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树立河南良好国际形象、提升我省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河南省正处于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国际软环境,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河南省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要从历史、从本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彰显其现代价值理念;要立足当前,打造特色对外话语产品,为河南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要着眼未来,加强对外话语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前瞻性理论研究,构建良好对外话语生态。 一、打造对外话语特色产品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因此,打造对外话语产品要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推出一批历史脉络清晰、特色鲜明的文化作品,创建文化对外交流品牌。在文化作品方面,河南应以功夫、太极、中医、汉字、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豫剧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全省高等院校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翻译专家,编纂各领域双语书籍或画册,推出一批国外受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作品。在文化交流方面,河南应充分利用“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国家文化交流平台,大力推动河南文化“走出去”,提升河南文化海外影响力。与此同时,应着力打造以我为主、重点突出的文化交流品牌,例如少林武术和濮阳杂技海外演出成效十分明显。 二、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 河南省不靠边不沿海,是典型的内陆省份,国际化语言环境较沿海省市落后,难以为吸引外商投资、便利外国人来豫旅游和求学提供更好支撑。因此,河南应高度重视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公共服务领域标识语外文译写,推动文化、旅游、商业、学校、交通、医疗等方面标识语翻译纠错和整改工作;二是要扩大国际语言覆盖面,推动部分涉外政府部门建立英文网页,支持设立国际电视频道和外语电台广播;三是创新活动形式,鼓励公众参与,支持开展市民讲外语和英语俱乐部活动。 三、加强对外话语人才培养 季羡林曾说过,“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无论是印度佛教的东传,还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无不证明了翻译在文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话语翻译在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中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我省对外话语人才培养应以翻译人才为基础,以培养翻译业务精、视野开阔、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目标,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激发社会培训的积极性,形成高校为主、社会培训为辅的人才培养体系。此外,要实现涉外政府部门、涉外新闻媒体和外向型企业对外话语培训全覆盖,不断提升我省涉外人员对外话语能力。 四、强化对外话语理论建构 目前,河南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郑州大学成立了中国外交话语研究中心,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根据我省对外话语理论研究实际情况,应构建以外事、外宣部门为主导、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理论研究体系。一是要加强引导,省外事和外宣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外话语理论研究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二是要搭建对外话语体系理论研究平台,加强政校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双方合作建立河南省对外话语研究院(中心);三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要以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为着眼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为全省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高水平理论支撑。 五、创新对外话语传播方式 对外话语传播是推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通对外话语内涵与外国受众的关键环节。提升对外话语传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从省内情况来看,要以来豫访问政府团组、游客和留学生为重点,以中国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和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在我省举办或由我省承办的国际型文化活动为平台,着力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提升河南文化亲和力。从国际情况来看,要梳理海外传播资源,以海外河南同乡会、商会、驻外企业、孔子学院为载体,发挥其对外话语传播桥头堡作用,加快构建河南省对外话语传播海外体系。此外,要把握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在河南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构建良好的对外话语体系时不我待。但需要指出的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高质量的产品、高水平的理论和人才支撑,以及有效的传播方式。新时代的河南,我们应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充分利用我省优势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河南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