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的早晨 公刘 我推开窗子, 一朵云飞进来—— 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 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在哨兵的枪刺上, 凝结着昨夜的白霜; 军号以激昂的高音, 指挥着群山每天最初的合唱。 早安,边疆! 早安,西盟! 带枪的人都站立在岗位上, 迎接美好生活中的又一个早晨…… (刊于《人民文学》1954年12月)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公刘的这首小诗,洋溢着时代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喜爱。著名诗人艾青称赞它“通身都是健康的一种新的歌唱”(《公刘的诗》)。 这首诗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可触、可视、可听,有精神、有生活、有韵律、有节奏、有色彩、有情绪、有境界。比如,这首诗准确地反映了时代精神。1954年,入伍5年的公刘27岁时,在云南阿佤山首府西盟创作了这首诗。这是年轻的诗人青春燃烧的岁月,这是解放不久的西南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早春,这是共和国美好生活的早晨。“一朵云飞进来”,流动着时代之光,既反映诗人个体,也描述战士群体、西南边少数民族从过去的旧生活(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走向新生活(带着旭日的光彩)的独特感受和精神气质。比如,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诗人准确地撷取“枪刺”“军号”概括了军旅生活典型性的形象,把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结合起来,描绘出鲜明生动的画面,塑造了边防军人和新中国建设者的形象。再比如,这首诗体现着传统的诗歌韵律。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为韵文。这首小诗一二节押韵,适应人们欣赏诗的习惯。“公刘”这个名字取自《诗经》,而这首小诗也很好地体现了赋、比、兴的手法。第一节赋中有比,同时相对于二三节又是起兴。 好诗常得山水之助,这首小诗既有诗人的天才构思,也得开国气象的助力,体现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结尾的“又”字很传神,内心的喜悦倾流而出:不只这一个早晨是美好的,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的早晨都是美好的。小诗以早晨写全貌,以西盟写边疆,以西盟写共和国,以一滴水映照大江大河,从而将诗意开拓出更大更高的境界。一朵白云,如在眼前;声声号角,犹在耳边。一朵云,从西南边飞起来,永远飘在中国诗坛的上空。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隔着时光的长河,这首诗依然清新明快,基调明亮,能量充沛,语言质朴,可读可诵。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倡读好诗、创作好诗、传播好诗,让好诗走进人民的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