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时代的语言教育管理

http://www.newdu.com 2020-06-03 《语言文字应用》 魏晖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从舆情和问卷调查两个视角对当下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新时代语言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提出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语言教育管理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以问题为中心、以系统观为指导、以语言教育规划为抓手、以语言科技为支撑四个要点。
    关 键 词:语言教育;语言教育管理;语言教育规划;语言教育政策;新时代
    作者简介:魏晖,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语言政策。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8BYY062)阶段性成果。
    2014年6月5~6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苏州共同召开了“世界语言大会——语言能力提升与语言教育”。大会认为:作为人类的独有特质,语言能力,无论是口头的还是非口头的,是人类表达智慧、拓展视野、获取知识、参与社会以及与他人交流互动的主要手段。语言能力是人类社会沟通与不断创新的基本能力,维系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处于人类文明的核心位置。优质语言教育是提升语言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语言教育既重要又复杂,新时代语言教育既存在老问题,又面临新情况,如何实施高效、优质的语言教育特别值得重视和探讨。
    关于语言教育,不少专家进行了研究。张志公(1979)认为语言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郭熙(2003)认为,语言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以多种方式使用语言的能力,也获得关于这种语言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获得的目标。因此,语言是语言教育的核心。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语言教育既是一种素质教育,又是一种技能教育。李如龙等(2008)认为,必须树立“大语言教育”观,对语言教育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从宏观上搭建“大语言教育”的理论框架。冯广艺(2011)提出了语言素质和语言素质教育概念。笔者在综合相关观点的基础上认为,语言教育是指以语言(含文字,下同)知识、语言运用为核心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塑造受教育者的价值观。语言教育既是一种知识、能力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知识包括语言知识,也包括非语言知识,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素质教育指价值塑造,通过语言态度、语言情感、语言文明、语言意识、语言价值、语言功能等教育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从教育类型视角,语言教育包括语文教育、外语教育、双语教育(少数民族语文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等;从教育内容视角,语言教育包括语言知识教育、语言能力教育、语言文化教育和语言文明教育;从教育方式视角,语言教育包括家庭语言教育、学校语言教育和社会语言教育;从教育目的视角,语言教育包括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
    二、语言教育问题判断
    如何判断、把握当下语言教育问题比较复杂而困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从语言教育舆情分析和语言教育问卷调查两个视角进行了初步判断和把握。
    (一)语言教育舆情分析
    语言教育舆情是指一定时期内公众(包括民众和机构)对语言教育事务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魏晖,2017),是公众对语言教育现实的主观反映,是观察民意、发现语言教育问题的一个窗口。近10年来,笔者所在团队一直在监测语言舆情,其中语言教育舆情非常多(魏晖,2014;张挺,2015),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中小学语文教育
    讨论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性质、中高考改革、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师资队伍等。
    性质讨论涉及工具性与人文性,被“边缘化”,应复归“国文教育”、回归“文以载道”、回归“中国化”,语文即读书,应增加国学经典,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真语文”,能力与知识,“语文教育”与“语文考试教育”等。
    中高考改革讨论涉及语文考试目的,中高考语文加分,作文及出卷、评分、评价,模式化作文、“新八股”,应增加听说项目,应关注隐性公平等。
    教材讨论涉及内容“西化”“求真”、违反常识、造假、错误等,教材选文涉及古诗文、传统文化、删减鲁迅文章、删减经典等,台湾版国学教材、民国版教材,新版教材(“维新版”),识字量,增加口语交际内容,教材修订等。
    课堂教学讨论涉及语言基本功,刷题、“题海战术”,语法教学,阅读、写作教学,识字与拼音教学,教学方式等。
    课外教学讨论涉及文化私塾、家长参与等。
    2.外语教育
    讨论涉及外语教育性质、目的、地位、中高考改革、教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
    性质、目的、地位讨论涉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目的多元、向实用转型、职业性、选择性,战略性外语政策,英语教育与其他语种教育等。
    中高考改革讨论涉及社会化考试,降低分值,增加考试机会,英语退出中高考,“高考英语七宗罪”,教育公平,听力回归,高考英语评分等级制,考研应取消外语考试等。
    教学讨论涉及费时低效,“哑巴英语”,语法教学,思辨能力训练,微课堂、翻转课程,频度和环境,目标和内容,途径和方法等。
    讨论也涉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对外语不作统一要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全球非母语国家英语水平调查(英孚英语熟练度指标)等。
    3.其他语言教育
    讨论涉及大学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双语教育等。
