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中外文艺高峰观及其当代启示(4)

http://www.newdu.com 2019-04-18 《文艺争鸣》2018年第6期 王一川 参加讨论

    四、西方:在师法传统典范与介入社会现实之间
    在外国文艺史上,在这里特别就其中的西方文艺史来说,由于国家数量众多,其各自的历史漫长、文化形态多样且多变、文艺流派纷呈,有关文艺高峰的观念更是多种多样,根本无法做全面而完整的概括,所以这里只能概略地指出西方文艺史上有关文艺高峰的几家看法或几条路径而已。这是必须说明的。
    首先应看到的是古典范本路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的美学特质的研究,为后世西方文艺史上文艺高峰观提供了可供模仿的杰出的古典范本。他指出:“希腊杰作有一种普遍和主要的特点,这便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希腊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剧烈情感中都表现出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30)他直接把古希腊艺术的美学特质规定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特别研究了希腊艺术取得艺术高峰成就的原因:“希腊人的艺术,有着大量的优秀作品保存下来供我们欣赏和模仿……希腊人在艺术中取得优越性的原因和基础,应部分地归结为气候的影响,部分地归结为国家的体制和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而希腊人对艺术家的尊重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传播和使用艺术品,也同样是重要的原因。”(31)这里的原因有五方面:一是自然气候有利于“美”的生长,二是国家体制和管理的自由,三是由此导致的思维方式自由,四是艺术家受到尊重,五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传播和使用艺术品。重要的是,他对国家体制和管理的原因的重点发掘至今仍引人注目:“从希腊的国家体制和管理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之所以优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自由。”(32)进一步说,国家体制和管理上的自由则孕育了思维方式的自由:“在自由中孕育出来的全民族的思想方式,犹如健壮的树干上的优良的枝叶一样……享有自由的希腊人的思想方式当然与在强权统治下生活的民族的观念完全不同。”(33)指出国家体制和管理上的自由及其孕育的思想自由构成希腊艺术高峰生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堪称温克尔曼对文艺高峰论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从此,希腊艺术精神就必然地同自由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而后世的莱辛、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等德国美学及艺术界代表人物,都不同程度上传承了温克尔曼发掘的这种自由精神传统。
    正是部分地接受了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范本观的感召,黑格尔在《美学》里阐述了一种基于其唯心辩证视角的文艺高峰演变路径,这可以称之为理念演化路径。他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基本观点入手,认为理念在其辩证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会先后演化出三阶段、形成三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一是“象征型”艺术代表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那时的艺术材料及形式粗陋得无法适应理念的表达需要,这就是古埃及艺术等;二是“古典型”艺术代表艺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该阶段中艺术形式与理念找到了相互之间完美交融的理想的高峰状态,其案例就是古希腊雕刻;三是“浪漫型”艺术代表艺术发展的最后阶段,理念竭力想挣脱形式的束缚而返回自身,其代表就是浪漫主义艺术。通过这三种艺术类型的论述,他流露出有关文艺高峰的标准:最靠近人类心灵的艺术品才是最高的艺术品。不过,当他把艺术高峰的完美范例仅仅限定在早已飘逝而去的遥远的古希腊雕塑时代时,他对现实中新艺术的观察缺位和深度失望之情,就应当是显而易见的了,难怪他最后不得不遁入“艺术终结”论的自我陷阱中。
    与黑格尔按理念的辩证演化路径去推演其文艺高峰观不同,英国美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铺设出一条以向高层次观众传递高尚思想为旨归的颇有精英气息的文艺高峰观念,体现了以伟大的艺术作品去引领和提升观众的思想和趣味的强烈意愿。这可以视为思想道德感召路径。他在其著作《现代画家》中设定了“最伟大的作品”和“最伟大的画家”等美学标尺。不过,他首先注意在“伟大的作品”与“伟大的必要条件”之间做明确的区分。“对一个画家而言,其所有特有的优秀不过是预言家与诗人语言中的韵律、旋律、精确以及重音,这些是伟大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对伟大的检验。画家或作家令人敬佩的伟大并不是由他们绘画或者表达的方式,而是由画家描绘了什么或作家说了什么最终决定的。”在他看来,艺术表达方式只能算“伟大的作品”所赖以产生的必要条件,而真正“伟大的作品”本身则只能由艺术家在艺术语言中所表达的“杰出的”东西去决定。“只有当一个人在语言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杰出的精确和魄力,我们才能把他称为伟大的画家;只有当一个人在语言的文字中表现出杰出的精确和魄力,我们才能把他称为伟大的诗人。”(34)他所心仪的“最伟大的作品”或文艺高峰的标准在于:“采用任何方式传递给观众最多最伟大意识的绘画是最伟大的作品,并且我所认为的伟大意识是被高层次的观众所接受的,在它的影响下,他们的思想会变得更加高尚。”(35)从这里可见出他的文艺高峰观包含的几点标准:第一,作品能向观众传递“最多最伟大的意识”;第二,这些意识被“高层次观众”所接受;第三,这些意识能让“高层次观众”的思想变得“更加高尚”,也就是得到提升。从这些论述可见,罗斯金的文艺高峰观,不是以艺术家的自我表现为中心,也不是以作品本身的形式创新为核心,而是以改善高层次观众的思想为中心,所以突出的是面向观众的个体思想、精神或心灵的高尚化这个中心。
