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你为什么这样穷?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最底层的10亿人》作者:(美)保罗·科利尔版本:中信出版社2008年7月版定价:35.00元
    书评人 李杰
    改变穷人的生存状况,使之走上发展和富裕的道路,是现代社会有识之士不可回避的道义与社会责任。
    在《最底层的10亿人》中,牛津大学非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保罗·科利尔描述了生活在非洲内陆的最为贫穷的10亿人的生活现状,也就是我们在电影《血钻》中所看到的那些生活在内战、劣政中的人们———他们随时会被叛军屠杀,或被拉去开采钻石;他们的孩子被训练成童子军,杀人或被人杀;他们永远生活在瘟疫、疾病和饥饿中,随时都处在生与死的边缘。幸运的,能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难民营中逃过一劫,但他们的房子、田园却已在战火中成为废墟,他们的亲人往往已经横尸大街。
    萨克斯教授在《贫穷的终结》中写到,经济全球化是贫穷国家加入全球生产环节的重要契机,他们能通过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业的外包业务,获得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能,早期的亚洲四小龙、今日的中国和印度都属此列。同时,对一些赤贫地区的无偿的持续的援助,也是帮助他们走向世界的关键步骤。然而,非洲的内陆国家却在这一轮全球化的浪潮中毫无发展,并且被彻底边缘化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使得在这些国家开设工厂商店、发展旅游交通、普及教育文化成为一个梦想。而给人以希望的———他们丰富的自然资源,象牙、橡胶、黄金、钻石或石油,却不仅没有让他们获得财富和健康,反倒成了灾难的源泉———叛军逼使人们开采,用它来换取武器,并进一步扩充地盘,而联合国给政府的援助,也被政府当局用来购买武器,用以平定叛乱。
    更为不幸的是,在这一轮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亚洲的崛起,资源消耗的增加使其价格暴涨,非洲的内陆国家更丧失了发展民族工业农业的兴趣———因为工业农业利润太低而且辛苦,远不及贩卖资源那样一夜暴富。由于没有跟上工业信息化的步伐,他们的经济单纯依靠出口,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陷入了停滞的困境。同时,由于贩卖资源需要的是武力而非知识技能,在这些国家里,战争成了日常生活的常态,掠夺和仇杀代替了宽容和奉献,教育和文化更是变得无足轻重。由此,愚昧和专制便成为了贫穷得以持续的最主要的原因———即使联合国持续给以无偿的援助,也不能使他们自力更生,走上和平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非洲内陆国家来说,文化的落后、制度的欠缺恐怕是贫穷的最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