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婴幼儿言语感知实验方法介绍——转头偏好法(HeadturnPreferenceProcedure–HPP)

http://www.newdu.com 2019-06-12 今日语言学 高军 参加讨论

    编者按:
    
对正常儿童来说,学会母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婴幼儿在快一岁时就已开始建立自己的词汇库。词汇学习的前提是具有从连续语流中切分词形的能力。与书面文字不同,连续话语中的词仅靠一些不太明显的声学特征分开。研究发现在词切分的过程中婴幼儿已经能够利用韵律特征、音位配列特征、统计特征以及协同发音特征等信息。所以,要学会母语,婴幼儿的大脑需要具备很多“技能”,一旦这些“技能”缺失,就会影响母语获得,这就体现在特殊儿童的语言发展上。研究者们为了探索婴幼儿语言学习母语的机制,基于婴幼儿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了很多巧妙的行为实验来探索婴幼儿的这些“隐藏”的技能。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探测婴幼儿在学习词汇时如何利用这些“技能”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以用在有“困难”的特殊儿童的词汇学习的研究上。
    与印欧语相比,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汉语儿童如何利用各种“技能”线索在连续语流种切分词汇,进而划分语法范畴对儿童习得范畴组合和语法规则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祝小朋友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引言
    婴儿学习母语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大脑中建立词库(mental lexicon)。要完成建立词库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因为婴儿所接触到的父母的输入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短语或者句子的形式出现,只有在很少情况下是以单个词的形式出现(Woodward & Aslin 1990, 转引Jusczyk & Aslin 1995)。词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的集合体,婴儿要学会一个词,首先他们必须能够在连续语流中发现这个词,即某个反复出现的语音片段(词的语音形式),其次还必须知道这个语音片段和一定的意义相连。婴儿能发现某个反复出现的语音片段的前提是他们必须对这个语音片段的边界敏感,也就是他们必须具有在一个句子中或语流中听出词的能力,即能进行词语切分(word segmentation)。研究者感兴趣的是婴儿在什么时候开始具有词语切分的能力以及他们进行词语切分时所采用的策略是什么。在进行词语切分之后,婴儿还要能判断他们所听到的语音片段是一个新词,还是一个已知词的一个新的示例(exemplar, instance, token)。因为同一个词的每一次语言产出的语音实现(phonetic realization)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同一个词在单念时的语音形式和在语流中出现时的语音形式差异很大;再者,同一个词在不同语流中由于受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其语音实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婴儿要学习词汇,就必须能判断:这些语音差异是音位性质的(区分音位对立的语音差异)呢,还是语音性质的或者属于音位变体性质的(不是区分音位对立的语音差异),或者这些语音差异跟语言无关,只是一些非语言的或者是副语言的语音差异,如不同性别、不同口音(包括方言带来的口音和外语带来的口音)、不同情绪造成的语言产出存在语音差异。从逻辑上来说,言语(speech)多变化的这种特点给词汇识别(word recognition)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对成人来说,这并不是问题。研究者想探究婴儿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具有这种词汇识别能力以及婴儿进行词汇识别的策略是否和成人一样。
    综上所述,有关婴儿词库建立的研究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词边界的判断——婴儿依靠哪些信息来确定词边界?是依赖语音方面的信息,如韵律、词重音、协同发音(coarticulation) (Johnson & Jusczyk 2001)、或受语音环境影响产生的音位变体信息?还是依赖统计信息?如词内音素之间的过渡概率(transitional probability)远远高于词边界位置音素之间的过渡概率(Saffran et al. 1996)。或是依赖音位配列规则?第二个方面是词汇识别。词汇识别包含两个方面:音位的建立和大脑中词汇存储的语音形式。婴儿要在言语的多变性中发现不变性,也就是具有音系意义的或者音位性质的稳定性(phonological constancy),这就涉及婴儿的音位范畴化(phonemic categorization)能力。