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纪念刘和珍君原文阅读有感精选读后感作文

http://www.newdu.com 2019-04-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读后感一
    沉默与无言  
    读罢《记念刘和珍君》,似有一团火在心中熊熊燃烧。纪念刘和珍君原文
    三月十八日,两千多人组成请愿团,在段祺瑞政府门前请愿,卫队竟毫不犹豫地开枪,造成死伤数百人。而刘和珍就在此列,尸骸还留有棍棒的痕迹。
    这是何等的凶残,何等的暴虐!而那些在事后把此事当成谈资、作成留流言的人又是何等的冷漠和无耻。因了这凶残,因了这暴虐,因了这冷漠和无耻 ,鲁迅提笔,将自己的悲哀与愤懑全糅于其中,用于纪念这伟大的刘和珍。
    刘和珍,她只是这遇难者中的一员,她只是热血先进青年中的一位。她和他们一样,却又不普通。她会在学校里反抗校长杨荫榆,会在北大校园旁听郭沫若的课,她桀骜不驯,却又温和微笑。纪念刘和珍君原文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被反动政府所毁灭了,那个温和的、微笑的刘和珍已经离我们远去了。那是多少人的生命啊,那是多少优秀的热血青年啊,何故而喋血呢?他们竟敢称之为“暴徒”!他们以为杀死了这些人就是“伟绩”了吗?他们以为这样的屠戮就能算是“武功”了吗?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我从中读出的是庸人的冷漠、麻木不仁和流言家的无耻。“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莫无声息的缘由了。”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莫无声息的缘由了。是反动政府无情野蛮的镇压,是走后文人的无耻流言,是思想控制下闭口不言、麻木冰冷的庸人。这是民族的悲哀,也同样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充满了奴气。”石评梅这样评价道。奴性,正是当时人的特点。纪念刘和珍君原文
    是沉默啊!竟没有人愿意勇敢地站出来吗?有的,刘和珍,她发声了,那两千多名群众发声了,但却回报以他们什么?是枪击,是棍棒,是卫兵们无情的虐杀。“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些人的力量很渺小啊,纵使死去了或许也不会有多少人记住他们,但他们仍愿为了挽救这个民族,挽救这个心心念念的祖国而牺牲,青山埋忠骨。
    这是鲁迅所歌颂的,这也是鲁迅所想告诫的:“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大量的流血却只能使社会历史前进一小步,请愿的大量流血,却不能推动社会进步。所以,只有让更多的群众觉醒起来,让大家手拿武器,与反动政府对抗,才能真正推动历史的前行。
    
    鲁迅多次写道:“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鲁迅的无言,是因为满腔的愤懑与悲哀无从说起却又情不自禁张口而出。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情绪混杂在一起,使他无言。但他还是站出来,他还是说了。因为他有庸人与沉默者所不同的责任感,正义感,复仇感。他在沉默中爆发,在无言张口。
    鲁迅,他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传递的是一种精神。那锐利的双眸,映出了的是这个社会真实而血淋淋的面目;那根根直立的长发,是他倔强的性格和傲骨;那一袭长衫,却隐藏着一个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智者。
    他写的《记念刘和珍君》,不仅仅是对一个伟大的逝者的挽歌,更是对中国,对民族,对社会和对我们的一篇警词!莫把沉默当无言。纪念刘和珍君原文
    我仿佛看到一个身着长衫的中年男人,俯首案前,在灯光下执着地挥舞着他手中的枪与剑。他的身后是无尽的黑暗,但他却永远面向着光明。
    真的勇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读后感二
    刘和珍,一个平凡的学生,面对凶残的段祺瑞政府,她情愿在府门前喋血,与暴政斗争到底。
    在刘和珍身上,我所看到的不仅有对段祺瑞政府的深恶痛绝,还有对真理毅然决然的追求。或许,当我们看到她那总是微笑而又和蔼善良的笑脸时,我们不会想到在那看似文弱的笑靥下居然有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气。
    其实在这片文章中,给我以深刻影响、鲜明记忆的,食六合真的微笑。“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半行简洁的文字,这一缕流畅的表述,使人难以释卷,难以忘怀——在和风煦煦的春光中,在那柳枝摇曳的温暖中,二十二岁的少女刘和珍穿过阳光,披着花香,向我们款款走来。春风牵动着她的衣裙,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的明媚春光中,难以想象,也不敢想象,那如同鲜花一般灿烂的生命会在鲜血迸流中遽然凋落,轰然毁灭;那温和清婉的笑,会在一瞬间化为永不存在的尘埃。
    青春那撩人心魄的美丽,原不该如此脆弱。罪恶的黑手毁灭了璀璨的青春,黑暗的制度残忍地摧毁了血性的追求。纪念刘和珍君原文
    青春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词汇,它被所有人留恋和珍惜。青春应当远离烦恼和忧愁,青春应该摒弃所有的黑暗与喧嚣,青春应该除却欺骗、欺诈、欺凌。青春所拥有的当是知识、美丽、绚烂、欢乐和希望。青春是生命的盛放,前面的路极为漫长却又风景秀美,因此青春的心灵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希冀和幻想,辨别不清人间的风雨沧桑。
    然而,世界毕竟是真实的,也是严酷的。青春不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都永远地与社会的阴暗面绝缘。刘和珍那属于少女的温柔、纯洁、善良和美丽,就在统治者的枪声中,为罪恶所湮没、为虚伪所欺凌、为丑陋所掩埋。纪念刘和珍君原文
    真正的恶雨腥风肆无忌惮地袭来之时,青春又会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来面对呢?答案无疑会有许多种。当假恶丑扑面而来时,美丽就仿佛是“彩云易散琉璃脆”。美丽的事物,由于本身的精致,由于格外容易受到冲击,它们根本就缺乏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正如温室中的花朵,即使不是处在春天温暖的环境下,也同样能够娇艳的开放。但也正因为被呵护备至,稍经风雨它们就会香消玉殒。真正美丽的花朵,应生长在自然的旷野,经过数九寒冬下的蛰伏,在春天的惊雷下,迎着料峭的春寒,绽放出用生命凝结而成的炫目光华,它们的生长,始终伴随着风霜雪雨,无论气候如何严酷,依然卓立,美得愈加鲜明。刘和珍她们就如同这种鲜花,微笑里永远飞扬着青春的骄傲与自豪。
    只有经历风风雨雨,青春和青春的形象才会永不凋零。合上书卷,刘和珍的微笑悄悄地走入我的思想。纪念刘和珍君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