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学聚会,提起我们以前的老师,我心情有些复杂,有感激,有愧疚,有期许,也有梦想。 今天早晨我早早醒来,再也无法入睡。我就开始认真地回忆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小学13位,初中19位,高中18位,大学18位,其中多数还能记得名字,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只有少数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在这里暂且允许我称他们为我的无名老师吧。在这少数之中,有这样一位令我最难忘的老师,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一直影响我至今。 记得当年我八岁入学,还穿着叉档裤(那时,农村的男孩子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除了整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玩,学习上的事情什么都不懂。怀着好奇,我入学了,坐在前面第二排,坐的是从家里拿去的板凳,趴的是一块桐木板,作为十来个学生共同的课桌。我们的数学老师,有30多岁,瘦高个,长方脸,戴一副眼镜,爱穿那件蓝布做的褂子。然而,就是这位老师对我一生的影响最大,比较遗憾的是我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甚至不知道他姓什么。 识数课上,他拿出一个同学们既熟悉又觉得好玩的弓,上面整齐地串上高粱秆截成的小段段,有二十几个,每段大约一寸长,数起来很方便。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轻松自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他要求我们每个人回家后做一个这样的属于自己的“识数器”,我们也都乐于做这样的“作业”。 第二天,全班每个同学都拿来了自己的“作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还用红色的绳子做成弓弦。没到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开始用小手数起自己弓上的高粱秆小段段,还有的几个围在一起大声的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这场景至今还像一幕生动的感人的视频,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播放。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我们觉得学起数学来真是其乐无穷。 除了使用“识数器”辅助教学之外,我们的这位老师还发明了“放映机”来帮助我们学习加减法。他把这宝贝拿进课堂,同学们都特别地好奇,半张着小嘴张望着,往前簇拥着,心里都在嘀咕着:这玩意儿到底怎么个玩法?这是一个纸糊的箱子,前面开了一个长方形的口子,左面开着一条狭长的缝,微微露出不长的纸条,里面靠后安装上手电筒用的电灯泡。 开始上课了,同学们安静了下来。他打开电源,左手缓缓拉动那张微露在外的纸条,中间特别明显的长方形区域就显示出如下问题:1+1=?,1+2=?,1+3=?,2+2=?等等。这件神奇的发明一下子就激发出同学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班级人数不多,每个人都得到了答题机会,个个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得意的微笑。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心里特美。我猜,也许他当时不知道这就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吧。 第二天,我们学的是减法,他依然把那件宝贝带进教室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我们依然学得有热情,学得很快乐。与上一节课不同的是,他还拿来了一些自制的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加减法题目,提问的时候发给每个同学,然后每一位同学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可以问自己想提问的任何同学。这一下子可不得了了,整个教室沸腾了,问声四起,回答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我想,这不正是现在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吗? 可惜的是这位老师只教我们一年,不知道为什么他就离开了,可是他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虽渐去渐远却越来越清晰。后来我选择了当一名老师,平时也积极践行课改新理念,力争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特别更高效更具有创性。我的梦想是像我的这位无名老师一样能让课堂活起来,给更多的孩子们以持久的正面影响,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