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网络语言中的英谐汉音词修辞性质及其生成动因

http://www.newdu.com 2019-12-02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 刘一辰 参加讨论

    摘  要:英谐汉音是网络环境催生出的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 表面看是意义无关的两种符号替换, 实质上是一种跨语种杂糅的无关谐音现象。这种特殊修辞方式的生成动因主要源自于网民在语言使用中的普遍存在的游戏化心态。其中, 英谐汉音词的谐音对应方式不管是在英汉词汇数量的对应上, 还是在语音的对应形式上都是随意的, 体现了一种游戏语言的操控感;其次, 英语与汉语之间跨物种词的混搭造成的强烈形式反差以及英汉之间内涵差异较大词汇进行的谐音替代, 激发了一种游戏语言的谐趣感;再次, 英谐汉音的修辞方式涉及了两种语码的熟练转换与操纵, 体现了一种游戏语言的优越感。同时, 在英谐汉音词的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语言规范与变异的统一。只有理性引导、合理运用, 有规则、有节制地谐音, 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网络语言;英谐汉音;游戏化心态;修辞
    作者简介:刘一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讲师。
     
    近年来, 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各种谐音现象, 如汉谐汉音的“斑竹”与“版主”、“杯具”与“悲剧”、“围脖”与“微博”;汉谐英音的“粉丝”与“fans”、“黑皮”与“happy”、“朋客”与“punk”等。随着跨文化跨语言交流进程的推进, 近期还出现了一种英谐汉音式的谐音现象, 例如“贪生pass” (贪生怕死) 、“青椒rose” (青椒肉丝) 、“煎bingo子” (煎饼果子) 、“你伤害了Word, 却Excel而过” (你伤害了我, 却一笑而过) 等等。从2016年底至2018年1月, 这种结构的谐音在网络语言频繁涌现, 甚至有少数词已经从“线上”输出到“线下”, 成为了人们生活常用语的一部分。从横向的语言组合看, “pass”与“怕死”、“rose”与“肉丝”、“bingo”与“饼果”语法不通、意义不搭、语用不容, 它的性质和生成动因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话题。
    一、跨语种杂糅的无关谐音:网络语言中英谐汉音词的性质
    从修辞方式的角度来看, 有学者将没有语义关联而进行谐音替换的现象称为“无关谐音”, 将其定义为“当代网络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即不使用语言中已有的语言项目, 而是另外创造一个没有语义关联的谐音形式来替代”的谐音现象[1]。英谐汉音主要活跃在网络语言中。从词的来源看, 它貌似借词;从语法搭配看, 还颇像洋泾浜;从语音角度看, 又当归入谐音, 但是实际上它跟这三种情况均不一样。
    借词就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 拿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来说, 它主要有音译和意译两种形式。音译词使用与英语原词相同或相接近发音的汉字, 来表达英语的原词。对于这种音译词来说, 汉字本身或许会失去其本身的原意, 只保留其字形和发音。例如:雅思IELTS、拷贝copy、比基尼bikini、朋克punk、三文治sandwich、阿司匹林aspirin等等。意译词则是根据英语词的原意, 进行汉语的语义组合所形成的词汇, 如篮球 (basketball) 、黑板 (blackball) 。归根到底, 无论音译词还是意译词, 人们是要引进英语的概念进入汉语里。而英谐汉音式是借英语单词的音来谐汉语的音, 这种表达并没有引进英语的概念, 因此英谐汉音式不算借词。