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关注婴儿大脑中存储的词汇的语音形式是充分具体的(with full specification)还是不充分而且比较抽象的(under specification)或者说婴儿在词汇识别时是否允许输入音和大脑中词的语音表征形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词汇识别时是否能包容由口音引起的语音差异(Schmale & Seidl 2009),以及差异的程度是多少?在词汇识别中,是音节首辅音的地位更重要(Jusczyk & Aslin 1995)还是元音或者韵基(rhyme)更重要?或者音节尾的信息是否在词汇识别中起作用(Tincoff & Jusczyk 2003)?词汇语音表征充分性的研究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婴儿在开始建立词库前(1岁前)的语音表征,此时不涉及语义;另一方面是婴儿开始建立词库以后(1岁以后)的语音表征,此时涉及语义。转头偏好法主要适用于研究词边界的确定和词汇识别(主要考察音位建立以及婴儿在1岁前词在大脑中的语音表征形式)。
    
    二、转头偏好法
    (Headturn Preference Procedure - HPP)
    下面主要介绍Jusczyk和Aslin在1995年发展改善后的转头偏好法——熟悉—偏好实验方法(familiarization-preference procedure)1
    1 实验设计和语料
    整个实验包括两个部分,熟悉阶段(familiarization phase)和测试阶段(test phase)。熟悉阶段由一定数量的小训练(trials)组成,测试阶段也是由一定数量的小测试(trials)组成。被试通常被分为两大组,一组被试(如,A组)在熟悉阶段听到一类语料,语料Xfam;另一组被试(如,B组)在熟悉阶段听到另一类语料,语料Yfam。在测试阶段,两组被试听到的语料都是一样的,即,既包含和语料Xfam相关或同类的语料Xtest,也包含和语料Yfam相关或同类的语料Ytest。但是,对不同组别(A组或B组)的被试来说,测试阶段语料的意义不一样。对A组来说,测试阶段的语料Xtest是和熟悉阶段的语料Xfam相关或属于相同类型的语料,相同测试类型(same type);而测试阶段的Ytest语料是和熟悉阶段的Xfam语料相反或类型不同,不同测试类型(switch/different type)。对B组来说,测试阶段的Ytest语料是和熟悉阶段的语料Yfam相关或属于相同类型的语料,相同测试类型(same type);而测试阶段的Xtest语料是和熟悉阶段Yfam相反或类型不同,不同测试类型(switch/different type)。因此,测试阶段的小测试分为两种类型——相同类型小测试和不同类型小测试。这些小测试组成一定数量的组块(blocks)。每个组块里小测试的顺序是电脑程序随机排列的。实验设计构成图如下:
    
    以Jusczyk和Aslin 1995年的实验语料和设计为例。Jusczyk和Aslin (1995)研究了7.5个月左右大的英语为母语的婴儿是否具有语流切分的能力,即婴儿是否能在语流中发现之前听到过的单念的词,如cup、dog、feet、bike。在熟悉阶段,一组被试听到目标词cup和dog;另一组被试听到目标词feet和bike。在测试阶段,两组被试都听到相同的四个组块(block)的语料。每个组块是包含这4个目标词的4篇短文(如下图)。每篇短文构成一个小测试。对在熟悉阶段听到cup和dog目标词的这一组被试来说,测试阶段中包含了cup和dog目标词的两篇短文是相同类型小测试,而包含了feet和like目标词的另外两篇短文是不同类型小测试。对另一组被试来说,测试类型正好相反。每个被试的分组由电脑程序随机分配。
    Cup: The cup was bright and shiny.
    A clown drank from the red cup.
    The other one picked up the big cup.
    His cup was filled with milk.
    Meg put her cup back on the table.
    Some milk from your cup spilled on the rug.
    Dog: The dog ran around the yard.
    The mailman called to the big dog.
    He patted his dog on the head.
    The happy red dog was very friendly.
    Her dog barked only at squirrels
    The neighborhood kids played with your dog.
    Feet: The feet were all different sizes.
    The girl has very big feet.
    Even the toes on her feet are large.
    The shoes gave the man red feet.
    His feet get sore from standing all day.
    The doctor wants your feet to be clean
    Bike: His bike had big black wheels.
    The girl rode her big bike.
    The bell on the bike was really loud.
    The boy had a new red bike.
    Your bike always stays in the garage.
