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爱默生与富勒之间的暧昧隐私,或梭罗对爱默生夫人的暗恋情结,作者笔下的霍桑简直是个登徒子。他对富勒一直孜孜以求,虽然从未得到回报;同时他还向皮博迪小姐公开示爱,而私下已与其姊妹索菲娅订立婚约。这样一个风流人物,今日读者恐怕很难将他与《古宅青苔》、《教长的黑纱》等阴郁、挫顿的小说作者联系起来。 与之相反,梭罗的形象则要明快得多。梭罗早年曾出过一本《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该书印了一千册,可是只售出一百多册,其余的他本人只好抱回家收藏在阁楼上。“我家有个图书馆,”梭罗说,“其中绝大部分书都是我自己写的。”另外,谈到梭罗因为拒交人头税而被判入狱,作者考证当时的法官是梭罗的朋友,情愿替他代缴却被拒绝。据说当爱默生前来探望时曾责怪他“为什么要到里面去?”不料梭罗却大声回答:“你为什么还站在外头?!”最有趣的一则轶事,是梭罗临终时,有人要他忏悔,劝他与上帝和解。他却半开玩笑地说“不记得曾经和上帝争吵过”。 没有历史,爱默生在他的演讲里说,有的只是传记。契弗的这部作品,既不是正经八百的文学史,也不能算是完全虚构的小说类,事实上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亦文亦史、亦庄亦谐的八卦类掌故与传奇,正好迎合了一部分好古猎奇却无暇细究的现代读者的口味。倘若因为这本书激发出的兴趣能促使读者去阅读更多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的传记,则作者更要喜出望外了。 《美国的布卢姆斯伯里》的作者苏珊·契弗,是名小说家约翰·契弗的女儿。她的代表作是回忆父亲的作品《天黑前回家》。她迄今已出版各类作品十余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