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专访小说家任彧:思考生命的含义(4)

http://www.newdu.com 2020-01-15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雨楠 参加讨论

    
    任彧《熔炉》新书分享会现场 本网记者 张雨楠/摄
    你不知道的关于作家的秘密
    中国社会科学网:可以给大家分享下你的创作经验吗?包括叙事结构、如何运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
    任彧:我的叙事结构参考了大量美剧和电影,我对于段落结尾的悬念以及整体节奏,都是以短篇小说和影视剧本的创作角度来规划的,所以我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和宏大的篇幅,但节奏和东野圭吾的短篇小说类似,非常快速、节约。我的文字算是练出了一种非常特殊的风格,冰冷、简单、极少有叙述和大段的场景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是简准狠为主,用台词和动作来凸显个性。所以看过我小说的人,一般都会对小说中的人物印象很深刻,无论配角还是主角。而我从最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就极注重人物的立体性塑造,尽量让每个人都活过来,是我苦练十多年的目标之一。
    我因为观看的影视作品较多,也是学电影出身,对于选角,我有一个比较窍门的地方,就是去演员里找脸模,当你找到一个气质符合你这个角色的演员,在写的时候,就会以这个演员的脸做为基准,防止人物性格在塑造出现偏差,这样也会比较形象,比较容易想象各种表情。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果你想写作,大量输入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写作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和输入的信息也息息相关。你平时喜欢看哪方面的书籍?
    任彧:我也这么觉得,我有个理论,叫做才能是一种累积物,也就是你写得越多,消耗得越多,你的才能会逐渐降低的。我这两年太忙,看得书相对来说少一些,但也保持在一个月能看一本的速度,我看书很快,基本要看,就集中几个小时直接看完了,巴黎圣母院就是我在一天之内看完的。我也会选一些工具书来看。我更想知道这个世界都真实地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作家们虚构的世界。看小说对于我来说,更像是写作技巧和文字上的参考,而不是思考和思想上的借鉴,也可能是我的思维过于独立,所以一直都是看工具书更多一些,然后从现实的角度来引发自己的思考。也非常喜欢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书,但一定要有内容,而不是简单的给大众看的闲书,我更喜欢有数据、例子或者更偏学术方面的书。
    中国社会科学网:阅读在你的生活中占据了多少时间?读书对你来说是一种消遣乐趣,还是出于对你的写作有帮助?
    任彧:不是很多,毕竟阅读确实很消耗精力和时间,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我已经在努力地看了。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消遣和工作相结合的东西,我不看任何闲书,但你让我逛书店,可能是我现在唯一真有兴致去逛的一个地方,看到各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会让我非常兴奋,我的求知欲大概超出普通人太多太多。我当时阑尾炎,疼得被救护车送去医院,坐在轮椅上直不起腰的时候(因为我当时还在吃营养神经的药,疼痛会加倍),我还在问医生,了解阑尾炎和盲肠炎的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