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考证学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19-09-02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 金宏宇 参加讨论

    注释:
    ①王惠荣:《民国时期的考据学风与其兴盛之原因》,《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②抗父:《最近二十年间中国旧学之进步》,《东方杂志》第19卷第3号,1922年。
    ③《胡适全集》第28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39页。
    ④蒙思明:《考据在史学上的地位》,《责善半月刊》1941年第2期。
    ⑤程会昌:《论今日大学中文系教学之弊》,《国文月刊》1942年第16期。
    ⑥周天:《关于现代文艺资料整理、出版工作的一些看法》,《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1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第276-277页。
    ⑦胡适:《“证”与“据”之别》,《胡适全集》第28卷,第239页。
    ⑧胡适:《史学与证据》,《胡适全集》第13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80页。
    ⑨迈克尔·斯坦福:《历史研究导论》,刘世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第134页。
    ⑩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356页。
    (11)迈克尔·斯坦福:《历史研究导论》,第126-127页。
    (12)迈克尔·斯坦福:《历史研究导论》,第129-130页。
    (13)迈克尔·斯坦福:《历史研究导论》,第130页。
    (14)胡适:《史学与证据》,《胡适全集》第13卷,第782页。
    (15)朱金顺:《新文学资料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66页。
    (16)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90页。
    (1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18)《胡适全集》第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73页。
    (19)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5页。
    (20)商金林:《〈给青年二十四封信〉非朱光潜所作——评章启群先生对该书作者的“考证”》,《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1)郭康松:《清代考据学研究》,武汉:崇文书局,2003年,第171页。
    (22)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第73页。
    (23)韩石山:《民国文人风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1-165页。
    (24)郭康松:《清代考据学研究》,第157-167页。
    (25)朱金顺:《新文学资料引论》,第52-53页。
    (26)王彬彬:《鲁迅与中国托派的恩怨》,《南方文坛》2008年第5期。
    (27)陈明远:《何以为生:文化名人的经济背景》,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28)贺宏亮:《〈郭沫若论〉编者“黄人影”考》,《博览群书》2012年第1期。
    (29)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4页。
    (30)杜维运:《史学方法论》,第121页。
    (31)朱金顺:《新文学考据举隅》,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73页。
    (3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第126页。
    (33)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张家哲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87页。
    (34)杜维运:《史学方法论》,第121页。
    (35)杜维运:《史学方法论》,第131-134页。
    (36)转引自朱本源:《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7页。
    (37)白寿彝:《史学概论》,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年,第71页。
    (38)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4-105页。
    (39)白寿彝:《史学概论》,第71页。
    (40)胡适:《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胡适全集》第13卷,第576页。
    (41)苏杰编译:《西方校勘学论著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xiii页。
    (4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119页。
    (4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31-32页。
    (44)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考证篇第六》,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6页。
    (45)淩廷堪:《校礼堂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317页。
    (4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56页。
    (47)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七,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87页。
    (48)《胡适全集》第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73、387页。
    (49)《王瑶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78、75、81、84页。
    (50)陈炜谟:《论考据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兼评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考据学及其毒害》,《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第2期。
    (51)章学诚:《文史通义》第4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第5页。
    (52)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第19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800页。
    (53)章学诚:《文史通义》第5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第50页。
    (54)《朱光潜全集》第2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38-41页。
    (55)《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38页。
    (5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44页。
    (57)郭康松:《清代考据学研究》,第253页。
    (58)顾颉刚:《彻底批判“帮史学”,努力作出新贡献》,《中华文史论丛》第7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4页。
    (59)王尔敏:《史学方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0-131页。
    (60)张荫麟:《评近人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张荫麟文集》,台北:中华丛书委员会,1956年,第29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