    那它是否当纳入“洋泾浜”呢?“洋泾浜”本是旧时上海租界地名, 该地华人、洋人杂处, 语言混杂, 一些人以不纯正的英语跟英美人交谈 (语法依据汉语, 词语来自英语) , 这种英语被讥称为“洋泾浜”英语, 亦泛指不规范使用的外语。它是由英汉双方都在说、都能懂的一种合语, 比如“long time not see” (好久不见) 。而英谐汉音是由说汉语的人创造、只为汉民族人所使用的网络汉语而非英语, 有娱乐性质而无商业交际用途, 因此它亦非“洋泾浜”。
    因此, 在厘清几种相关概念后, 我们可以认为英谐汉音是以英语单词的发音来谐汉语的发音, 但是汉语的汉字并没有出现, 并且英语相当于记音符号, 不表义;这种语言结构, 首先是形式上的跨语种糅杂, 其次是语音上的无关谐音, 是一种新兴的修辞现象。
    二、游戏化心态:网络语言中英谐汉音词的修辞动因
    英谐汉音词在修辞方式上是一种无关谐音, 那么在纷繁杂乱的网络语言中, 这种语言现象的生成原因又是如何?朱光潜曾在谈及民间诗时提及文字游戏的三种形式, 用来“谐”指代“用文字开玩笑”[2]的行为方式。在朱光潜看来, 凡是游戏就在谐趣, 而谐趣也必然带有游戏[2];王希杰也指出谐音是“构造幽默风趣的重要手段”[4]。如果从这种逻辑思路出发, 网络语言中的英谐汉音现象定当是一种出于游戏化心态而产生的趣谐修辞现象, 这种游戏化心态在语言交际的同时穿插了一种大众娱乐的趣味心态。但是在考察英谐汉音这类涉及了两种语言符号的谐音修辞现象时仍需注意以下两点:1.这是一种语言游戏而非嬉戏, 这是一种由英汉语境所酝酿、网络环境所催生出的“谐趣”修辞, 以游戏为过程, 宗旨在于获得谐趣。语言游戏有目标、讲规则、求效果, 而嬉戏目标不明、规则不清、效果暧昧;2.英谐汉音的游戏化动机与其他无关谐音有差异。我们既要考虑催生这种谐音的微观语境———网络语言, 更要重视其宏观语境, 即英语与汉语相互影响、相互借用的大语境。
    归根结底, 这种英谐汉音修辞方式的出现源自于网民在语言使用中的普遍存在的游戏化心态, 具体可细化为英谐汉英修辞形式生成过程中游戏语言的操控感、英谐汉音修辞时的游戏语言的谐趣感以及英谐汉英修辞带来的游戏语言的优越感。
    (一) 游戏语言的操控感
    首先, 网民在英谐汉音词在生成时具有一种“我的语言我做主的游戏操控感”, 这种操控感主要以一种随意的造词态度来体现。英谐汉音词的谐音对应方式是随意的, 不管是在新英汉词汇数量的对应上, 还是语音的对应形式都能反映出网民在把握英汉这两种语言符码时自主的、少受限制的随性操控感。
    其次, 这种游戏化的谐音操控感体现在英语单词和汉字数量的随意对应上。汉语里的谐音是一个汉字对应一个汉字的谐音, 而英谐汉音里英语单词与汉字的对应有一谐一、一谐多 (两个或以上) 、一谐一+一谐多三种形式。
    “一谐一”指的是词语中一个英文谐音词对应一个汉字, 较为常见。例如“一gay而论” (一概而论) 、“sun心病狂” (丧心病狂) 、“young奉阴违” (阳奉阴违) 、“无可phone告” (无可奉告) 、“more名其妙” (莫名其妙) 、“百无聊lie” (百无聊赖) 、“目瞪口die” (目瞪口呆) 、“cry马加鞭” (快马加鞭) 、“苟且tour生” (苟且偷生) 等等。
    “一谐多”的谐音修辞方式是在英谐汉音词中使用一个英语谐音词用来替代了多个汉字。例如“东施shopping” (东施效颦) 里的双音节词“shopping”对应替代了“效颦”;在“运筹vivo”中使用“vivo”替代了“帷幄”等等。还有少数使用三音节单词替换原词中3个汉字的情况:“Edison沉”中的“Edison”替换了“爱得深沉”中的前三个汉字;“穷tomorrow”中的“tomorrow”替代了“穷途末路”的后3个汉字。在句子中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多为双音节和单音词的英语词, 但也有特例出现。“君让臣死, 臣Facebook”的“Facebook”一词为“face”和“book”组成的英语复合词, 包含4个音节, 在其搭配中替代了汉语的“非死不可”。
    还有少量的谐音词的兼具两种谐音修辞方式。例如“holy high” (好厉害) 一词分别使用了“holy”音谐“好厉”, “high”音谐“害”, 除了短语中出现两种谐音修辞方式并存的情况外, 句子中也可以找到相同的情况。像“欲join cheery moon, gay上Eason楼”中的双音节词“cherry”以及“Eason”为一谐多的谐音修辞, “join”“gay”“moon”等3个单音节词则分别以一英谐一汉。