    大学语文教育讨论涉及性质、状况、教学,“大学语文边缘化”,大学语文该必修还是选修及课时等。
    汉语国际教育讨论涉及定位、性质、目的、地位,教师、教材、教法,孔子学院的重新定位,汉语国际推广、传播,海外汉语(中文)热(成为外国官方语言、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高考)等。
    双语教育涉及名称问题(汉语教育还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课程、时间安排,三语教育及负担,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标准等。
    4.儿童语言选择
    讨论涉及儿童学习外语的年龄,小学要不要开外语课、几年级开设、只开设英语课还是多语种,英语是否已经成为孩子之间区分阶级的一大标准,方言进幼儿园、进小学,幼儿园识字、汉语拼音教学等。
    5.不同语言教育的关系及衔接
    讨论主要涉及家庭、学校、社会语言教育的衔接及关系问题,幼儿诵经热、英语热、私塾热,“汉语学习内冷外热”,汉语教育与英语教育关系,“取消小学英语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火热现象,建议设立“全民汉字书写日”“阅读节”等。
    6.语言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
    讨论主要涉及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语文为王”“语文为王时代”,中高考改革语文好优先录取,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数学仍150分,英语降到100分),语文是否成为下一个“奥数”,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中小学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战略等。
    (二)语言教育问卷调查
    2016年,笔者所在团队在上海、黑龙江、安徽、贵州、甘肃5省(市)开展了一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问卷调查。调查由5省(市)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实施,采用现场填写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回收后由专门人员在网上录入填答结果。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8份。调查发现:
    近50%的调查对象(党政机关人员43.73%,大专院校教师47.9%,中小学教师44.39%)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近20%的调查对象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定。不知道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的比例更高,有的接近70%。
    近30%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随着年龄的降低,不知道的比例提高,高校学生不知道的比例接近40%。
    对于我国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方面公布了哪些规范标准,有10%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有字词读音规范,近30%的不知道有普通话词汇、汉字字形规范,50%的不知道有汉字字体规范,近75%的不知道有汉字数量规范。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不了解宪法、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的情况非常突出,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是否要进入学校教育值得研究,如果不能进入学校教育,如何在社会教育中予以解决。
    透过语言教育舆情与语言教育调查,概括、总结出当下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第一步。从上述分析与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当下语言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下列问题尤其需要重视:①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定位)、目标和改革的基本路径;②外语教育的性质(定位)、目标和改革的基本路径;③大学语文的性质(定位)、目标及实施;④汉语国际教育的价值性、有效性、适应性;⑤儿童如何选择语言学习;⑥家庭语言教育、学校语言教育、社会语言教育的衔接及关系;⑦汉语教育与英语教育的关系;⑧语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会加重民众的焦虑情绪,进一步搞乱对语言教育的基本认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
    三、新时代语言教育面临的新情况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新时代,语言教育受到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一些新情况,出现一些新变化。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普通话的普及率已超过70%。大城市的普及率超过90%,而很多农村地区只有40%左右,有些民族地区则更低。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青壮年农民、牧民无法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这已经成为阻碍个人脱贫致富、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甚至影响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因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8)。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是保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繁荣的必要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因此,普通话普及程度及水平也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指标。