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星期天的下午餐》:传递一份信任和温情

http://www.newdu.com 2019-03-08 文学陕军(微信公众号) 周瑄璞 参加讨论

    编者按:
    近日,文學陝軍推出了作家周瑄璞刊登于2019年第三期《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星期天的下午餐》,引起广大读者的感动与好评。这是一个别致而动人的故事,其温馨而真实的画面,使大家产生强烈共鸣,仿佛穿越时光,走进小说所营造的氛围之中。程阿姨的星期日美餐,悲凉底色里的温暖,一系列扎实可靠的细节,引人入胜,牵动人心,是一部短篇佳作。
    周瑄璞受陕西作协文學陝軍之邀,写出创作谈,以飨读者。
    一万字的短篇小说,引起文友和读者的关注与好评,除了是因为发表在最高级别的《人民文学》之外,可能是故事中的年代记忆、气氛与温情,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头等要事,美餐一顿,曾经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梦想,为此,曾有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转眼几十年,国富民强,物质极大丰富,餐桌浪费,又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小说从吃了一半就扔下离去的满桌饭菜开始,主人公回忆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家里兄弟多,常常吃不饱饭,无奈去食堂讨饭,遇到一位好心阿姨,从此开始两年美好时光:每个周日下午,由他们的妈妈带领着,去这位程阿姨家吃一顿饭。“长大之后的小龙认为,那每周一次的饱餐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涉及精神层面”。
    小说除了讲述故事之外,还应该有扎实的细节与合理的逻辑。为什么穷,怎样穷,这些都要有所交代。有了这些时代背景,故事的可靠性、真实度才能扎实落地。于是我安排了公用单元房,公用厨房,一间房子的家庭。想帮助人,却条件有限,程阿姨只好定下每周日下午四点的时间,“是因为厨房别人都不用了,才好放开做这么多人的饭”。每次来,吃的什么饭,怎么做,单元房里飘荡的气息,甚至秋雨之中换气扇黏滞的转动,都刻入岁月流逝的记忆之中。
    而这些突然闯入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心理?他们卑微,急切,真诚地扑向美食,又有着小小的狡猾,装成有教养的好孩子,心里着急却努力平静,好像“吃不吃都行”,全力取得程阿姨的信任与喜爱,以确保这每周一次的美餐。
    人类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制造出风景,渴望沟通与交往。人与人的关系又如此微妙,“双方都没有说过吃饭这个词,只是说你们来,只是说去程阿姨家”。“每过一两个月,万素花就作秀般说,今后我们不来了吧,太给你添麻烦。程阿姨都严肃地说,必须来,孩子们正在长身体,不能缺了营养,你这个当妈的,要负起责任。给戴了一个这么神圣的帽子,万素花也只好愉快听从了”。在自尊与自卑之间,在接济与被接济之间,双方小心翼翼地维护一个尺度,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悬于头顶,不小心就掉落打碎。因为,如果有任何不快不妥,这扇幸福之门就会关闭;有任何伤害自尊,娘儿六个就不再来登门。这个看似温情美好的局面,是双方煞费苦心努力维护下来的。而程阿姨的儿子在多年之后,见到小龙,选择了不去主动相认,这又是给对方极大的体谅与尊重,程阿姨一句“你是对的”,正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学。只有等到若干年后,吃饭问题不再是个问题了,强与弱的关系发生了奥妙转变,他们才坦然地大声叫出,“程阿姨,我们是来吃饭的!”
    每周一次的下午餐,养育了这些孩子的身体,也充实了他们的心灵,塑造了他们的人格。
    看似是吃饭问题,其实是在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尊重,着力于传递信任和温情,这是我们生之为人的需要,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根本,更是文学所要着力寻找与揭示的亮点。
    人性笼罩着迷雾,世道人心是一面多棱镜,而我们要去探索和寻找有价值的东西,“用明德引领风尚”,当是每个写作者的任务和创作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