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曾南逸:闽语匣云二母Ø-/h-两读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9-08-12 今日语言学 曾南逸 参加讨论

    1.多层混合之后的无异读现象
    方言的叠置中并不是所有音类都会发生文白异读现象,不发生文白异读现象的音类被称为无异读音类(王洪君,2015:102-103)。无异读音类虽然没有异读,但它本身应该根据文白分层情况,分别配整到不同的文白层次里。
    有时候,音类叠置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无异读音类”,以潮州方言为例。曾南逸(2015)、徐馥琼(2016)指出潮州古全浊声母平声的白读和福建闽语一样呈现多数读不送气、少数读送气的格局,但文读则是一律送气。潮州古全浊声母平声层次如下图所示(P-表示不送气塞音,ph-表示送气塞音):
    
    对于潮州方言来说,古浊塞音、塞擦音两种不同来源的送气读音与王洪君(2015)所提到的“无异读音类”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性质很相似,本文称之为“多层混合之后的无异读现象”。
    2.厦门匣母、云母的层次分析
    厦门方言匣母文读念h-,白读有k-、kh-、-、h-四种读音;云母文读念-,白读则有-、h-两种读音。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匣母白读h-,云母白读-虽与文读音值相同,但难以分析成“声文韵白”现象。实际上,匣母白读h-和文读h-不属于同一个层次,云母白读-与文读-也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匣云母-/h-两读的层次关系实际如下表所示:
    
    上表匣母两种h-读和云母两种-读都属于“多层混合之后的无异读现象”。
    经过和闽东方言的进一步的比较以及相关字音数的整理,我们发现厦门方言匣云二母字白读-/h-与全浊塞音、塞擦音P-/ph-两读存在如下相似之处:
    (I) 都是有不带喉部摩擦段(P-,-)和带喉部摩擦段(ph-,h-)的两类读法。
    (II) 都是不带喉部摩擦段(P-,-)的读法多,带喉部摩擦段的(ph-,h-)读法少。
    (III) 哪些带喉部摩擦段,哪些不带喉部摩擦段在闽南、闽东之间都是有比较好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厦门匣云二母白读-/h-实际上与全浊塞音、塞擦音白读P-/ph-十分相似,-/h-两读可以看做P-/ph-两读的延伸,-读可以视为“不送气”,而h-可以视为“送气”。
    我们将匣云二母的层次总结为(匣1、匣2根据邵荣芬(1991)分为两类):
    
    经进一步和闽北、闽中的比较我们发现,闽语匣(云)母白读哪些读-,哪些读h-内部一致性很高。而且闽东、闽南的-读在闽北还对应着两类读音——-(-)和弱化声母。Norman(1974)的原始闽语中构拟了浊不送气(*-)、浊弱化(*-)、浊送气(*-)三类声母来解释闽语的对应关系,兼具浊不送气、浊弱化、浊送气是每个中古浊塞音塞擦音在Norman(1974)原始闽语中的“标配”,这说明闽语匣(云)母非舌根塞音读法的表现确实与中古浊塞音、塞擦音十分相似。
    3. 从闽语今读看中古早期“影晓匣(云)”三声母的关系
    麦耘(1991:113)指出以母从来源以及只出现在三等来看,其实都更接近于章组字。排除以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切韵》音系“影、晓、匣”可能是全清(影)、次清(晓)、全浊(匣(云))的关系。在参考潘悟云(1997)、郑张尚芳(2003)上古拟音的情况下,我们推测,影、晓、匣2(云)三个声母在上古的关系正类似于“端、透、定”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了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早期(此间发生了匣1与匣2合流的现象),闽语匣(云)母白读多数念-(实际上读同影母),少数念h-(实际上读同晓母)的现象正是对这种关系的体现。
    而到了唐以后,官话方言发生了新的变化,匣(云)母逢三等字零声母化,形成云母,它与以母趋同最后合流为喻母,这一现象打破了喉音“影、晓、匣(云)”三个声母“二清一浊”的关系,使得喉音出现“二清二浊”的格局,进而使得晓母与匣母在变化后的音系中被看做是对应的清浊擦音,此后,影母和喻母也逐渐被看做清浊对立的关系。因此从今天官话方言出发,就无法看清“影、晓、匣(云)”三声母早期的真正关系。而在一些东南方言(诸如粤语和客家话)里,匣母的零声母化则扩展到了一二等合口,甚至是四等,因此,从这些方言出发我们也很难认识上古和中古早期“影、晓、匣(云)”三个声母的关系。
    总之,从闽语的角度出发,中古早期的“影、晓、匣(云)”三个声母更适合被看做是“全清、次清、全浊”的关系,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匣(云)母有着和全浊塞音、塞擦音相似的清化结果了。
    参考文献
    麦耘 1991 《〈切韵〉知、庄、章组及相关诸声母的拟音》,《语言研究》第2期
    潘悟云 1997 《喉音考》,《民族语文》第5期
    邵荣芬 1991 《匣母字上古一分为二试析》,《语言研究》第1期
    王洪君 2015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王洪君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馥琼 2016 《粤东闽语古全浊声母的清化》,《中国方言学报》第6期
    曾南逸 2015 《潮州方言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今读之统计分析》,《语言学论丛》第五十二辑
    郑张尚芳 2003 《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
    Norman, Jerry L. 1974 The Initials of Proto-M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7-36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9年第1期
    
    曾南逸,男,福建晋江人,1984年11月生,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本科)、北京大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方言音韵及历史层次。曾在《中国语文》《方言》《语文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一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