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红楼梦》中的“错别字”(2)

http://www.newdu.com 2019-02-18 未知 石问之 参加讨论

    在第十七回第220页中有句话:“俯而视之,则清洗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其中“环抱池沿”一句,词不达意。“池沿”就是池边的意思,池边如何环绕,实在让人费思量。考之《红楼梦》的底本,庚辰本《石头记》和己卯本《石头记》确实皆为“环抱池沿”;而戚序本《石头记》和程高本都为“环抱池沼”。“池沿”无法环抱,“池沼”才可以用环抱,即绕“池沼”一周。庚辰本《石头记》在第五回《警幻仙姑赋》中同样也出现把“沼”字误抄为“沿”字的情况:“龙游曲沼”被误抄成“龙游曲沿”。
    在第十七回第227页中有段话:“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荨”读)的,也有叫作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其中,“姜荨”当为“姜汇”之错别字。庚辰本《石头记》、己卯本《石头记》和戚序本《石头记》皆误作“姜荨”。甲辰本《红楼梦》(甲辰年指1784年)则为“姜彚”,甲辰本是正确的。
    盖“彚”乃“汇”繁体字之一种(“汇”的另一种繁体字为“滙”)。考之,《红楼梦》这段文字中的几种异草均出自于左思的《吴都赋》,而《吴都赋》相关的文字是:“草则藿蒳豆蔻,姜彚非一。”“姜彚”即廉姜,一种非常香的植物,可入中药。可见,“姜彚”才是《红楼梦》原本的文字。本人推测,早期抄写者由于形似而误把“彚”字抄写成“寻”,而后来的抄写者或许觉得“寻”字不通,又修改为“荨”字。不管过程如何,“荨”字则一定是“彚”字之笔误。程高本此处文字作“姜汇”,当是沿袭了甲辰本的文字,是非常正确的。
    在第十八回第240页中有段文字:“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犁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待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其中“残犁”二字,无法理解,应为“残年”之错别字。考之《红楼梦》诸底本,庚辰本《石头记》和己卯本《石头记》皆作“残犁”,戚序本《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作“残黎”,甲辰本《红楼梦》和程高本《红楼梦》为“残年”。学术界有赞成“残犁”的,如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也有赞成“残年”的,如北大陈熙中先生。考之,古代似无“残犁”之说法;“残黎”倒是一个常用词,“黎”是黎民百姓的意思,“残黎”常用来形容在经历国家大灾大难之后侥幸残留下来的人们,如《明史·熊廷弼传》云:“不然,支撑宁、前、锦、义间,扶伤救败,收拾残黎,犹可图桑榆之效。”将“残黎”一词用在元春省亲时贾政跟元春的对话中,不仅不合情理,甚至有些反动。唯有“残年”一词用在此处可以说得通。北大陈熙中先生在《“残犁”还是“残年”——读红零札》中指出,“犁”字可能是“年”的古体字“秊”之讹误,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
    (作者:石问之,系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