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步步惊心的“美国陷阱”

http://www.newdu.com 2019-05-29 文艺报 王琦 参加讨论

    《美国陷阱》的情节和线索并不复杂,流畅的阅读却并未令人心情畅快,事实上,这本法国阿尔斯通前高管讲述美国利用司法优势协同通用电气并购阿尔斯通电气业务过程的书,由于作者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仅让人在阅读时有一股强烈的压迫感,甚至在看后许久心情仍然无法平静。
    阅读过程中的第一感受,就是作者第一人称视角下的细节描述,让读者从第一节开始就有了代入感。一名阿尔斯通公司锅炉业务负责人,掌管超过4000名员工的跨国企业高管,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在完全没有任何预期的情况下,在机舱门口被抓捕,并被投入与刑事罪犯一起服刑的看守所。作者皮耶鲁齐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他从被捕,到入狱、申诉、开庭、假释等一系列遭遇。其中相当多的细节堪称触目惊心。
    最为突出的细节是作者在美国受审以及被监禁过程中的遭遇。首先是人身安全和监狱环境,尽管可以想见在任何地方监狱都不会是一个干净舒适的地方,但是作为一名没有前科且未被宣判的经济罪责外国嫌疑人,作者一开始就经受了非常严厉的人身限制,“戴着脚镣和手铐,上半身被一条大粗链子捆住。这条大链子与手铐和脚镣一起被一个大锁锁住,大锁垂在我的肚子上。”作者与毒贩、黑帮成员等罪犯关押在一起,傲慢的狱警、糟糕的餐食、恶劣的环境自然都不在话下,但监狱内存在的毒品交易,因为官僚行为而导致犯人病情恶化,以及犯人压力过大而自杀……依然时不时刺激着读者的神经。
    但与人身方面的痛苦相比,伴随司法进程深入而显现出来的美国司法系统若干细节,更是让人感觉到巨大的理念冲击。作者用亲身经历以及美国司法的实际数据,展示了一个与影视作品中完全不同的事实:美国的司法制度,高度倾向于富人和检察官,由于辩护费极为高昂,90%的案件都不会走到庭审——即影视作品中高度渲染的控辩双方唇枪舌剑,以期打动陪审团做出公正裁决——这一步。被告人会发现,“检察官只会朝有罪方向进行调查”,而大多数律师都是从做助理检察官开始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方向或者惯例,“绝大多数律师在审批当中并不为被告做辩护……他们充其量只能算是谈判专家,首要任务就是说服委托人同意认罪”。“被告人将受到检察官的任意摆布。检察官的权力超级强大,拥有一切能迫使被告人认罪的手段,检察官的战果如下:美国司法部的胜诉率高达98.5%。也就是说,被美国司法部起诉的人中,98.5%最终都被判有罪。”作者细致而完整的诉讼过程描述,让我们对于美国司法的细节和过程,有了更为深入且感性的认识。
    当然,全书最让人震惊和感慨的地方,还是在个人命运细节铺垫下更为宏大的国家竞争的背景:美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商业竞争中的“法律战”,即“利用法制(法律)体系,将敌人——或被‘锁定’为敌人的目标——塑造成违法分子,以此给对方造成最大程度的损害,并通过胁迫手段迫使其服从”。以本书作者被控的美国法律依据《反海外腐败法》为例,任何人无论国籍,只要涉嫌向外国公职人员行贿,只要该罪行与美国有一丝一缕的联系——比如用美国的邮件系统发送邮件,或者用美元支付系统进行支付——美国司法部即可将他投入监狱。
    而这一战略又分为两层背景,一是美国利用其主导性美元支付体系和基础性的信息网络技术与系统,“不仅成了全球唯一能够颁布域外法的国家,还成了唯一能够执行域外法的国家”,美国成功地向全球输出并维护了一套自己的准则,包括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核扩散、打击腐败、反洗钱等。必须承认这些问题的确是全球都必须面对且加强协作从而得到推行的准则,但也不得不看到在这个实施系统中美国是一个“单边”的准则制定和执行者,没有任何机制能够评判或者约束美国的行为,而美国却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其他参与者进行系统性的胁迫。比如美国单方面退出六方伊核协议,哪怕英法德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将留在伊核协议内,法国的道达尔和标致雪铁龙集团仍旧不得不终止在伊朗的投资,美国财政部仍然宣布将吊销欧洲企业向伊朗出售空中客车客运飞机的许可证。
    第二层面也是本书作者噩梦般经历的具体背景,即美国司法部与部分美国企业合作,以司法战略迫使竞争对手做出各种有利于美国的让步,甚至是把企业出让给美国的竞争对手。这是本书作者以及法国情报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猜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借助对阿尔斯通公司以及部分高管的司法调查和审讯,迫使阿尔斯通管理层将其电气业务卖给通用电气公司。坦率地说,这种猜测如果没有美国内部的深入调查,也许永远无法得到证据的证实,但是一些极为有力的数据,又真切地支持着这种猜测。在本书中,尽管作者的确曾作为印尼一个项目主管有过行贿的事实,但当阿尔斯通将电气业务卖给通用电气后,美国司法部再也没有追究过任何阿尔斯通更高层级官员的罪责,而行贿行为在当时的阿尔斯通是一个系统性行为,得到了高层和财务部门的批准。更有意思的是,作者注意到,“在电力生产方面,几乎通用电气的所有国际竞争对手都曾经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并被迫支付巨额罚款”,除阿尔斯通外,还有ABB、西门子和日本日立公司,罚款金额从1900万美元到8亿美元不等。“与此相反,在这个领域里,那些将通用电气的电力设备加入供货方案的美国大型电力供应商,从来没有一家因违犯《反海外腐败法》而被美国司法部盯上……在这些厮杀激烈的竞争性项目中,如果从未用过中间人服务,那么它们是如何杀出重围的?”美国司法的公平性不得不让人生疑。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中国读者,最后这一“法律战”的国家竞争背景,才是我最为关心和受到冲击的地方。这不是偶然为之,这是一个有组织的系列行动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个意义上,与美国同为北约盟国的法国,所谓与美国“共享价值观”的法国人现身说法,使得《美国陷阱》这本书的出版,显得是如此及时和重要。真实的经历、细节的描述、翔实的数据,让这一“国家竞争”的真实目的以及“法律战”的凶险,鲜活地展示在中国读者面前,让我们再也不能对竞争对手的狡猾和残酷抱有任何侥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