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理论内涵、阐释立场与实践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9-06-28 《社会科学家》 段吉方 参加讨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历史视野与问题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过程中,中国化当代化的问题时刻贯穿其中。从20世纪初期以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郭沫若、瞿秋白、冯雪峰、周扬、茅盾等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同中国文艺实践的关系也更加复杂,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内涵的理解更加丰富,很多研究成果包含了社会历史、文化思想、革命政治以及现实思考等多种因素,即使是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样的成果也面临着多重的理解和解读,毛泽东《讲话》中提出的“文艺大众化”“民族形式”“工农兵文艺”“文艺的二为方向”等,也不能从单一的理论视野加以理解。从我们对“当代”的阐释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过程与“当代化”研究也有着多重的复合叠加背景,可以说在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就有它的“当代”,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也有今天的“当代”,两个“当代”,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对象,都不是截然分开的。这就意味着,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研究要兼具历史视野和问题形式,历史视野面对的是“中国化”的当代发展,问题形式则突出的是“当代化”的中国经验。具体而言,在历史视野和问题形式交错思维中,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研究应该突出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研究离不开理论形态的总结和探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需要在理论形态上予以呈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存在着从经典到当代的发展历程,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学说本身具有明显的发展性和开放性所决定的。在理论形态上,马克思主义不是凝固不变的机械形式,也不是简单地图解社会文化的教条观念,而是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进步的思想体系。一方面,马克思的思想诞生以后,得到了恩格斯、列宁等诸多理论家的不断探索与阐释,这些探索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形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做出了深入的理解与说明;另一方面,自19世纪后期开始,经过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的深入变革,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也不断经受新的社会文化现实的挑战与洗礼,在新的文化语境与社会语境中,理论家们解读马克思的立场差异、观念差异与方法差异,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挪用或思想重构,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艺术发展与审美文化现实的剧变更新,更让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现代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多元与复杂。在国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理论家面对各种新兴文化经验,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同时,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现代美学思潮的对话研究,形成了较为复杂多元的理论形态。这也使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在从经典理论形态到当代理论形态的发展中,产生了复杂的理论问题与思想争辩,迫切需要在学理层面上给予深入的理论探究。
    其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与当代化的关系研究。自20世纪初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的研究相比,当代化的研究较为薄弱,这固然是由于当代化研究与现在的研究论述时空范围较近,有些问题难以及时展开,但更主要的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当代化发展问题梳理或探究不够。在当代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碎片化与幽灵化比较明显,总体性的概念受到质疑,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对现实问题的批判能力没有得到深入体现,从理论范式上看,当代存在着许多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新的理论思潮不断出现,这些理论思潮哪些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理论遗产?是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范式做出了历史与辩证的发展?是否创造性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活力?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辨析。在面向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如何有效立足当代语境,做出真正“回归马克思的元问题研究”是一个焦点,也是难点。尽管卢卡奇等人早就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做“经”和“圣”的研究,但从知识系谱学的角度,回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问题,在阅读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哲学原则与理论视阈,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仍然需要推动:首先是经典文献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原典文献的整理耙梳与系统研究,努力在经典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基本问题、理论形态与理论范式问题做出深入探究,通过经典文本研读、原典文献导读,梳理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研究的典范理论形态及其思想内涵,然后再在理论发展的当代问题上发力探究。其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与批评阐释的深度融合研究更需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本质上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与当代化研究中,既要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整体哲学观念和基本精神研究,也要有所侧重,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理论观念、基本范畴、理论形式及其表达内容的具体化问题,将哲学基础和理论观念层面的探究有效落实在艺术生产、文艺发展观、艺术主体论、艺术价值论以及美学本体论、美学的和史学的方法论、审美规律论等具体内容上,体现经典阐释、本体阐释和批评研究的结合,学理研究与问题意识的结合,宏观理论探讨与具体问题的结合,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的结合。第三,理论对话研究要更充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与当代化的关系问题上,本身存在着中国化与当代化的复杂联系。就中国语境而言是如此,就中西语境比较而言,则不可避免地涉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现当代其他文艺思潮、美学思潮、文化思潮的理论对话。没有理论对话性的探究,容易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思想封闭在固有的理论体系和观念之内,而事实上,无论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以后的理论发展,都存在着与现当代其他文艺思潮的理论对话过程,同时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内部理论观念和方法的对话,这个理论对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能够有效深入当代艺术批评的观念,也是能够在当代文化思潮中展现重要影响的所在。第四,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研究的当代化选择不可回避。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中国维度”,这个“中国维度”不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在中国”,而是通过探究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经验,展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思想在中国问题和语境中展现出的特殊的理论形态,并且用这种理论形态与西方理论相互参证,以便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理论范式研究方面做出原创性阐释。引入中国视角,重新回到美学的高度和史学的脉络,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理论进程,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历史经验、理论意义及其对当代文艺批评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最后,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中,还需要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和理论进行系统的批判研究。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所谓“西马非马”“外马非马”的论争早已过去,在当代,我们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不能再局限于“是”或“非”的论争,需要的是对更复杂问题的辨析能力和解析能力。国外很多理论家的马克思主义情结有很复杂的表现,比如本雅明、阿尔都塞、萨特、海德格尔、巴赫金、大卫·哈维等,很难用“是”或“非”马克思主义来理解,他们在何种意义上走向马克思,本身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使是伊格尔顿、杰姆逊、托尼·本尼特以及当代激进的左翼理论家阿甘本、齐泽克、朗西埃、巴迪欧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也需要辨析,当代为什么会有“非马克思社会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本身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当下,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发展迅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左派、后殖民、后现代主义、生态文学、女性文学、消费文化等研究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马克思主义是从一个神圣家族到另一个神圣家族的发展态势,各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思想不胜枚举,理论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当然,不乏混乱和矛盾,不排除有很多宣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到头来却也是那些与马克思主义批判大相径庭的言论”[10]。可以说,自马克思主义创建以来,国外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范式与经典文艺思想的阐释,在当代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峰,当然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理论问题。国外学者面对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进行阐释时,会因侧重点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理论倾向,有的形成了鲜明的理论范式,有的仍然在发展,当然更有一时之论。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有些新的理论范式比较成熟,如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研究、法国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使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基本问题和重要观念得到深化、拓展和重释,也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对现实的解释把握能力;但我们也不能看到国外的“马克思研究”字样就笼统地视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恰恰相反,随着时代的转变和文化语境的变化,一些新的理论思潮反而模糊或者冲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别是在当代,社会文化经验表达的历史逻辑、表达机制、人类学基础、伦理功能均发生了复杂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已经融入更加复杂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之中,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对各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分辨,对国外学者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基本理论形态进行总结和梳理,批判分析其不足和缺陷,借鉴其合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拓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问题域,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资源和建设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