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大秦帝国》价值在哪里?(3)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中国图书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当然,有人会说,只要表现了风情画,历史深度的东西读者自会发掘,这才是文学。我认为不然。这是将文学的认识性简单化。真正的文学手段,永远取决于被展现的对象。对于一个几乎已经淡出于人们视野的遥远的时代,对于一个已经被历史烟尘扭曲得面目狰狞的时代,简单的风情画只能落入俗套,只能淡化,甚至抹杀那个深刻的理性时代。春秋、战国、秦帝国时代,是我们民族的文明圣土。所谓文明圣土,是说那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激情寓于思索之中的理性时代,而不是一个疯狂时代。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理性精神,使我们民族在那个激情迸发的时代彰显了最强大的建设精神,创造了我们民族最为辉煌的古典文明巅峰。一个激情迸发的时代,没有导致疯狂性,没有导致破坏性,这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祖先,我们不应该景仰么?
    如果没有深刻理解那个理性时代的思想根基,只着力于所谓纯粹的文学描述,肯定是隔靴搔痒,肯定是不着边际。展现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民风民俗,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对解析各个国家的历史命运,对真实再现那个时代的历史精神,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大秦帝国》引发的争议也很多,甚至引来不少谩骂之声,他们争议的主要焦点是什么?对于商殃和秦始皇这两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受到的攻击和歪曲也最多,您是怎么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您想通过这两个历史人物表达怎样的历史观?
    ■客观地说,《大秦帝国》确实引发了激烈的争议、非议甚或谩骂,但尚未遇到正式的理性挑战。当然,今后一定会有,我也希望有。事实上有路径,有说法,但皆不足以“列阵成兵”,没有形成真正的批评力度。从《大秦帝国》第1本出版到今天历时8年,这些争议与批评的焦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批评,二是对人物形象的批评,三是理念性批评。谩骂者,则主要集中在第二方面。譬如,我对项羽的根本性否定,召来项羽粉丝的不少骂声。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非议、批评与咒骂者,几乎没有任何理性说法,都是炒了两千多年的冷饭。最新的冷饭,是近代史以来的批秦观念。我相对细致地整理了两千余年历史上所有的批秦言论,大体对每一种言论都有记忆。也许批评者们并不了解他们的观点是冷饭,但是,我清楚。对这些炒冷饭,我毫无回应的兴趣。在《大秦帝国·跋》中,我已经表示了我的真实态度: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我远远不能穷尽真理,我愿意检讨缺陷,我愿意修正自己。但是,我期望看到真正的有质量更有品格的批评,而不是冷饭之战。
    不知多少次,我们否定了秦帝国,骂尽了秦始皇,但是,我们却始终牢牢地在秦帝国开创的文明轨迹上前进。这就是历史的大象。这就是我们的理性断裂。
    我们所需要的历史反思,当然包括批判秦帝国与秦始皇等的历史缺陷。但是,在我们的某种历史意识已经将秦帝国秦始皇与那个时代咒骂了两千余年的时候,在我们已经淡忘了秦帝国文明功绩的时候,那些曾经的批判究竟包含了多少真理性,究竟包含了多少文明性,不值得首先反思么?重新展现那个时代的真实精神,重新审视我们的文明理念,难道不必要么?
    我相信,历史的烟尘,不能永久地掩盖文明的丰碑。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决不会因为曾经的扭曲而被真正地抛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