    如果X类(或Y类)语料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如都是单词形式(Jusczyk & Aslin (1995)研究中X类语料中既有单词又有篇章,在熟悉阶段的X类语料是单词,在测试阶段的X类语料是篇章),那么X类(或Y类)语料通常分为两组,具体哪一组语料作为熟悉阶段的语料,哪一组语料作为测试阶段的语料,由电脑程序随机决定。
    2 实验设备
    感知实验室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测试间(test room),通常在隔音室里搭建;一部分是操作间或控制间(control room),在隔音室外。测试间由三块有很多孔的木板围成一个三面封闭一面开口的空间。木板上方悬挂白色窗帘,避免被试看到房间的其他部分受到干扰,导致实验中注意力不集中。中间木板上安装一个可控制的绿灯(位于婴儿坐在妈妈腿上时眼睛平视的高度)。木板上绿灯下面有一个较大的孔,位于绿灯下的摄像机的镜头可以从这个孔伸出,在实验中拍摄被试的转头,并把图像传输到控制间的显示屏幕上,供实验观察员做实时的记录和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左右两侧的每块木板上安装一个可控制的红灯,其高度和绿灯相同。每个红灯后面各安装一个音箱。实验时,语料由这两个音箱播放。测试间格局示意图2如下:
    
    测试间格局图。
    婴儿面朝中间的面板坐在妈妈腿上,观察者在面板后面透过小孔判断转头的方向。(引自Kelmer Nelson et al. 1995)

    三盏灯通过一个反应盒(reponse box)和电脑相连。实验观察员可以通过操作电脑来实现对反应盒的控制,从而达到对灯亮灭的控制。实验观察员位于控制间,通过摄像机传输到控制间显示屏幕上的图像来观察记录被试的转头和操作程序。
    3 实验过程
    每个被试单独测试。被试通常坐在看护人的腿上,正面朝着测试间中间的木板。看护人坐在测试间中间的椅子上。整个实验过程中,看护人带着密封效果很好的耳机听音乐,避免看护人听到语料,干扰被试的自然反应,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看护人和被试进入测试间坐稳后,实验操作员启动实验。首先开始的是熟悉阶段。熟悉阶段由多个小训练(trials)组成,小训练的数量取决于每个被试在实验中的表现。每个小训练的开始是以中间的灯开始闪烁为标志,目的在于吸引被试的注意力使其看向中间。当被试看向中间的这个灯时,这个灯马上熄灭,然后左右两边灯中的一个灯开始闪烁(哪个灯闪烁是由程序随机控制的)。当被试看向左或右这个闪烁的灯时3,语料开始播放,一直播到被试看向别处(如,看向中间,看到另一边,看看护人,看地板,或看天花板)。在语料播放过程中,灯一直处于亮的状态,但不闪烁。如果被试看向别处的时间超过2秒,或者一个小训练的语料播放完毕,当前小训练就结束,左或右的灯熄灭,中间的灯又开始闪烁,为下一个小训练的开始做准备。如果在一个小训练中,被试看向别处(一次)的时间少于2秒,即在2秒之内又看回亮着的灯,那么当前小训练继续进行,即语料继续播放,这段不到2秒的看向别处的时间不计算在被试的关注时间(listening time, attention time或visual fixation)内。在一个小训练中,被试有可能多次看向别处(只要每次看向别处的时间都少于2秒)。被试看向别处的时候,语料暂停播放。从上述实验原则来说,在具体实验中,每个小训练的实际长度是由被试控制的。而且,在每个小训练中,被试的关注时间最长等于该小训练中语料的总时长。在熟悉阶段被试通常听到属于同一类别的两组语料,这两组语料交替播放,如Jusczyk和Aslin(1995)第一个实验中的两组语料cup和dog以及feet和bike。在熟悉阶段,对一组被试来说,cup和dog交替播放;对另一组被试来说,feet和bike交替播放。同时,转头偏好法要求被试听这两组语料的累积总和时间要分别达到一定的要求,如,听的时间累积达到30秒或1分钟,那么在熟悉阶段,听到同类语料的总和就是1分钟或者2分钟。如果被试听某一组语料的时间先达到事先设定的值,如30秒,而听另一组语料的时间还未达到,此时,两组语料仍然继续交替播放4,而不是只播放未达到要求的那一组语料。直到被试听两组语料的时间都达到要求后,熟悉阶段自动结束,紧接着测试阶段自动开始。
    测试阶段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小测试(trials),但小测试的数量是固定的。这些小测试分为两种类型——相同类型小测试和不同类型小测试。测试阶段的这些小测试组成一定数量的组块(blocks),如每个组块包含n个小测试。每个组块里小测试的顺序是程序随机排列的5。测试阶段的形式和过程跟熟悉阶段一样。
