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许立强:没有生活的作品不会打动读者

http://www.newdu.com 2019-06-28 中华读书报 夏琪 参加讨论

    我写作的原则是不写我不熟悉的人,不写我不熟悉的事,不写我没有创作冲动的作品。因为小说的人物和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要想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就需要作者有这方面的生活。
    
    《谍诱》,许立强著,济南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60.00元
    作家访谈
    许立强的新长篇《谍诱》出版,距离上一部长篇小说《天字一号工程》已经过去14年。
    14年间,许立强经历了很多,也写了很多,甚至被称为“官场作家”。由新闻记者岗位进入非职业小说家领域,多年来,他的写作秉持着真实的原则。十多年的记者经验告诉他,要让读者相信自己写的是真的,没有虚假,就必须得在故事矛盾的推进和人物心理变化的逻辑上不露丝毫破绽,否则读者就会有疑问,有疑问就不会被感动。
    为了做到这一点,许立强给自己定了一个小说写作的原则:不写不熟悉的人,不写不熟悉的事。因为小说的细节是作品的活性细胞,生动鲜活的细节描写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谍诱》讲的是济南地下党组织依靠和带领人民群众与日寇侵略者进行地下斗争,迎接济南解放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1942年至1948年,日军进入根据地扫荡,活捉中共山东局要员,济南地下党暴露后被迫集体转移,给八路军伤员换上伪军服装送进伪陆军医院救治……为了写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许立强对那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希望能够深度理解历史人物,生动地再现历史。
    中华读书报:从发表作品至今,您的业余写作已有三十多年,作为一个有影响的“非职业”作家,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许立强:创作压力小。非职业作家不拿工资,写不写由己,不会有人说你拿了钱不干活。我喜欢这种状态,我不愿意把文学创作当成谋生的手段,那样我会焦虑,会失去写作的乐趣。
    另外我还认为,非职业作家有其自身的创作优势,他们从事哪一领域的工作,往往就容易成为擅长哪一类题材的专家。因为他们有着比专业作家还深刻的生活体验。我现在政府工作,写官场上的人和事就觉得游刃有余。我现在思考的是如何在官场题材作品的创作中有创新,有突破。
    我的长篇小说《天字一号工程》200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百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评论和连载。济南电视台邀请我去做了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问我:你的官场故事讲得很生动,是不是与你的生活阅历有关?我说,这是肯定的。我不写我没有创作冲动的作品。因为小说的人物和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要想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就需要作者有这方面的生活。我的创作动力主要源于我对文学的崇敬和热爱。
    中华读书报:80年代中期您去了报社,这段时间的经历对创作有何影响?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遂良先生认为您的作品“有敏锐的感觉、准确捕捉差异的瞬间判断、丰富的知识和联想,以及训练有素的文学功夫”。
    许立强: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我的文学功底拓宽了写作通讯作品的空间,我把小说、叙事散文等文学体裁常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描写等手法运用到了新闻通讯的写作中,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也很快形成了我自己的写作风格,以至于有很多读者不看作者署名,只看作品就知道是我写的。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记者这个职业也给予了我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深刻的洞察力。就像宋遂良先生所说,我从不对风景人物作纯客观的叙述,也不搞风花雪月的抒情,而是在冷静的白描中,倾注着真诚、热情。我的文字很容易和读者认知相同,心灵相契,从而取得读者信任。
    中华读书报:真正被广大读者认知,应该还是长篇小说《天字一号工程》吧?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一部真正零距离透视官场矛盾,曝光新闻界内幕,揭示商家谋略,为下岗职工呐喊,为弱势群体代言的现实主义作品。”
    许立强:这是我积多年生活倾心创作的一部长篇作品。评论家何镇邦在《前沿》杂志发表文章评论《天字一号工程》:“作为一部反映当代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长篇小说,《天字一号工程》的重要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围绕国企职工前途、命运这个热点,再现官场、商界、新闻界错综复杂矛盾斗争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场斗争提出了一个以人为本还是以官为本的问题……小说的叙述节奏感强,层次分明。有些地方,如开篇写满汉全席,中间写江启明深入龙潭区和永明火柴厂调研,体察民情,大开大合,富于传奇色彩;或层层深入,或细致入微,均颇见作者的叙述功力。”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何镇邦先生如此高度的评价,如果没有在国企、报社、政府等多领域,多阶层,多角色的生活阅历,是很难达到的。
    中华读书报:无论是写当下还是历史题材,您的作品细节饱满,语言生动,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许立强: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虽然是作家虚构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要想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就需要作者有这方面的生活。因为小说的细节是作品的活性细胞,而细节是不能虚构的,必须真实,当然,这种真实叫作艺术真实,它不是照镜子,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没有生活的作品是不会打动读者的,更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还会漏洞百出。
    中华读书报:写作《谍诱》的最初动意是什么?
    许立强:我之所以写作《谍诱》这部带有纪实色彩的长篇小说,一是因为我从小就爱听革命斗争历史故事,参加工作后搜集了许多有关山东地下党员的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录,所以我在北京办事处工作期间就有了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谍诱》的创作计划。后来中国作协和山东省作协鼓励作家创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文学作品,我上报了选题,并得到了作协的扶持。
    中华读书报:小说涉及的人物,有原型吗?很多地点都是真实的,不知您是否也做过相应的考证?
    许立强:有原型。我当了十多年记者,我写的许多作品都是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写出来的。而我要写的小说《谍诱》的年代已经与我们较远,那些人大都已经故去,幸运的是他们留下了许多回忆录。我将大量的革命斗争故事记录到我的脑海,经过大脑筛选,再把那些留下来的珍贵素材,根据小说中的人物需要重新塑造,让他们变得丰满生动。为了写得真实,能看到的地方我都去了,也尽量找来老照片看看,同时也集中翻阅了老革命留下的回忆录。
    中华读书报:这部作品被列入扶持项目,并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工程,您认为《谍诱》的出版有怎样的意义?
    许立强:济南出版社之所以愿意出版这部作品,是认为这是一部在群众中开展教育的生动教材。我越写越觉得这是一部不得不写的作品,我相信它会给今天的读者带来愉悦的同时,还会给他们带来许多深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