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会饮篇》。柏拉图被西方学者认为是第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然而,在《会饮篇》的写作中,柏拉图却被认为受到当时的东方哲学和神秘主义的影响。假如我们通过柏拉图追溯德国浪漫主义的拼贴,或通过施勒格尔(Schlegel)追溯德国浪漫主义,我们很可能发现,东方文学和东方哲学、宗教,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进入西方思想和创作,东方主义期待的“东方妻子的故事”也老早就存在于希腊文明和文学之中了。 因此,文学中的故事叙事技巧不可能是纯粹“西方的”。根据阿拉伯文学专家的研究,波斯的《天方夜谭》早就深入影响到西方文学想像,从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新天方夜谭》(New Arabian Nights)到博尔赫斯的《夜》(Nights),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如此看来,如果一定要分清后现代无序拼贴的传统渊源,它倒是应该划归为东方文学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堂·吉诃德》《一个荒诞的故事》(Tristram Shandy)《白鲸》(Moby Dick)等西方文学经典都有继承东方文学的传统,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汤亭亭继承的才可以说是东方文学传统,而不是西方文学传统。 汤亭亭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和文学 关于汤亭亭在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运用的争论,一直围绕着两个主要问题:即汤亭亭是否歪曲了中国文化;汤亭亭是否通过描写“异国情调” 来取悦于美国文学市场。 《语言》在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之后得出否定的答案。作者提出,汤亭亭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对于理解以上问题非常关键。其中谈到在大多数美国读者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而对华人怀有敌意的语境中,书写华人和华裔是非常困难的,经常不被理解或被刁难、阻止。而且,文化误读并不经常是无辜的误读,而常常是基于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的贬低之上的误读。浸润着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的美国东方主义语言,至今仍然主导着美国媒体和批评界。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华人在美国媒体和文学中的形象是一种负面的脸谱化形象。对此,亚裔文学批评家金伊莲(Elaine Kim)有过评论:“盎格鲁美国文学并不教给我们关于亚洲人的文学,它只告诉我们盎格鲁对他们自己的看法,和他们对亚洲人的看法。它的用处主要在于它揭示了种族主义如何影响了我们(指美国-笔者注)的文化。” 不仅如此,华裔还经常遭到排斥。评论汤亭亭的著述经常称汤为“华人女人”(Chinese woman),而不认同她是美国女人。作者尖锐地指出:“因为这些(美国)读者从来没有想到,在美国的华人从法律上和文化上就是美国人。” 她说,汤亭亭不被看成美国本土作家,而被放置于“东方另类”的空间,证明了美国的东方主义通过将华裔“他者化”,将他们描绘成永远的外国人,以实现他们否认华裔在美国存在之目的,这是严重的种族主义排华策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