    实验过程中,在控制间的实验员观察被试的转头,并按下键盘上指定的键进行实时记录。实验观察员对实验中语料的构成和实验进程(实验是在熟悉阶段还是测试阶段)都完全不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电脑程序随机选择左或右的灯来闪烁,并根据实验员的按键情况记录被试看灯的次数和时长(listening time, attention time或visual fixation),并确定看别处的时间什么时候达到2秒,即什么时候结束当前小训练或小测试或是否继续执行当前小训练或小测试,以及控制语料的顺序和播放。
    这种实验方法假设被试在熟悉阶段接触到的语料会影响其在测试阶段对不同类型语料的偏好(preference) (McMurry & Asline 2005)。
    4 因变量
    转头偏好法的因变量(dependent measure, dependent variable)是被试对测试阶段小测试的关注时长(listening time, attention time或visual fixation)。如果被试对测试阶段的两类小测试的平均关注时长有显著差异,则说明被试能发现测试阶段某类语料和熟悉阶段语料的相关性或某类语料和熟悉阶段语料的差异性。如果被试能够发现测试阶段相同类型小测试的语料和熟悉阶段的语料相关或相似,那么他们对相同类型小测试的关注时间应该比对不同类型小测试的关注时间长(Jusczyk & Aslin 1995; Friederici & Wessels 1993, Hirsh-Pasek et al. 1987, Jusczyk et al. 1992, 1993a,b, 1994, 转引Jusczyk & Aslin 1995; Gerken 2006),显示的是熟悉效应(familiarity effect)。Jusczyk和Aslin (1995)的解释是虽然测试阶段中相同类型小测试的语料和熟悉阶段的语料属于同一类型,但不是相同的单词,所以从表面上看,变化较多,被试应该发现的是隐藏在这些形式变化后面这一类语料共有的规律和模式,因此如果被试发现这种共同性,他们应该在测试阶段看相同类型小测试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趋势。Bosch和Sebastián-Gallés(2003)和Skoruppa等人(2009)的研究结果显示的是“新鲜”效应(novelty effect)——对不同类型小测试的关注时间更长。Bosch & Sebastián-Gallés(2003)对其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因为语料比较简单,在熟悉阶段是同一个片段(item)的几个示例(tokens),所以在测试阶段应该是“新鲜”效应。在测试阶段婴儿到底显示哪种效应,现在还没有定论(Bosch & Sebastián-Gallés 2003, McMurry & Asline 2005)。熟悉阶段语料的复杂程度并不一定能说明测试阶段是哪一种效应——即使熟悉阶段的语料比较复杂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是熟悉效应(Johnson & Jusczyk 2001)。Saffran等人(1996)认为在测试阶段被试显示哪种效应跟被试在熟悉阶段对语料的熟悉程度有关。如果在熟悉阶段,被试对语料非常熟悉,那么在测试阶段应该显示出“新鲜”效应。但是被试对语料的熟悉程度很难界定,所以现在还没有能肯定推断测试阶段被试反应的解释。McMurray和Aslin(2005)在分析实验结果的时候,根据被试在测试阶段的不同反应把数据分成了两组,一组数据中的被试表现出的是熟悉效应,另一组数据中的被试表现出的是“新鲜”效应。由于研究者们在测试阶段应该显示哪种效应以及什么因素决定了婴儿在测试阶段的反应这两个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所以,一般认为,只要婴儿对测试阶段两种类型小测试的关注时间有差异,则认为婴儿具有了某种语言能力。
    三、不同版本的转头偏好法
    在实际研究中,由于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目的的不同,研究者会对转头偏好法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
    一般来说,在熟悉阶段,当被试看向左或右的侧灯时,语料播放,侧灯一直亮着。但Kelmer Nelson等人(1995)认为在熟悉阶段,最好是在被试看向侧灯后,熄灭侧灯,只播放语料,而在测试阶段,当被试看向侧灯后,保持灯亮,否则在测试阶段中被试对语料整体的关注时间都比较短。熟悉阶段侧灯不亮,而测试阶段侧灯亮,这样可以保持被试的兴趣度。虽然上述方法可以保持被试的兴趣度,但是这样造成测试阶段和熟悉阶段多增加了一个变量,即除了声音刺激不同以外,又增加了视觉刺激的不同,虽然是同时对测试阶段两种类型小测试的视觉刺激进行改变,但是有可能被试对灯亮很感兴趣,而不注意听语料,导致关注时间不能完全反应被试对语料的理解。