    其次, 英谐汉音修辞中语音的对应形式也是操控随意的。在汉语的谐音词中, 声母、韵母、声调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声音越相近, 越能激发相似联想, 越容易建立语义上的相关性。而英谐汉音, 由于两个语种的天然差异, 它和汉音的相似, 只是听感相似, 节奏感相似, 各自的语音要素不同。在英谐汉音修辞中, 语音相似度较高的情况比较少见, 次高与中高的情况居多, 因此, 网民在生成该种修辞时并没有明显地追求语音上的相同或相近, 反而是随意操控的拼凑感更加强烈。
    例如像“mirror天仙” (美若天仙) 、“头头store” (头头是道) 、“俗不connect” (俗不可耐) 、“which求全” (委曲求全) 、“左拥Uber” (左拥右抱) 、“掩面Gucci” (掩面哭泣) 、“一人我enjoy醉” (一人我饮酒醉) 、“当仁bra” (当仁不让) 、“roommate”大眼 (浓眉大眼) 、“爱morning助” (爱莫能助) 、“不cheer遇” (不期而遇) 等修辞中, 英语词和汉字之间的语音是完全随意对应的, 既没有遵循严格的发音方式, 也没有很好地契合韵律规范, 总体上呈现一种随意组合、任意操控的对应感。
    (二) 游戏语言的谐趣感
    利用游戏语言的行为去追求谐趣也是英谐汉音修辞动因中的游戏化心态的重要体现。英谐汉音与汉谐汉音语言特点不同, 这也是英谐汉音修辞能够产生游戏化的谐趣感的主要原因, 正如有学者所提出的:“这两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间离性, 两个所指意义相差越大, 游戏感就越强”[5]。
    首先, 英语与汉语之间跨物种词的混搭造成强烈的形式反差, 激发游戏语言而产生的谐趣感。例如在一些语例中, 英语是动物, 汉语是自然物或者他物, 如“倾panda雨” (倾盆大雨) 、“九牛email” (九牛一毛) ;英语是物或事件, 汉语是人或者跟人有关, “如tour斯泰” (托尔斯泰) 、“house多磨” (好事多磨) ;此事物谐彼事物, 如“青椒rose”“鱼香rose”, 将芳香四溢、灼灼其华的玫瑰来谐菜盘里的肉丝, 反差之大, 让人捧腹;还有“运筹vivo” (运筹帷幄) , 将现代品牌“vivo”和古代军事物质“帷幄”强行混搭。
    其次, 还有诸多的跨词性搭配, 同样使游戏语言的谐趣感得到展现。英语与汉语词性不同。比如英语是名词, 汉语是形容词, 如“见得dollar” (见的多了) 、“her eye可亲” (和蔼可亲) 、“mirror天仙” (美若天仙) 、“food流油” (富得流油) ;英语是名词, 汉语是连词, 如“golf贵, 勿相忘” (苟富贵, 勿相忘) ;英语是名词, 汉语是动词, 如“水door渠成” (水到渠成) 、“唯利stool” (唯利是图) 、“生blue死” (生不如死) 、“stone非懂” (似懂非懂) 。英语是形容词, 汉语是动词, 如“生无clean” (生无可恋) 、“how自为之” (好自为之) 等等。
    此外, 英汉之间内涵差异较大的词进行谐音替代也有一种突出的游戏现象, 其产生的谐趣效果同样令人捧腹。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使用英语中的中性词或雅词来替换汉语中的粗俗语。网络语言中有大批粗俗的詈语粗语, 这些语料严重污染了语言环境, 但语言规范又拿它们无可奈何。英谐汉音式修辞就巧妙避讳, 化俗为雅, 缓解了污词的直接视觉冲击带来的不雅联想与心理污染。例如:“关你peace” (关你屁事) 、“Funny你妈的pee” (放你妈的屁) 、“不要billion (不要逼脸) ”、“made智障” (妈的智障) 、“占着茅坑plus” (占着茅坑不拉屎) 、“关你Dior事” (关你屌事) 、“在座的都是larger” (在座的都是垃圾) 、“treenewbee” (吹牛逼) 等等, 都巧妙地使用了英文谐音词将汉语中原本个别的不雅之字或词进行了替换, 通俗与粗俗相互对照, 产生了出乎意料的谐趣效果。
    (三) 游戏语言的优越感
    英谐汉英修辞的生成动因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于这种游戏语言的行为带来的优越感, 是一种属于“特殊群体的智力炫耀”[5]。
