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具有典型韩国特色的催泪电影。不得不感叹一下韩国电影大到故事的选择,小到对于细节的捕捉确实是有非常深厚的功力。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到早年得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熔炉》,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不久前国内大受好评的纪实电影《亲爱的》,其实严格来说《素媛》更接近于《亲爱的》只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它与《亲爱的》一样改编于社会真实事件,但仅仅是为观众呈现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没有像《熔炉》一样将大量注意力放在凸显社会法制的不健全上。其实在我的理解中,导演更想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素媛和自己的家庭在受到不可治愈的伤害后,家人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以及社会的关爱。 对于电影本身的催泪程度而言,并没有像《七号房的礼物》那样用力过猛,反而让人觉得恰到好处,并且还有个别滑稽的镜头呈现,导演可能更想带给大家一些温暖和阳光的东西。无奈事件本身带来的创伤与震撼带给大家的“虐”是无法抹平的。大多数为之流泪的观众在观影后总会去查询真实事件的结局,但各种各样的说法已经无从考证。而对于影片开放性的结局和对素媛最后自杀的暗示也是导演为我们留下的值得思考的东西。对于那些受过伤害的人,我们走近她们心中,当我们以为她们所受到的伤害已经抹平的时候,她们是不是真正卸下了自己的包袱,是不是为了自己爱的人而露出微笑却把真正的伤痛藏在心底。 虽然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很多,但整部影片所体现出的善良和温馨也处处可见,素媛醒来后想担心学校的同学受到坏叔叔的伤害,父亲笨拙的用电脑搜索如何与女儿交流,同学在店门贴上给素媛的笔记,甚至是宣布不公正的判决结果时,几位警察失望的表情…这些细节的捕捉和呈现,是这部影片最令人赞赏的地方,这也更加反映了导演想尽可能多的为我们传递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最难过的人笑的最灿烂,这是因为,他们不想接受别人的自信和共同点”这是电影中的一段话,不论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只是希望所谓“最孤独的人”和“最难过的人”将会越来越少,希望在这些触动人心灵的电影的影响下,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人们的道德约束会越来越高,没有人,没有家庭,乃至没有社会能再一次成熟这样的事件了。 最后,不管真实的素媛在哪里,给你衷心的祝福,加油! 语文课上,老师在讲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全班都处在一个愤怒的情绪中,大家的愤怒无疑是那些 执政者,苟活着,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所带来的。就在课上,老师说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当时的情形,推荐我们看《素媛》。一开始以为素媛也是和《记念刘和珍君》类似的事件,社会与人民之间发生的矛盾,可当我们看的时候发现远远不止这些。 老师说的没错,的确是更好地让我们有所体会,因为这部影片在观看的时候,女生大部分都在哭,而男生则是开始骂街,头上冒火,一些知道剧情的则开始祈祷“走小路啊走小路,千万别走大路”。但是让我们最气愤的是最后的审判结果,就因为是喝过酒以后发生的就不作数??那么不就真的如厂长说的,酒驾也按照无罪来判好了。按照暴力罪才判了有期12缓5,这还有人性么,毕竟是一个人的一生和精神上的损伤,就这么12年给解决了??还好,女主最终康复了,但是精神上的创伤恐怕也是一辈子的伤痛吧。 造成这种事情的发生还是要数韩国的法制了,因为醉酒就没有强奸罪?在美国亦或是中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在美国把牢底坐穿都有可能是轻的,韩国呢,仅仅是有期12缓5就把人给打发了,有体谅过那一家子的感受么? 素媛是不幸的,经历不言而喻,而社会上的漏洞也是她不幸的所在,听同学说,韩国在发生这件事之后又出了一套法律,专门针对这样的案件。老爸说的没错,法律的制定,往往是由犯罪来推动的,犯罪分子的一件件新的花样也正是新的法律的切中点。犯罪推动法律的进步说的一点也没错。 素媛和刘和珍比是幸运的,刘和珍生活在一个那样的年代,动乱,不安,黑暗……最后惨死于执政者的枪下。素媛生活在一个平稳的社会中,虽然有所漏洞但是也是可以加以弥补的,刘和珍呢,只要一个省会青年开始愤怒那就是最乱的时候,刘和珍就是这些青年中的一员,社会的不安是无法用什么东西来弥补的。刘和珍是彻彻底底的不幸,素媛和她比算是幸运的。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素媛躺在床上问“是我做错什么了么?”孩子当然没有错,错的是社会,是监护人。明明上学已经迟到,家长为什么还不送孩子,让他一个人上学,就因为学校近跑过去只有200秒就可以这么放松警惕么?家长的错有目共睹,法制的漏洞也不是我们能有所控制的,孩子没有错,错在社会,家长。 很庆幸我出生在中国,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社会安定的年代,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年代。不会有学生青年的暴动,不会用出事之后那仅仅几年的判刑。 现在,真好。活着,真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