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新词折射社会文化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9-01-30 《光明日报》 记者 晋浩天 参加讨论

    “刷脸”“打call”“雄安新区”“共有产权房”……看到这些词,你一定不觉陌生。但事实上,它们才刚刚进入你的生活。
    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绿皮书)、《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蓝皮书)等,详解2017年语言文字事业、社会语言生活的新进展、新面貌。
    1.“十九大”“新时代”——流行词里的中国
    2017年,有哪些词值得回味?
    十大流行语必不可少。绿皮书显示,“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综合类十大流行语,即媒体关注度最高、最具年度代表性的词语,涵盖国际国内时政、经济和科技等多个领域。
    同时,今年的绿皮书还关注了“部编本”语文教材、中成药命名等话题。
    涉及人人关切的教材问题,总是无法逃过社会的聚焦。2017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9月1日秋季学期开学起,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使用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简称“部编本”教材)。
    去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时间风油精、云南白药等大批中成药要改名的消息刷屏,掀起一阵舆论热潮。大家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指导原则部分规定的质疑以及如何处理品牌老药的更名问题上。10个月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印发《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并同时下发《关于规范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的通知》,明确规定三种必须更名的情况,并指出,对于有一定使用历史,已形成品牌的、公众普遍接受的,可不更名。
    2.新四大发明刷新汉语词库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作为中国式创新的典型代表,重塑了国民的生活方式。今年绿皮书“热点篇”首篇推出了“新四大发明开启新语言生活”一文,关注“新四大发明”及其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别是催生了大量的新事物、新现象,刷新了汉语的词库。像“秒杀”“刷脸”“小黄车”“高铁游”“移动支付”等,尽管大家对“新四大发明”的发明权还有争议,但这些词语的出现折射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绿皮书显示,“红眼高铁”“复兴号”等成为与高铁相关的高频新词,支付宝引出了“移动支付”“无现金社会”“敬业福”等常用新词,共享单车让“摩拜”“小黄车”等成为耳熟能详的词语,“秒杀”“包邮”“下单”“童鞋”等则成为网购时代的必会词语。
    “新四大发明”也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丰富了语言功能。比如共享单车,提供了另一种“线上+线下”的非典型性语言交际场景。其线上线下交际主要采取非口头语言交际行为,骑车人通过线上扫码完成语言信息解码,再通过线下提车还车完成非口头语言交际的“言后行为”。
    同时,“四纵四横”高铁网络的基本成型,增加了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接触,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而网购平台为了不断营造商业气氛,创建了许多新兴的商业节日名词,如“双十一”“双十二”“京东清凉节”等,不仅改变了国人的消费方式,孕育了新的中国式商业文化,还漂洋过海,成了全球网购“嗨翻天”的商业节日。此外,类似于“刷脸”进站,通过手机APP为旅客预留座位和点餐、通过“摇一摇”查找遗失物品等,也彰显了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除了“新四大发明”带火的新词外,“雄安效应”“人工智能”“住房改革”“虚拟货币”等一系列新兴社会热点事件,也使得“雄安新区”“共有产权房”“通俄门”“留置”“灰犀牛”“金砖+”“勒索病毒”“地条钢”等入选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
    3.网络用语的草根百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网络用语在使用和传播上获得了空前的便利性,来自电视节目、各地方言、聊天表情包等途径的网络用语广为流行,并深刻影响着人们日常的语言使用。
    2017年,人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网络用语包括哪些?
    绿皮书显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位列其中,成为十大网络用语。
    当下网站的新闻门户、微博、论坛、视频网站都有用户评论区,这些跟帖评论中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如何?
    今年的绿皮书“领域篇”就刊发了“网评低俗词语使用调查”报告,主要对国内影响比较大的30个网站评论板块中低俗词语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发现低俗词语在国内具有影响的各大门户网站以及各类网站的评论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低俗词语使用率达到了0.8%,几乎每100个词中,就有一个低俗词。
    网评中低俗词语使用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不同网站程度不同,低俗词语使用分布不均衡,其中比较好的是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低俗词语使用量与监管力度、评论模式相关,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对此,绿皮书建议,要从技术层面上做好对低俗词语变异形式进行处理的准备。同时,加强语言知识和语言意识的引导,让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到“尼玛”等同类词的恶俗,避而不用,甚至可以考虑在注册网名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监管。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晋浩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