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万象 >

七彩云南盛开文学之花(2)

http://www.newdu.com 2019-01-30 光明日报 任维东 参加讨论

    2.为傣族文学填补一点空白
    曾经,傣族拥有数百部叙事长诗和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谚语与歇后语,却从没有出现过小说、纪实文学、游记、散文等文学体裁的作品。直到1988年,这一空白才被打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征鹏与方云琴联合创作的长篇小说《南国情天》,这是傣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我怎么会有今天?怎么能写出38本书?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征鹏坚定地说。
    1958年,中央民族学院来西双版纳招收预科生,征鹏被州政府保送到北京读书,一边学习,一边写作。1968年,他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毕业。197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著作——长篇报告文学《金太阳照亮了西双版纳》(与方岚合著)。提起受到哪些作品影响,征鹏表示,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他震撼不已。“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瘫痪了,都能写出这么好的长篇小说,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那样当一名小说家?”征鹏感慨,“我们傣族是‘诗歌的民族’。我想为傣家人填补一点空白,写点小说。在主办《版纳》杂志时,我就开始创作《南国情天》。”
    在他的带领下,西双版纳开始有了傣族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有的是用傣文创作的,有的是用汉语创作的。笔耕不辍的他,曾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到今天,他一共出版了38本书,其中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和学术著作等,共计1000多万字。如今,76岁的征鹏仍然坚持写作。他告诉记者:“我要一直写下去,写到老,写到不能写为止。”
    3.作家队伍茁壮成长
    “多年来,我的创作得益于云南各民族文化的滋养,是七彩云南这片色彩斑斓的大地哺育了我,让我成为一名作家。我爱云南各民族的文化,并把这种挚爱谦卑地践行于自己的文学书写中。”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范稳说。
    从他的长篇小说“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中,不难看到浓郁的民族文化元素。
    范稳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6个为跨境民族、8个为人口较少民族。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民族作家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值得欣慰的是,云南15个独有少数民族,不仅有本民族的作家,还有本民族的中国作协会员。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选中,云南获奖作家人数位居全国第一,已达101人次。
    在范稳看来,云南民族文学持续繁荣发展、民族作家队伍茁壮成长离不开作家协会的支持和帮助。“早在2010年,云南省作协就召开了繁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探索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高度,建立繁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长效机制。2012年,我们与中国作协合作,在昆明、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协办、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期刊工作会、《民族文学》笔会等大型活动及会议,在北京召开了‘倾听红土地的声音·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状况研讨会’。”
    他介绍,2017年,省作协会同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联联手推出了“楚雄彝族作家群”,通过开笔会、办培训、请专家问诊把脉等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楚雄彝族作家群的创作积极性。2018年,云南省作协在鲁迅文学院的支持下,举办了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延请了全国知名刊物的主编、著名作家评论家,组成“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学服务小分队”,深入丽江纳西族地区为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们授课。并与民族文学杂志社合作,召开全省少数民族文学作者笔会,推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专号”。
    “云南各民族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灿烂,云南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范稳告诉记者,成绩面前,也存在一些隐忧,“当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能展现本民族历史与文化,但书写新时代新风貌的文学精品力作却不多见,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依然突出,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