不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员,一方面影响其求职、工作,有的还处于深度贫困状态,也影响其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此,《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出台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落实该工程和行动计划,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语言教育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在语言教育方面,表现为语言教育需求更加多样,学习更加优质、高效,语言能力要求更高,还出现语言学习低龄化情况。2016年5省(市)调查显示:民众对普通话水平应达到的标准、对汉字汉语掌握和使用的要求以及对阅读、理解甚至应用古诗文、对了解汉字源流等有较高的认同度。如,超过30%的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字正腔圆,流利地使用”的水平;近90%的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语音不太标准,但是能够顺畅地和别人交流”以上水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观点差别不大。在掌握和使用汉字汉语方面,认为“说话流利,一般不会磕磕巴巴”重要的比例最高,达到75%;认为“识字量大,一般不出现错别字”重要的其次,超过72%;认为“文章写得比较通顺”重要的超过65%;认为“词汇丰富,言谈非常文雅”重要的超过50%;认为“阅读大量当代作品与文献”重要的接近45%;认为“遣词用字很讲究,文章非常文雅”重要的达到43%;认为“能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意思”重要的接近38%,甚至认为“会写文言文和古诗词”重要的也接近25%。认为“应用汉语汉字能力”重要的,语文教师比例最高,超过86%;其次是党政机关人员,超过75%;再次是各类传媒、出版行业工作人员,接近75%;其他学科教师超过73%;文科大学生超过72%;其他行业在职人员也超过60%。近60%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了解汉字源流,还有30%左右认为可以了解一些;近3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经常读”文言文和古诗词,还有60%多的认为“可以偶尔读读”或“需要的时候再读”。超过90%的语文教师认为应当开展汉语汉字方面的继续教育;其次是各类传媒、出版行业工作人员,占比近78%,文科大学生超过75%,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近65%,其他学科教师超过55%,所有专业大学生超过45%,其他行业在职人员也超过30%。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国民整体素质较高是衡量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基础指标。国民素质自然包括语言素养。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的任务,如何落实这一任务,需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
    4.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家和社会对外语人才和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有更大需求,语言人才的语种要求、类型、层次等也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要求对外语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以及语言文化教育进行相应改革,增强教育的价值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5.世界正进入智能时代。智能时代的语言教育将发生深刻变化。教学方式将更加个性化,更加要求因材施教。“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教师成为指导者、学习伙伴;虚拟现实环境技术为语言学习营造良好的沉浸式学习环境,有助于体验式学习的实施;人与机器一起学习,机器既辅导人的学习,也提出问题增强机器学习能力;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更加普遍;线上线下融合可能成为趋势。教学评价方式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自适应测试可能广泛应用,大数据分析可能代替“考试”。人才需求也可能发生变化,机器翻译系统助力人际交流,中低级口笔译翻译人才可能面临就业困难,高级翻译人才需求旺盛。此外,大数据分析将助力语言需求和人才需求调查,促进语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
    四、语言教育管理分析框架
    面对如此众多的语言教育问题,尤其是新时代出现的新变化,如何应对呢?本文在语言管理概念(魏晖,2018)基础上将其拓展到具体的语言教育管理,并提出语言教育管理分析框架,作为应对之策的理论思考①。考虑到语言教育管理分析框架的完整性,本文与笔者文章(2018)内容有部分重复,有些部分进行了修正、完善。
    (一)语言教育管理概念
    语言教育管理是指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对语言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进而通过一定手段对一定管理域内的语言教育进行干预、引导和服务以实现一定目的的活动。
    (二)语言教育管理要素
    1.管理者。包括有权的机构、团体和有影响力的个人。机构指国家、地方机构(如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和社会机构(如学校、企业等),团体指全国性的、行业的、地方的语言教育学会或语言研究学术团体等。
    2.管理对象。包括教育者的教和学习者(包括个体和群体)的学。
    3.管理域。即管理边界,指实施语言教育管理的范围。管理者只能对相应管理域内的语言教育进行管理,超出管理域涉及“越权”问题,也可能达不到管理的成效。
    4.管理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域内教育者的语言意识、语言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学习者的组成、结构、语言能力状况、语言意识等,是决定语言教育管理取向的主要因素。外部环境指域外的影响因素,是影响语言教育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
    5.管理手段。可以分经济手段、非经济手段和强制性手段、非强制性手段等。强制手段如法律、规章、标准、强制性规范、规定等,非强制性手段如引导性规范、宣传、教育等。