    回顾英谐汉音修辞的产生之地———新浪微博, 我们可以发现, 最早引领这股风潮的微博用户都是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文化资本的网络意见领袖。经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发现, 英谐汉音式词语搭配最早于2013年由新浪微博用户“谷大白话”提出。2013年6月18日, 微博大V“谷大白话”发布一条微博, 其中创造了叶公好long、瓢pour大雨、废寝忘shit、巧舌如hung、勤能boob job、one piece归赵等英谐汉音式搭配。2016年12月28日, 微博网络红人Papi酱发布了一条微博, 其内容为:“一个成语:半tour废。”英语词“tour”谐音“途”, Papi酱的这条微博一时引发网友海量的转发和热议, 网友在“半tour废”的模式下纷纷自行创造出类型结构的例子, 引发了一波参与性的网络用户间的爆发式传播热潮。在社交网络平台中, 追随者们往往希望在行为上更加接近自己所关注的网络意见领袖, 从而展示出自己对文化资本的占有而形成的优越感。在这场大众参与的英谐汉音修辞的生成创造中, 网民们希望如同微博“大V”们一样展现出自己的机灵才智, 一种游戏语言的优越感也油然而生。
    此外, 英谐汉音式的跨语种的游戏性加工更能够体现创造者们非同一般的语言创造力。在生成时, 创造者除了熟悉自己母语的语言结构和内涵色彩外, 还需要对英语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把控能力, 才能够将二者进行适当的混搭, 而这种能力的体现最后也会转化为一种笼罩在别人“点赞”的氛围中的极强的成就感。在Papi酱的相关评论留言中, 最高点赞量的英谐汉英式搭配已经达到上万次,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三、思考及余论
    媒介环境的风云变幻让当下的语言也陷入了娱乐化的境地。客观来看, 英谐汉英式的修辞方式既不符合汉语的语法结构, 也不是英语的所属, 只能看作是二者混搭的“四不像”产物, 但又是这种无关谐音方式在网络中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响和模仿热潮, 甚至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听到相关表达, 影响着人们的言语习惯。
    英谐汉音, 使用的前提是音同或音近, 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音联系。如果忽视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过度追求速度和游戏, 则是对零度形式的负偏离, 将导致消极的修辞效果, 不但不利于交流和使用, 反而会阻碍沟通和传播。只有规范合理地运用英谐汉音, 网络语言才能发挥其作用, 网络交流才能够快捷方便。
    英语的跨文化渗入虽然冲击传统汉语的纯净度, 但能增强汉语的活力与张力, 并经由汉语丰富本土的文化、科技与社会生活, 因此对英语渗入应持开放、积极的态度, 但同时也应以“信、达、雅”为目标进行适当的引导。英谐汉音, 要注意语言规范与变异的统一。只有理性引导、合理运用, 有规则、有节制地谐音, 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徐默凡:《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的文化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 2013年第6期。
    [2][3]朱光潜撰, 朱力元导读:《诗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9页。
    [4]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商务印书馆, 2014版, 第219页。
    [5][6]徐默凡:《流行语的游戏心态和游戏成分——以无关指称为例》, 《当代修辞学》, 2012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