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热衷宗教情感的社会改革者:重读《甘地自传》(3)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甘地的白人朋友正好经过,当场表示,自己作为目击者愿意为他到法庭上作证。甘地的回答是:“我已经决心不再为自己个人的疾苦打官司。”他的意思是,需要解决的是社会根本问题,他关注的社会不公正如果能够解决,假如社会问题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这当然是一种有道理的角度,可也很典型地折射了甘地的思维方式。西方法律工作者的本能反应是,每个人当首先从维护自己的权益开始,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自然马上诉诸法律,以司法挑战的方式抗争,保护自己的权益就是在为社会公平奋斗。而甘地的态度不仅更偏向一个社会改革家的角度,甚至隐含着某种东方式思维。
    作为一个带着热烈宗教情感的社会改革者,甘地产生以“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政治斗争,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带领南非的印度社区以非暴力方式抗议歧视,是甘地找到自我位置、找到自信的起点。他在南非二十二年,虽然达到的目标是有限的,一些歧视法律被取消,可是新的歧视立法还在产生,可是,这毕竟是印度侨民的第一次胜利。消息传到印度,甘地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英雄人物。南非的成功给了甘地巨大的鼓舞,1914年回国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推行他的非暴力运动,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为印度捏把汗,毕竟整个南非只有十万印度侨民,抗争的标的也小,而印度有两亿多人口,其目标和在南非的诉求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他要的是印度的独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