    还有一种改变是:在熟悉阶段,两个音箱同时播放语料(Saffran et al. 1996, Johnson & Jusczyk 2001, Gerken 2006),但是侧灯只有一个亮,而且具体哪个侧灯亮还是由程序随机选择,并且侧灯亮的时长由被试的关注时长控制(Saffran et al. 1996, Johnson & Jusczyk 2001)。这种改变适用于在熟悉阶段播放不能间断的语料,主要测试被试对连续语流的切分能力。随机选择左或右的侧灯亮而且侧灯的亮灭由被试控制可以保持被试的兴趣。
    对标准实验方法另一种较大的改变6是:实验过程只有测试阶段,没有熟悉阶段,只是在测试阶段前面加上两个小训练(trials),帮助被试熟悉实验过程——只有看向侧灯的时候,才会有声音播放,使被试明白看灯和声音播放之间有关联(contingency)。这两个小训练中的声音刺激通常是音乐或与研究问题无关的声音刺激(Legendre et al. 2010, Hallé et al. 2008)。没有熟悉阶段的这种实验方法适用于调查婴儿是否已经对某种语言现象形成了一定的意识或概念,比如Hallé等人(2008)研究了11个月大的法语为母语的婴儿是否意识到了冠词的存在以及对冠词和名词构成的名词短语形成的是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概念还是一个可分割的概念,即冠词和名词在语法上是分属两个类别,可以彼此独立的成分。
    转头偏好法中的三个灯还可以用三个屏幕代替(例如 Bosch & Sebastián-Gallés 2001, 2003, Skoruppa et al. 2009)。同样地,中间放置一个屏幕,左右两边分别再放置一个屏幕。左右两边的屏幕可以和中间的屏幕成一定角度。中间灯的闪烁就变为中间屏幕出现颜色鲜艳的图像,目的同样是吸引被试的注意力,使其看向中间屏幕。当被试看向中间屏幕时,屏幕上的图像消失,左右两边屏幕中的一个屏幕上出现图像。当被试看向侧面有图像的屏幕时,语料开始播放。在中间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和在两边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不太一样。实验原理和过程和三个灯的情况一样。
    四、转头偏好法适用的研究范围
    转头偏好法还可以测试婴儿发现某种规律和模式的能力(Gerken 2006)。研究婴儿对某种语言(Bosch & Sebastián-Gallés 2001, Hohle et al. 2007 实验1和2)、某种语体(Kolbeck 2010)、发现句子中某种搭配或共现关系的能力,如冠词和名词的搭配共现关系(Hallé 2008)、或者合乎语法和不合乎语法(如,法语中谓语形式和主语单复数一致,Legendre et al. 2010)的语料的偏好在本质上都是关于婴儿发现某种规律和模式能力的研究。
    转头偏好法还可以用来考察婴儿对具有对立区分意义的二维或多维语音特征和不具有区分意义的语音特征的处理策略是否存在不同。如果婴儿的母语中存在某种具有区分意义的语音特征,那么婴儿对这两个维度和多个维度的语音事实就没有特别的偏好,因为在婴儿的输入语中这两个维度或多个维度的语音现象都存在。但是,对不具有区分意义的语音特征,在某种特定语言中通常是只存在一维,那么婴儿对这一维就有偏好,因为这一维的语音现象在输入语中占主导地位,而对其他维度(母语中没有,但存在于其他语言中)就没有偏好。如Kager和Fikkert的项目书(2001-2005)中写明用转头偏好法研究7个月和12个月大的荷兰语为母语的婴儿对词尾辅音清化语料的偏好和Skoruppa等人(2009)研究了语言背景为具有不同词重音位置的法语婴儿和西班牙语婴儿对词重音的感知。没有区分意义的语音特征不会上升为抽象的表征,或者不会具有像音段音位特征(Skoruppa et al. 2009)那样的音系地位。同样的思路可以扩展到对句法现象的研究上。
    转头偏好法中的因变量——关注时长可以反应被试之间的个体差异(Kelmer Nelson et al. 1995)。因此,转头偏好法可以用作纵向研究,比如婴儿早期对音乐结构敏感度测试结果可以和长大以后的音乐能力或者早期的音乐经验做相关性分析(例如 Krumhansl & Jusczyk 1990,转引Kelmer Nelson et al. 1995)。
