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大秦帝国》价值在哪里?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中国图书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大秦帝国》共6部11卷,504万字。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文学巨著。它以其书写的宏大气势、深厚的认识价值和小说叙事赋予的极强魅力,构成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又一大景观。丰沛的政治智慧,空前的文化含量,奇绝的外交斡旋,诡谲的军事谋略,惊人的商战传奇,悲怆的法制历程,构成了该书的众多看点。其中第一部《黑色裂变》,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作者孙皓晖,为写作此书耗时16年,所做的文史准备与研究,更是历经30年。日前,本报记者对作者进行了专访。
    □《大秦帝国》是第18届全国书博会上的一大亮点,首印的1.5万套书已全部售出,现在已经重印。这么一套定价369元的高码洋图书,却能成为畅销书,得到读者的认可,您个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对于这套花费16年心血乃成的书,您最自信的一点是什么?
    ■《大秦帝国》成为畅销书,是一件既在预料之中,又出乎预料之外的事。在预料之中,是相信我们民族的历史意识与文明视野;在预料之外,是对历史烟尘扭曲秦帝国时代的严重性,有着充分的估计。目下达成的效应,只能说明,社会对《大秦帝国》所展现的那个伟大的时代,已经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至于能否引起读者与社会一定深度的关于文明史的思索,尚需时日验证。《大秦帝国》与传统的既定的历史价值观相左,力图廓清历史烟尘,力图展现真实的历史精神。对于如此一部作品,应该保持一种历史哲学的立场,不能以当下的销售现象论成败。
    作为作者,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要说对作品的自信,那当然是这部作品的文明理念,是这部作品的历史精神。《大秦帝国》可以有一万条缺陷,但只要这种文明正源理念深深契合于历史发展的本质,她就立定了根基,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将它抹去。《大秦帝国》可以有数不清的具体非议,但只要它所展现的历史精神具有不可动摇的真实性, 她就具有植根于时代真相的独特魅力,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掩盖。
    □这套书在新浪读书频道连载,引起了持久关注,新浪网还为您这套书开通了付费阅读;根据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第一部也已拍摄完毕,即将播出。这么多的传媒与文化实业者看中了这套书,看中的是什么?您在这部504万字的巨大篇幅中,真正想表达的又是什么?
    ■传媒看中了什么,文化实业者看中了什么?不好说。这得人家自己说(笑)。最具体最实在地看,大约还是这部书有一定的人气吧。而要有人气,大约故事好看、有可读性,是最必须的基本点了。
    《大秦帝国》真正想表达什么?确实,这是个根基性问题。但是,有一个作为前提的根基必须清楚,是那个时代真正需要表达的是什么?不解决这个原根基,只凭自己的所谓认定,那一定是主观臆断。解决这个原根基,需要作者本身的理性认识能力。从第一层面说,作者是否真正地熟悉并了解那个时代,作者如何理解那个时代;从第二层面说,作者是否熟悉中国文明史,如何认识中国文明的整体发展,又成为更广阔的根基——否则,不足以从高端文明的视野评判那个时代。而没有这种文明评判,肯定谈不上理解那个时代,更谈不上对那个时代的文明定位。这样的原根基清楚了,作者想表达什么,也就由不得自己了。对于《大秦帝国》所要表达的内容与理念,我从来没有含糊过,我就是真实地展现我们民族的统一文明的正源,廓清扭曲那个时代的历史烟尘,再现那个伟大时代的真实的历史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