    6.管理目的。语言教育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包括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直接目的是针对语言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干预、引导和服务,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效率和效益,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树立学习者正确的价值观。最终目的指语言教育管理是服务于机构或组织的战略目标。比如,学校语言教育是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如果某一机构语言教育管理本身就有战略意图,语言教育管理就属于机构的战略管理。
    (三)语言教育管理类型
    从语言教育管理、语言教育规划、语言教育政策的关系角度,语言教育管理可分为简单管理、组织性管理和系统管理三类。
    简单管理指既没有语言教育规划,也没有语言教育政策。按照管理的规划(原文为计划,考虑到与常用的“语言教育规划”概念一致,本文选用“规划”一词)、组织、控制、领导四大职能(加雷思·琼斯等,2008),简单管理没有规划、组织,只有控制和领导。控制指管理者监督和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使他们高效并且有效地完成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行动的过程;领导指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鼓动、激励并指导他人活动,以实现团队或者组织目标的过程。(加雷思·琼斯等,2008)因此,简单管理指有影响力的个人通过自身的权威采取非强制性手段对域内的语言教育进行干预、引导和服务,既没有语言教育规划,更没有语言教育政策。一般的家庭语言教育是比较典型的简单管理,没有家庭语言教育规划,更没有家庭语言教育政策,但存在家庭语言教育管理。
    组织性管理指有语言教育规划,也建立组织架构,但没有语言教育政策。规划指的是管理者确定并选择恰当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组织指管理者在员工内部建立一种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他们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加雷思·琼斯等,2008)企业语言教育管理是比较典型的组织性管理,制定了语言教育规划,建立了实施语言教育规划的组织架构,但不一定有语言教育政策。
    系统管理指既有语言教育规划,也有语言教育政策。“语言教育政策”术语首先是由库帕(1989)提出并推广的,它是语言政策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依据官方教育部门的规定,各级教育机构采取的有关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方面的措施(转引自张治国,2012)。本文的语言教育政策是管理者为了解决语言教育中的问题而采取的强制性手段、措施。语言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非强制性手段不是语言教育政策,只是管理者的意愿和期望。企业语言教育管理如果采取了强制性手段、措施就是系统管理。全国性、地方性的语言教育管理一般都是系统管理。
    (四)语言教育管理层级
    语言教育管理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
    宏观语言教育管理指全国性的语言教育管理。
    中观语言教育管理指行业语言教育管理、地域语言教育管理、网络空间语言教育管理等。
    微观语言教育管理指学校、企业、家庭等语言教育管理。
    (五)语言教育管理效应
    语言教育管理的空间效应。语言教育管理是有边界的,超出边界,语言教育管理涉及“越权”问题,也可能达不到管理的成效或者会失灵。因此,实施语言教育管理必须明确管理的边界,不能轻易跨出边界。
    语言教育管理的时间效应。语言教育管理一般指某一特定时代或时间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域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原有语言教育管理举措、语言教育政策可能不起作用了,就需要调适,或者终结,或者出台新的语言教育管理举措、政策。
    (六)语言教育管理分析框架
    语言教育管理分析框架包括以问题为中心、以系统观为指导、以语言教育规划为抓手、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四个要点。
    1.以问题为中心
    语言教育管理研究属于政策研究。政策研究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方法(陈振明,2010)。问题界定是现代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明确,就越容易实现公共政策的目的,越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成功地界定问题等于完成了任务的一半。界定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真实问题(包括发现需求),辨别真假问题、虚实问题。当下语言教育舆情纷繁复杂,我们不能被舆情牵着鼻子走,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真实问题,包括发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注意辨别真假问题、虚实问题。比如“汉语危机”就是一个假问题。汉语借助于汉语拼音进入了信息世界,字母词侵入汉语世界,只要加强管理,引发不了危机,汉语不存在危机问题,真正的问题应当是“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否下降”问题。语言教育管理研究要研究语言教育领域实实在在的问题,不要研究“虚”问题。比如,用中国事实验证国外语言教育理论研究意义不大,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丰富的语言教育实践急需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也催生中国特色理论的产生,这是我们关注、研究的重点。
    (2)把握当下语言教育问题特点。当下语言教育问题呈现以下特点:①问题多、涉及面广、复杂而重大;②既涉及教育系统内部,也涉及教育系统外部环境;③既涉及教师、学生,也涉及政府、团体、家长;④既有学术问题,也有非学术问题;⑤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实施)问题;⑥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⑦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脑科学、信息技术,对语言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从系统观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抓住关键问题(或主要矛盾)。既要重视各种问题,又要注意抓关键问题,以关键问题的解决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所有语言教育都包含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个方面,只是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当下语言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者说关键问题是不能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合理安排三方面的内容,既存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教育不足问题,更存在价值塑造被忽视甚至完全被忽视的情况,这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幼儿及家长中出现“英语是否已经成为孩子之间区分阶级的一大标准”这样的舆情,需要高度重视,任其发展,英语教育将是失败的教育。