    俄罗斯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则把典型化视为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在这里实际上触及他关于文艺高峰的必经之路及其基本特征的看法——文艺通过再现现实而产生社会启蒙作用。这是一条干预社会现实路径。“典型化是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没有典型化,就没有创作”(36)。只有经过典型化,他所处时代的文艺高峰的生成才是可能的。“创作独创性的,或者更确切点说,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这典型性——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这就是作者的纹章印记。在一位具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37)他特别指出典型形象在其个别特征上所凝聚的普遍性意义:“典型既是一个人,又是很多人,就是说:是这样的一种人物描写:在他身上包括了很多人,包括了那体现同一概念的一整个范畴的人们。”(38)难怪朱光潜会评价说:“在近代美学家中,别林斯基是第一个把典型化提到艺术创作的首要地位的。”(39)按别林斯基的论述,真正能够抵达时代文艺高峰的作品是那种“现实的诗歌”,而且只有它才是“我们时代真实的、真正的诗歌”。对这种“现实的诗歌”,他首要地标举忠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这一特质。“它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的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诗作的伟大性和天才性,必须被这图画内容的容量和限度所决定。”(40)其早期范本是莎士比亚,“他那广无涯际的、包含万有的眼光,透入人类天性和真实生活的不可探究的圣殿,捉住了它们隐藏的脉息的神秘跳动。”(41)而其近期范本则是果戈理的作品。“新作品的显著特点在于毫无假借的直率,生活表现得赤裸裸到令人害羞的程度,把全部可怕的丑恶和全部庄严的美一起揭发出来,好像用解剖刀切开一样,难道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吗?我们要求的不是生活的理想,而是生活本身,像它原来的那样。不管好还是坏,我们不想装饰它,因为我们认为,在诗情的描写中,不管怎样都是同样美丽的,因此也就是真实的,而在有真实的地方,也就有诗。”(42)根据别林斯基的观点推论,能像解剖刀一样把被隐藏的现实生活真相揭露给人们看的文艺作品,才配被称为文艺高峰之作。
    进入20世纪,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1869-1951)借助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阐释,提出了一种文艺高峰观,不妨称之为探测心理现实路径。他明确地把陀思妥耶夫斯基视为成就甚至超过了托尔斯泰的文学最高峰之一:“托尔斯泰的伟岸身影仍然遮住了地平线,然而就像在山区一样,我们越走远,越能越过最近的山峰,看见曾被它遮住的最高峰巅露了出来——某些先驱者也许注意到,在巨人托尔斯泰后面,又出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且越来越大。他是仍然半隐半露的顶峰,是延绵峰峦的神秘山结,几条最慷慨的河流从那里发源,新干渴的欧洲正在饮用它们的水。应该将他,而不是托尔斯泰,与易卜生和尼采并列。他和他们同样伟大,而且也许还是三人中最重要的。”(43)在他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独特建树在于,刻画出携带特别隐私而与人相遇并不断提出隐秘心理问题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并非没有个性,而是“与狄更斯笔下最特殊的人物一样特殊,与任何文学中的任何肖像一样描绘得有声有色”。由于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思想最丰富的小说”,“是我们知道的最充满生命力的书籍”,从而他本人就是“最伟大的小说家”。(44)如果说,别林斯基的典型观凸显出以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真相为基础的文艺高峰路径,那么,纪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热烈礼赞则透露出将人类个体隐秘心理现实再现之作加以高峰化的路径。
    最后,还应当指出的是师承和突破传统路径。美国批评家哈诺德·布鲁姆基于自己的“影响的焦虑”论,主张文学经典作品的生成来自于过去传统和当代创新愿望之间进行的永恒竞争,从而对传统的师承与突破都十分重要。他在《西方正典》里,以莎士比亚为西方经典的中心,呈现了从但丁、乔叟、塞万提斯到乔伊斯、卡夫卡、博尔赫斯、贝克特等二十多位西方一流作家作品的独特价值,由此揭示出文学高峰的奥秘:真正的文学经典都来源于传统与原创的巧妙融合。此外,更早的英国美术理论家贡布里希曾使用“真正杰作”“人所共知的杰作”和“最伟大的作品”等表述,表露出他心中的艺术高峰标尺(45),并且在《艺术与错觉》中指出民族传统在艺术创新中的基本作用。
    这里仅仅简要论述了西方文艺史上曾发生影响的六种文艺高峰生成路径(远不止此),它们分别揭示了西方文艺史上通向文艺高峰的不同路径。其实,它们还可以进一步简化或合并成大约两条路径:一条是师法传统典范,如古典范本路径、理念演化路径(以师法希腊古典为核心)、师承和突破传统路径;另一条是介入社会现实路径,如思想道德感召路径、干预社会现实路径和探测心理现实路径。前者注重对古典范本的多重借鉴方式,相信文艺高峰根本上来自于对经典的学习和突破,强调文艺高峰对个体精神的陶冶作用;后者注重对社会生活的介入,要求以高水平艺术作品去影响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重视文艺高峰的介入社会现实、实现社会启蒙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