    转头偏好法还可以用来研究婴儿在语流中识别比词更大单位的能力。从逻辑上来说,可以把转头偏好法方法进一步应用在调查婴儿对其他部分—整体关系敏感度的研究上,比如测试婴儿识别在不同句子里出现的某类短语的能力。这种调查可以揭示婴儿在加工处理连续语流时的加工单位是什么。(Kelmer Nelson et al. 1995)比如,Soderstrom等人(2003)研究了婴儿对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边界的敏感性。研究结论是尽管音段完全相同,但相对位于短语边界两端的音段组合成分来说,婴儿更偏好短语边界内的合乎韵律规则音段组合成分。
    转头偏好法也可以用来研究婴儿对语音的区分能力,如对辅音的区分能力(McMurry & Asline 2005)和对元音的区分能力(Bosch & Sebastián-Gallés 2003)。
    五、对转头偏好法的评论
    Jusczyk 和Asline(1995)对转头偏好法(head-turn preference procedure)进行了改善,在结合了成人词汇识别中的词汇监测(word monitoring)和听觉启动方法(auditory priming)的基础上(Jusczyk & Asline 1995, Bosch & Sebastián-Gallés 2001)形成了熟悉—偏好法(familiarization-preference procedure)。
    一般来说,转头偏好法是一种研究婴儿对各种言语材料或其他听觉信息记忆和范畴化的可行的方法(Kelmer Nelson et al. 1995)。这种方法是研究婴儿词语切分和词汇识别的标准方法(McMurray & Aslin 2005)。
    尽管转头偏好法和习惯化(habituation)方法相似,但是转头偏好法的熟悉阶段没有习惯化方法这一类的习惯化阶段长,比如高振幅吮吸法(High Amplitude Sucking)和条件转头法(Conditioned Headturning)的习惯化阶段通常为10分钟或者更长(McMurray & Aslin 2005)。转头偏好法在测试前只是让被试熟悉某类语料,避免接触某类语料时间过长,会产生选择性适应效应(selective adaption effect),导致被试的范畴边界发生变化(Samuel & Newport 1979, Sawusch & Jusczyk 1981, 转引McMurray & Aslin 2005)(如果是在研究范畴感知)。转头偏好法可以调查婴儿对较长语料或者其他较长的声音刺激的反应,这是优于高振幅吮吸法(high-amplitude sucking procedure)的方面(Kemler Nelson et al. 1995)。本质上来说,转头偏好法在考查婴儿对较长文章段落的听觉信息加工所起的作用和调查婴儿对视觉信息加工时所采用的视觉偏好方法或视觉凝视法(visual preference)和习惯化方法(habituation paradigm)一样(Kelmer Nelson et al. 1995)。
    转头偏好法主要适用于调查1岁左右或1岁以下婴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情况。这种方法的数据丢失率(dropout rate)通常只有15%-20%,最多不会超过40%(Kemler Nelson et al. 1995)。
    参考文献
    Bosch, L. , & Sebastian-Galles, N. (2001). Evidence of early language discrimination abilities in infants from bilingual environments. Infancy, 2(1), 29-49.
    Bosch, L. , & Sebastian-Galles, N. (2003). Simultaneous bilingualism and the perception of a language-specific vowel contrast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Language and Speech, 46(2-3), 217-243.
    Gerken, L. A. (2006). Decisions, decisions: infant language learning when multiple generalizations are possible. Cognition, 98(3), B67-B74.
    Halle, P. A., Durand, C., de Boysson-Bardies, B. (2008). Do 11-month-old french infants process articles?. Language and Speech, 51(1-2), 23-44.