    2.以系统观为指导
    (1)完善语言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语言教育管理职能分布在教育部相关司局,这是必要的,但是迫切需要成立一个跨部门的语言教育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各类语言教育政策,协调各级各类语言教育之间的衔接及关系,协调家庭、学校、社会语言教育,协调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贯穿于各级各类语言教育中,统筹语言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高效、优质的语言教育以适应国家和民众对语言教育的需求。
    (2)语言教育进入深化改革阶段,既要重视语言教育老问题即“硬骨头”的解决,也要防止或关注新问题的产生,还要注重相关联问题的解决,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要重视教育问题本身,也要重视教育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
    (3)妥善处理好若干关系。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政府越位与缺位;政府与社会团体、有影响力个人的关系,重视发挥社会团体、有影响力个人的作用;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的关系,重视语言教育在塑造价值观中的作用。
    (4)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使用环境。不少大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提出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这是不对的,建议用“语言环境建设”取代“国际语言环境建设”,要妥善处理好多种语言关系,营造和谐语言生活。应倡导文明用语、诚信用语,拒绝暴力语言、媚俗语言。
    3.以语言教育规划为抓手
    (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语言教育的定位,合理安排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内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合理分工,明确改革目标、思路及路径,目标清晰、思路正确、路径明确才能少走弯路。
    (2)既要重视语言教育规划、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还要重视语言教育规划、政策的评价和修订、完善。
    (3)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鼓励基层(各地、各校)探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实现教学、教材、教法的多样性统一。
    (4)加大政策咨询力度。语言教育规划不能只是规划结果征求意见,在规划过程中要有公众参与。语言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关注舆情,了解民意,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在网上,根源在线下,舆情应对只是化解矛盾的一环,网上问题要靠网下行动来解决。
    (5)加强语言师资培训。语言师资是广义的,包括所有教师和语文工作者。语言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应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对与语言文字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人群实施语言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实施《国民语言教育大纲》的基础。
    4.以语言科技为支撑
    (1)语言教育决策需要脑科学、认知科学等的支撑,语言教育需要加快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应用,建议加大相关科研支持力度,重视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择优开展现代科学技术在语言教育领域的试点应用。
    (2)加大语言教育研究支持力度,把握新时代及智能环境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育原则,探索新时代及智能环境下语言教育理论,用理论、学习规律、教育原则指导实践。
    ①笔者在《试论语言管理及语言管理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语言管理的一般概念,讨论了语言管理的性质、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层级、管理域、管理环境、管理手段和管理目的。
    原文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冯广艺.论语言生态与语言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8)[R].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4]郭熙.语言教育若干问题之管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3).
    [5]加雷思·琼斯,珍妮弗·乔治.当代管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李如龙,吴茗.论大语言教育[J].汉语学报,2008,(4).
    [7]魏晖.舆情视角下语言教育问题分析[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4,(1).
    [8]魏晖.语言舆情与语言规划[J].语言文字应用,2017,(1).
    [9]魏晖.试论语言管理及语言管理研究[J].语言科学,2018,(1).
    [10]张挺.语言教育舆情现状及其特点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11]张志公.关于语言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