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由晓航《遗世》所想到的:迷恋思想的写作

http://www.newdu.com 2019-11-05 《青年文学》 李晓晨 参加讨论

    看完晓航新写的小说《遗世》的时候,我正在零零散散地看这么几本书:《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金蔷薇》《月落荒山》《苏珊·桑塔格传》,这实在是不太好的读书习惯,每本都翻开读了大半却都还没看完。但有意思的是,这些书里提到的片段却不时出现在眼前,有的细节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凡是阅读大概没有白白的耗费,所看到的语言和思想总会以不经意的方式成为“我”的一部分。这里我不是想说晓航写出了可以比肩谁的作品,而是觉得他和这些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个很大的相同点,那就是热爱思想并且相信思想本身具有改变人和世界的力量。这应该是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通病”,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即便后来知识分子这个词本身也变得可疑和含混,但总有一些以文学为志业的人依旧迷恋思想的魅力——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外在呈现在人们面前,不管在哪里生根都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我不知道该怎样来界定这种写作,它倚重精神、崇拜智慧、相信形而上的能量。《遗世》里的“神人”费得天,其实和晓航之前的《师兄的透镜》里的朴一凡、《游戏是不能忘记的》中的韦波一样,都是理想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相信可以凭借精神的净化、道德的升华、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扫除世界和人性之恶,让一切变得纯净美好。
    《遗世》是一个看起来带着些传奇色彩的故事,小说从军阀混战一直写到现代社会,中间还特别写到了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见证这漫长时间的是齐大帅儿子的姨太太梨花无意间结识的奇人费得天。这个住在清风致远塔的人种大片的薰衣草,会用秘方提炼薰衣草精油,歌声美妙,骨骼清奇,莫名其妙被关进监狱几十年,误打误撞被认为是神医,最后成了受人尊敬的洞悉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发展奥秘的大师,担任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重量级顾问。梨花喜欢同他清谈文学“艺术”数学;逃婚的“娜拉”——表姐妹梅远和知静从他那儿获得了提炼薰衣草精油的秘方,并以此为生;一九四六年的监狱典狱长吴庆义在监狱里推行“教诲计划”,执行此计划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就是知识渊博、口才不凡的费得天。故事由这样一个玄而又玄的人渐次展开,当然小说没有半点嘲讽的调子,费得天历经世事沧桑,虽然遭遇是非有时甚至是飞来横祸,却能看穿一切,终遇良人。归根结底,这都得益于他理性和清醒的认知,所拥有的广阔的知识、杰出的思考能力和远超常人的智慧和思想。
    小说景观的其中一种应该是思想。我记得E.M.福斯特曾经在《小说面面观》里写道:“真正的学识当属人类可能成就的最高成就之一。一个人若能选择一个有价值的学科并洞悉其所有的真相并且精通其周边学科的主要真相,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令人欢欣鼓舞?”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这些学科听起来多么美妙又多么神奇,更棒的是它们之间甚至是彼此相通,并无隔阂的。小说是不是能在单纯的故事之外来叙述这些呢?为什么不可以。很多年前,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的艺术》里写过一段话,大意是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存在并非已经发生的,存在属于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所有人类可能成为的,所有人类做得出来的。他还有个说法是,小说家有三种基本可行性:讲述一个故事(菲尔丁),描写一个故事(福楼拜),思考一个故事(穆齐尔)。这种对思想和智慧的景仰在苏珊·桑塔格那里更明显,她所从事的职业、她所选择的爱人、她的人生道路本身便是比其著作更贴切的证明。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想晓航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和思想的崇拜者,在《遗世》里,思想的光泽足以掩盖其他。抛开历史和时代的变革大势不谈,从始至终,清远县所发生的变化就根源于费得天的智慧,这个从民国起从未老去的人极具前瞻性和建设性。小说借助海归陈其轩之口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过了若干年,陈其轩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和两篇哲学论文,他的论文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那年年末,在一个世界级的学术颁奖晚会上,陈其轩斩获了年度研究金奖。他迈着轻盈的步子上台领奖,学会主席是一位老先生,他把一个金色的小人颁给了陈其轩。按照惯例主持人让陈其轩谈谈获奖感想,陈其轩看看手中的金奖,推推眼镜,望向颁奖大厅空中的某个点,由衷地说:“其实,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来自中国的费得天大师,他在我最困惑的时候点醒了我,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哲学大师,对于世界的理解远超我辈之上……”
    除此之外,费得天的同学严思明也是一把年纪还要出国去读数学、哲学,对在甲板上邂逅的小姑娘告诫道:“年轻时,我一直想弄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没想到那条路我并没有走下去,还好,现在我回来啦,你们年轻人一定要珍惜时光啊。”
    高手在民间,这种设置很有武侠小说里扫地僧的即视感,让我觉得晓航还是多年不变的理想主义者。他看《无问西东》会哭得稀里哗啦,吃卤煮跑步喜欢听些乱七八糟的鸡汤故事,对故事里普通人的不平凡憧憬不已。他的小说也是这样,搭建奇幻的充满想象力的叙事空间,在眼花缭乱的故事里安置人心和灵魂,但无论怎样曲径通幽,小说最终抵达的是人性之良善。之前的“往事系列”和“青春系列”就是如此,作家通过想象建构起有些荒诞却符合逻辑的时空,小说中的人努力逃脱所遭遇的困境,却又像卡夫卡笔下的K走进了一座无解的城堡;不同的是晓航又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他相信那些人类本来的善良、真诚和道德伦理的约束,会引导他们最终走向正途。“上帝不在了”,人该怎么办?晓航对此有自己的一套思考和解决办法,他选择依靠人的自我觉醒和社会伦理法则的制约,同时相信文学哲学艺术等形而上的力量。
    相比于以往的一部分作品,《遗世》回到了作家比较好的艺术水准。他对于历史时代的耐心爬梳,对于社会生活的考究,对于人的细致挖掘,还有对问题的思考深度都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个小说里,晓航有意识地放慢了叙事节奏,不再泥沙俱下地把一切一股脑抛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甄别和选择。他开始意识到生活和时代本身的重要性,在致敬思想和智慧的同时也致力于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这在以往的一些时候他一定是不屑一顾的。一个作家的成熟大概有赖于他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不断加深,语言外壳的背后是思想和人。我希望晓航能像《师兄的透镜里》的朴一凡那样,早些发明出自己的“艾尔德望远镜”,去发现和捕捉宇宙中那第一丝清晰而美丽动人的光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