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穿穿穿,打通人与大地的气脉——就《穿山甲》访自然文学作家李青松

http://www.newdu.com 2020-04-30 中国自然资源报 张阳 参加讨论

    
    【作 者】李青松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穿穿穿!遇土穿土,遇水穿水,遇山穿山。穿穿穿!它不太机灵,有些笨拙和执拗,也有一股傻劲儿和憨劲儿。”
    “竹笼里装着长着甲片,身体蜷缩成一团的动物。……其中最小的一匹,小小的眼睛正在看着我,还眨呀眨的,眼角分明流着泪滴。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出于职业的敏感,更出自一颗悲悯的心,自然文学作家李青松比其他人更早关注穿山甲。他去年8月出版的绿水青山生态文学书系作品,便以“穿山甲”命名。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李青松。
    描绘大自然生机勃勃的图景
    亚里士多德说过,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而这,在李青松《穿山甲》作品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东北平原到江南水乡,从西北塞上到西南云贵……作者以步为尺,丈量祖国的绿水青山,该书充分展现了作者所到之处的自然奇景和风土人情。
    荒山、沙漠、湖泊、山林、穿山甲、无人机、鸟道、铁皮石斛……这些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到了《穿山甲》一书中都鲜活起来。笨拙可爱的穿山甲,憨厚实在的刺梨,高山峭壁上的铁皮石斛,鸟道雄关的迁徙之鸟……无论翻开哪一篇文章,读到哪一个章节,那种富有节奏感的无言之美、生命之色,那种生动活泼的画面之感,都给人以妙不可言的阅读享受。
    李青松向记者讲述了《蓝莓谷》的创作故事。蓝莓谷是动植物撒欢的乐园,也是一个令人意外又惊喜的生态圈。朋友大潘的蓝莓谷不幸被贼鸟盯上,他派人天天巡护、敲脸盆、放鞭炮、扎稻草人……然而,这些都不顶事,这时野猪也来凑热闹,他又在园子旁种了几亩地瓜给野猪吃。在大潘被折腾得疲惫不堪时,转机却突然来了:贼鸟吃的更多的是树上的虫子,而野猪一旦下山拱食,天必下雨,比天气预报还准呢。渐渐地,大潘与贼鸟及野猪达成了一种默契。“湛蓝的天空下,蓝莓谷充满着生命的律动。自然法则与经济法则在这里相互叠加,并且生成出许许多多的意外和惊喜。”窥一斑见全貌,李青松擅长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形象地讲述土壤、植物、动物、菌类和微生物之间,如何通过合作和竞争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他也告诫人们,自然有自然的逻辑,在繁杂中秩序井然,人为的、过度的干扰,也许只会庸人自扰。正如黄宗英所评价的,“读李青松的作品,我喜欢。我惊奇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
    大地苍穹,生机勃勃,自然生态的神秘与美丽令人流连,它是人类生存的母体血液,是与人类生命同构的肌理,是人类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自我。正如有评论家指出,“流徙的木材,无论是造成枕木或梳妆台,也都哼唱着思乡念祖再也回不来的歌。李青松告诉我们,草木是有情的。”
    用诗意的方式与世间万物对话
    《穿山甲》由鸟兽物语、草木华滋、风物人家、果香四溢四章构成,像四节变奏曲一样,生动活泼、抑扬顿挫,展现着自然之美、人文之趣,这样的架构也别有意味,它提醒我们,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体的。只有和谐共处,生活才具有美感和诗意。
    而作者,本身就是一位诗人。他在大学时就曾办诗社,出刊物,并与海子一起写过诗。在自然文学创作中,他始终带着诗人特有的细腻情感,描摹世间万物,他笔下的人物是纯净的,动物是灵动的,植物是鲜活的,读起来,趣味横生,生机盎然。
    书中《碛口枣事》从文化名人的生活细节写起,到碛口古镇的沧桑历史,再到现实民间生活的趣味,镜头不断远推近转之间,一幅人与自然因和谐相处而充满幸福快乐的情感图画跃然纸上。文章以别致的视角,反映了碛口人的生活状态及古镇厚重的红枣文化,读完让读者生津。
    《鸟道》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上山是首,下山为尾,作者不断串联、穿插,在历史与现实中自由穿梭,描述了人道与鸟道合二为一的巧妙,也因叙事空间的叠加,使时空感更加深邃。他写道:“松林里弥漫着一种松脂、腐殖层和菌子混合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这段文字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嗅觉,也指出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现实和精神生活的意义所在。
    《木榨茶油》除了引入历史故事、专家呼吁和采访笔录,还将古代民间木榨油坊的环境结构、榨木材料、油匠师傅的操作过程呈现出来,在把茶油推至遥远的历史时空后,转瞬又拉近到眼前的文化、经济、生活中。在看似不停转换的镜头中,不断闪现作者深度纵贯的思与想、感与悟,此种生命经验包含了其所见事物的特性,也传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审视和反思。
    读这部集子不难发现,李青松似乎有意采用重复的手法,突出寓意,深化主题。例如《鸟道》中的“飞翔,飞翔,飞翔,不停地飞翔,只有一个目标——为生存,最终却献出生命。”读者能从“飞翔”一词的重复中,领悟到鸟类迁徙艰苦而悲壮的过程。《一匹穿山甲》中随处可见的“穿穿穿”,“穿破它的不是穿山甲,不是人类,而是我们那颗慈悲的心”……这些语句一再叠用,强化了动的姿态、力的表现、诗的意境,直抵人心。
    用李青松自己的话说,这部集子尽量通过情感来统摄主体与客体、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将人类对生态的思考转换成形象生动、更具可读性、充满艺术感性魅力的文学话语。
    自然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而他努力做天地自然的翻译家,向人们揭示这天地万物的微妙关系。
    人与自然是个生命共同体
    李青松是较早关注自然生态的作家,也是我国自然文学作家中的翘楚,从《一种精神》《遥远的虎啸》《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塞罕坝时间》到《万物笔记》《穿山甲》,他的作品一直保持了冷峻超拔的理性和鲜活敏锐的感性相融合,他在生态失衡的问题里深刻审视人心,反思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隐秘而复杂的关系。
    谈及《穿山甲》,李青松强调,这部书是对人与自然达成和解、人回归自然的一次探讨。在李青松看来,“自然是一切。自然里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它能钻进一切东西里,把过去和现代联结在一起,把天空和大地分离开来。所有的生命,都是从自然借来的力量。”
    李青松在书中多次批判“那种在人与自然所拥有的多方面的、多样的关系中,只把自然当作资源加以利用、把自然手段化的态度”。比如,把黑节草“挖绝”(《首草有约》),大肆猎鹰、非法收购鹰隼(《猛禽》),让穿山甲绝迹(《一匹穿山甲》),无节制捕鱼、猎雁、猎野鸭(《乌梁素海》)……涸泽而渔的危险在于,将造成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人类自身也将危机重重,无法幸免。
    由此,他深刻地指出:“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心如何,自然便如何”“人与动物的关系如何,取决于人类对待动物的伦理准则。”他的尖锐和超越,旨在唤醒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觉醒,对自身生存境遇的觉悟,领会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而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中。
    阅读《穿山甲》,采访李青松,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他本人就像是“一匹穿山甲”,在自觉关注和书写自然生态问题的道路上,锲而不舍地“穿穿穿”,以慈悲的心穿破“实现理想的障碍”,从而,打通人与大地相连的气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