    Johnson, E. K. , & Jusczyk, P. W. . (2001). Word segmentation by 8-month-olds: when speech cues count more than statistics. Journal of Memory & Language, 44(4), 548-567.
    Jusczyk, P. W. , & Aslin, R. N. . (1995). Infants′ detection of the sound patterns of words in fluent speech. Cognitive Psychology, 29(1), 1-23.
    Jusczyk, P. W. , Houston, D. M. , & Newsome, M. . (1999). The beginnings of word segmentation in English-learning infants. Cognitive Psychology, 39(3-4), 159-207.
    Kager, R. and P. Fikkert.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for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from www.fikkert.com/NWO_programma.pdf.
    Nelson, D. G. K. , Jusczyk, P. W. , Mandel, D. R. , Myers, J. , Turk, A. , & Gerken, L. . (1995). The head-turn preference procedure for testing auditory perception.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8(1), 111-116.
    Kolbeck, B. (2010).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wo female singing voices and preference for mother's singing voice among 12-15 month-old infants, Texas Tech University. M.A..
    Faivre, E., Legendre, G., Levaillant, J., & Fernandez, H. (2010). Experiment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status and acquisition of subject clitics and agreement marking in adult and child spoken french.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34(S1), 224-229.
    McMurray, B. , & Aslin, R. N. . (2005). Infants are sensitive to within-category variation in speech perception. Cognition, 95(2), B15-B26.
    Saffran, J. R. , Aslin, R. N. , & Newport, E. L. . (1996). Statistical learning by 8-month-old infants. Science, 274(5294), 1926-1928.
    Schmale, R. , Alejandrina Cristià, Seidl, A. , & Johnson, E. K. . (2010).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infants’ ability to cope with dialect variation in word recognition. Infancy, 15(6), 650-662.
    Schmale, R. , & Seidl, A. . (2009). Accommodating variability in voice and foreign accent: flexibility of early word representations. Developmental Science, 12(4), 583-601.
    Skoruppa, K. , et al. (2009). Language-specific stress perception by 9-month-old French and Spanish infants. Developmental Science, 12(6), 914-919.
    Soderstrom, M. , Seidl, A. , Kemler, N. D. G. , & Jusczyk, P. W. . (2003). The prosodic bootstrapping of phrases: evidence from prelinguistic infants. Journal of Memory & Language, 49(2), 249-267.
    Tincoff, R. and P. W. Jusczyk (2003). Are word-final sounds perceptually salient for infants? Jusczyk Lab Final Report. D. Houston, A. Seidl, G.Hollich and E. J. A. Jusczyk.
    备注
    1 对转头偏好法的经典评论参见Kelmer Nelson et al. (1995)。
    2 虽然图一显示两边木板和中间木板成90°角,但两边木板和中间木板也可以大于90°角。在较新的实验方法中,实验观察员位于控制间,通过显示器观察被试的转头,而不是位于中间木板的后面通过木板上的孔来观察。如果实验观察员在木板后进行观察,那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带上耳机听音乐,避免听到实验语料影响了实验操作的客观性,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如果实验观察员位于测试间外面的控制间内,则其不需要带耳机,只需要关上测试间的门,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观察员就听不到实验语料。如果实验观察员在木板后进行观察,木板背面还需要附上白色的纸板,避免被试通过木板上的小孔看到木板后的情况,分散注意力。
    3 有的研究者规定被试向闪烁的这个灯方向至少转30度才被判断为被试看向这个灯;也有研究者规定至少转90度。
    4 在某些研究中,如果对一组语料的关注时间达到要求而对另一组语料的关注时间没达到要求时,只播放没达到要求的语料,那么就造成被试在进入测试阶段前听到都是相同的语料,对这组语料特别熟悉,从而影响他们对测试部分两类语料的反应。
    5 有的研究中,对测试阶段第一个小测试的语料类型有要求,比如,要求第一个小测试一定是不同类型小测试(如,Bosch & Sebastián-Gallés 2001)。有的研究要求测试阶段中的第一二个小测试要分别属于相同类型小测试和不同类型小测试(如,Bosch & Sebastián-Gallés 2003, Skoruppa et al. (2009)。
    6 Hallé等人研究(2008)中对HPP的实验方法改变比较大,具体请见Hallé et al. (200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