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读书思考实践才能成就教育人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金飞宇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读书思考实践才能成就教育人生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有人说,这是网络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其实,归拢来,这个时代创意发明层出不穷,资讯传播迅捷,发展路径变化多端,所以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阅读拯救自己,学习免遭淘汰。
    暑假开始,上新华书店,看到教育理论类书籍满满两大书架,挤挤挨挨的,仿佛专家们济济一堂在商议教育大事。在诸多书中,我买了《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始终》、《做爱思考的教师》三种。当时没在意,阅读之后,我发现这三本都是教育随笔,没有一本是技能类、纯理论类。这几年,家里书橱里添了不少教育类书籍,想想也以随笔居多。读随笔也不坏,可是似乎口味有点窄。挑食会营养不良的,想到这,看来今后要读些教育理论专著之类补补脑。喜欢读随笔懒于读理论专著,也是思想懒惰的表现,毕竟读专著费脑子些。不过随笔彰显了作者个人的自由思考与表述,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所以更能窥见独创性,发现思想,而其形散神不散的漫谈,如午后茶上的聊天,清新随心,闲适自在,更讨人喜。古往今来,著名的思想随笔似乎比学术专著更能传播思想,从而广为人知。因为其随笔特别容易注入作者思维的光芒,更蕴藉着诸多个性化的情感、兴趣、故事及生活哲学或者治学之道。这样的文字耐人寻味,故容易引读者入胜。想到这,有些泰然,但今后要加强深度阅读和有坡度的阅读也迫在眉睫。
    这几年似乎进入了中年恐慌期,年龄徒长背后恐慌蔓延,时代的进步如浪潮推进,自己常有被甩入谷底的感觉,所以看看同龄人出的书,也就知道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过往是怎么做的。希冀能从中吸取点什么。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代教育实践和研究也进入初步收获期,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自媒体时代,教育类著作爆炸式出版,让人来不及读,越发让人感觉严重落后于这个时代。想想自个儿在教育行业混迹也有20来年,也曾打拼过,思考过,甚至焦虑过,然而在宏大的时代叙事面前,个人却无甚作为,可以说毫无建树,行动实践感觉一片苍白。不禁让人唏嘘,蹉跎了岁月。
    对空泛的教育研究,我常常嗤之以鼻,可反思自己,教育实践也没有做好。看看同事们都沉浸在应试教育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自己也只能泥足深陷,随大流。
    我渴望有好的榜样给我力量。我渴望有清新的空气吹醒我混沌的心。现在,读完三本书,仿佛三股风吹来,一股是大学教授淳厚苍郁的秋风,以专业研究者的姿态袒露了从教从研的心路历程;一股是中学特级教师活泼生动的夏风,以勤勉的实践展示了一个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成长路径;一股是小学教育工作者清新自然的春风,以多层面的观察发现启发人们勇于探索丰富自我。
    这三十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中国发展更快。年轻的时候,还想着东张西望,想看看别的行业,对别的行业有新奇感,现在,连教育本行也不容易看透,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发明白,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中国已经是制造大国,将来也会是文化的创造大国,在教育文化的洪流中,显得个人越发渺小,反照自己,个人的思想显得越加贫乏,赶紧收拢心,想点什么,做点什么。俞敏洪说,人生要有所爱。如果工作与自己所爱合二为一,那是人生的幸事。在兴趣的感召下,更容易有所创造,而使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头。
    三位作者以勤勉的思考与实践启发我许多东西。无论宏观还是细节。
    有温度显诚意
    丘成桐:做大学问者必有大感情,感情的培养是做大学问最重要的一部分……。
    情感是工作的内驱力。情感分激情、心情和热情,激情强度大,持续性短;心情强度小,持续性长;热情具有极大的深厚性和持续性。只有对教育怀有永恒的追求,对学生具有深沉愿意付出爱,才能激发出深厚的持久的感情。如同发烧友与专家的区别,前者是暂时的、短促的,情感易涨易退山溪水,而专家是把根扎下去,不诞出美丽的花来不罢休。
    这几年,也看过一些教育散文或随笔集,有嬉笑怒骂的,有牢骚满腹的,虽然激情满怀,但是缺乏温情,对教育指责多,建设得少,看不到教育的美好。这三本书,之所以入我挑剔的眼光,在于,文字是有温度的,文字不是用片刻的激情写就,而是用满腔的持续的热情写成,是日常工作的诗化存在,是教育生命力的文本体现,在夹叙夹议中,将自己或深或浅的教育旅痕记录下来,因为是自己的曾经,所以没有空泛,只有屐印,因为是自己的,所以珍惜,所以一往情深。
    他们对教育,都有着一种天然的使命和担当。他们都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人。李政涛,已经在北京教育学院工作十年,可是在叶澜的感召下,来到华东师大,开展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今年9月,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杨守菊,自大学毕业,就一心一意执着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从不放弃一个个自我成长的机会,终于历练成才,惠及众学生;郑锦杭,在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小有名气的时候,变换角色,在新岗位发掘自身价值。
    杨守菊老师以知识女性的良知、温情和母性书写着自己丰沛的教育人生,其教育散文,可谓文短情长,以其真实表达,真情实感,真思实想而引人细读,文字的点点滴滴,无不充满了教育的热情与执着,这种热情不是稍纵即逝的激情,而是持久的对生物学教育的热爱,字里行间让人觉得杨老师是一个风风火火专注进取之人,孜孜不倦思考研究之人,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参加研修,皆充满了热忱,不做作,仔细耐心,随时著文。她的实践提示我们,成功来自虔诚,来自执着,正如肖川先生曾言:“我们之所以如此平庸,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由于我们缺乏信仰,缺乏勇于承担的宗教情怀,缺乏终极的关怀,缺乏超越性的意向。”两相对比反思,让人清醒,我们到底想拥有怎样的教育人生?看来热情如火的职业精神才是首先要具备的。持续努力才能成为业内行家和专家。
