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专访小说家任彧:思考生命的含义(3)

http://www.newdu.com 2020-01-15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雨楠 参加讨论

    
    任彧《熔炉》新书分享会现场 本网记者 张雨楠/摄 
    用文字表达内心,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网:写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规律的持之以恒的进行。你是怎样安排写作时间的?写作间隙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
    任彧:知道我从事写作工作的人一般都会惊叹,我既不抽烟,也不熬夜。黑眼圈是怎么来的,那是因为我有过敏性鼻炎,从小和我妈眼圈一样黑。我爷爷脑袋顶上一根头发都没有,我爸也秃顶,秃顶的恐惧从小深深植入我的内心,所以我基本是不会熬夜的,我一般会在白天工作,很多人都说我作息时间太好了。我并不需要太安静的环境,但必须是能让我专心的环境,就是房间内最好只有我一个人,然后我会放音乐,电影的原声和外国歌曲是最多的,因为我需要旋律来调动情绪,而不是听歌词的含义,能懂歌词反倒会干扰我写作。
    调整状态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没什么概念,因为我只要不犯困,听听歌,迅速就能进入状态,至今还没有创意枯竭的时候,就像时间挤挤总会有,逼迫自己,创意就来了。毕竟平时累积得也多,我对于故事戏剧化的部分也研究得很多,很多转接是不需要完全靠创意,而是一种像创作剧本一样的技术环节。其实我的写法,更像是网络小说和传统文学相结合,或者是剧本和传统文学相结合。希望同时具备最优秀的可读性,娱乐性,又带着深刻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很多时候,大家会有怀疑,写作真的有出路吗?写作过程充满了艰辛,支撑你继续写作的动力是什么?
    任彧:这个怀疑是很正常的,只有不重视那种眼前的利益,才能搞这个行业。从古至今,其实大多数搞文学创作的人,都不能过度为生活担心,所以我们才有闲工夫去观察整个社会,去体会别人没有闲工夫去体会的东西,去思考很多为了生存在拼搏的人没工夫思考的东西,包括托尔斯泰、雨果、柯南道尔,大多并非是社会底层的人。小仲马就是出生贫寒,也导致他整体创作数量远远不及父亲,所能观察社会和整体人间的视角和时间都比较局限,虽然《茶花女》的造诣比父亲每一部都高,但产量却很低很低。
    中国社会科学网:好作品往往需要反复修改,用心打磨。一部作品完成后,一般会经历怎样的修改过程?会引入外部读者,提出修改建议吗?
    任彧:我对自己还是相当狠毒的,经常大段删减,我的小说相比于网络小说来说,其实不长,但在修改时还会再缩减四分之一的内容。我之前写的一部还未发表的小说,本来写了20万字,最终直接删减到了15万字,《熔炉》这部书后期美墨边境的部分也是反复修改,写过许许多多不同的版本,才最终定稿到今天这个样子。我最新写的《熔炉》的后续,已经反复写了13个左右的开头了。大家说我手腕和肩膀有关节炎,可以多尝试用语音输入,但我其实每写一句话时,经常要反复修改,这样的情况,语音录制未必能减轻工作量,反倒不适应,还不如用手打字。
    我几乎无法引入外部读者,因为如果真的想要提出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那是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量的,而不是简单的看一遍就可以了。我经常会给批评家白烨看我的小说,他也基本是提出一些大方向的东西,而非具体的哪一点,你需要怎样修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