    有深度透灵性
    生活的辩证法无处不在,可是要将之形诸文字,终究需要心灵的提炼。
    李政涛教授,对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多些,而郑锦杭和杨守菊,两位女教师,对实践与教育人生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索。写随笔散文,那是对过往的理解,生活的丰富才能孕育文字的花朵,而丰富的生活源于自己勤恳的实践,更多是时候勤恳还不够,要勇于实践,勤恳往往看做简单的重复,而“勇于”意味着开拓,有创新的成分。所以,教育家首先应该是实践家,没有丰富的创新的实践,是无法支撑你文字的抒写的。反之,照农人的话说,就是这地劲足得很。像郑锦杭,先是教书,后从事教育行政,再后来开展教育研究,因而履历丰富,有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她们经验与情感的能量很大,丰富,除了丰富,还是丰富,都是岁月淘洗出的真金。丰肥的人生,苦辛酸甜均成养料。更可贵的是,能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让凝固的岁月生动起来,努力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感动、思情,爱心和适宜。
    有人说,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真诚、深刻、丰富。一篇好文,亦如此。文字的好,首先是有无思想,如果思想缺乏,那也要有新观点,如果观点也不新,那你可以提供新鲜意蕴更丰富的案例,如果连案例也不新,那如果能有意味的言说,依旧能给人启迪。这要求心灵变得丰富而深刻。爱心本质上是诗心。有了诗心,就能够有意味地言说,美好的词汇并不能消融现实的残酷,但其中蕴含的信念、希望和爱心却给以我们读者以从容,从而直面残酷的现实。言说的精致优雅,本身也富蕴教育的力量。自有诗心如火烈
    这三本书作者以睿智的笔墨,清淡的文风,优雅的格调,深邃的透见,格言式的感悟,博学的知识力,畅谈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以及作者对于教育的深刻领悟,贯穿了作者鲜明深刻的教育价值观。作者把教育提升到一种“道”的高度来认识,把教育上升到用来缔造心灵的高度,将哲思蕴于娓娓道来的故事或叙事中。其文字典雅与亲近折射出其教育的修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一种人格修养,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灵魂的升华。是实实在在的艺术,来不得半点粗糙与虚伪。所以形诸文字其实是撰写自己的个人成长史,心灵发育史。教育是一场生命本质的行走,透过现实的语境,发现那些形象意识的反思,何其珍贵,作者为我们所过滤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她是怎样透过纯真的心灵去轻拥世界的。他们精力充沛,一股脑投入其中,精神挺拔,怀着对教育的天真,耐心勤劳地织出紧密的云锦。对教育有追求,所以文字变得有魅力,其文字的影响力也可以变得最深远。
    有格调成大气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才德。这三本书都是有格调的大气之作。《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为教育而呼吸,为教育而存在;《始终》是郑锦杭“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做爱思考的教师》则是杨守菊的人生之悟,她认为,“思考,能促人顿悟,使人豁然开朗;思考,使人视野敞亮,促人前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常停下匆忙的脚步,静心思考,思考学生、思考课堂、思考教学……在思考中提升理论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教学策略,在思考中收获成长、享受幸福。”生命很沉重,教育可以解开学生身上的枷锁,解放心灵。这需要教师具有仁心和个性。
    一个摄影家的眼睛对光有一种极度敏感的观察能力,一个音乐家的耳朵对声音有非常敏感的感受能力,那么,作为一个教育者,你对教育时机的把握有几分敏感?你对学生差异有几分敏感?这要靠修炼?教育是丰富的,但写出丰富靠勤奋的实践,要对细节喜欢到贪婪的程度,对琐细工作的耐心和兴趣,表示着对人生和教育的喜悦。
    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作为一名浸淫教育的学人,站在教育的高点,观察、思考、探索、写作,书中一篇《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就是他发自内心的大气之作的典范。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李政涛教授听课达3600节,而郑锦杭大量阅读,杨守菊勤于实践与研修,都是仁心的具体表现。用大量表现力量。大量阅读,大量思考,大量写作,如果说,年轻时,比的是聪明,越往后,比的是视野,比积累,比胸怀。因此光有仁心不够,作为一个有创见者,重要的是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这样才会从情感升华到精神。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写作是他们对教育生活的观察、体验、小结和记录。里面有他们的欢笑、失落、迷惘和困惑。无论怎样,这些能够给读者以启发,也将成为大家美好的记忆。正如普希金在一首诗中所写:“那过去的,都会染上莫名的相思。”
    有人说,文字著述贡献有几个层次:思想、观点、方法、案例,就是说,最好的文章,是贡献了思想;如果没有贡献思想,看是否贡献了观点,再次是方法,如果这些都没有,那就看文章有无好的案例的。无疑,李政涛教授在书中贡献了较多的思想和观点,而郑锦杭与杨守菊的著作,漫山遍野是想法、看法、做法,艺术的观察。思绪的海,文字的草原,一望无际,或许,你想撷取些金句,随手都是,像草原上雨后的蘑菇。更多的是个性化的观点与思考,不同的是,郑锦杭,用读书和交往来观照教育,无论建筑、数学、电影、文学、自然,都给以她很多精神营养,视野因此大开,胸怀因此宽广,而杨守菊老师,如同勤快的蜜蜂与园丁,将耕耘的过程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将收获与人分享,其书,可看做是百科全书式的方法与案例,看似平淡,思想的肌理与感情的触角却随处可见,印着她探索的许多心血。(作者系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 金飞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