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新形势下古文字学研究展望

http://www.newdu.com 2019-01-3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朱晓雪 参加讨论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这一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古文字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古文字学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全国多个部门和科研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推动促进古文字学研究。2018年6月6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关于组织实施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的通知》,其重点之一是明确了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而亟须抢救的濒危学科,在研究领域中又特别指出了古文字学。
    由此可见,现阶段进行古文字学研究有着良好的资源和条件。那么,在这样能够激发研究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大环境下,怎样进行古文字的研究才能推动学科向前发展,才能更好地确保文化的传承?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重视古文字考释
    文字考释是古文字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文字释读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相关学科利用这些文字材料进行研究的准确性。目前,古文字考释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大部分文字已经得到正确的释读。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一些已经破译出来的古文字,或者通过文献对读知道某个字相当于文献中的哪个字(例如楚简中读为“察”的字),但它们的字形结构还没有搞清楚,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次,目前还有一些无法破译的疑难字,这是古文字学发展急需攻破的一个瓶颈。虽然可以期待新资料的出现来解决问题,但这在时间上是个未知数。因此,对于没有考释出来的疑难字,还是需要研究者利用目前所能见到的出土文献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来解决。
    此外,古文字释读的历史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文字考释史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文字从不认识到释读成功的过程。有时候一个文字考释的成功需要几代学者的努力,我们不能只关注最终正确释读文字的学者的意见,更要看到文字考释的历史性和延续性。正是有了前人的不懈探索和引路,给人以借鉴,才使得后人的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进行学科交叉研究
    唐兰先生曾经说过:“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这就是说,从事古文字学研究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诸如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甚至还有材料学、地质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与古文字学是相辅相成的。
    出土于墓葬中的古文字资料,需要通过材料学、地质学、考古学的专业知识来确定墓葬的大致年代,在此基础上来判断文字资料的时代。相反,如果出土的文字资料有纪年或墓主姓名,那么也能使通过技术手段得出的墓葬大致年代更加精确。古文字资料也常可以补充、更正传世文献中的记载,对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例如青铜器利簋的铭文内容,可以印证《尚书》中周武王伐商在甲子早晨的记载。而清华大学所藏战国楚简《楚居》篇则可以更正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中关于楚国世系的记载。
    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也可以应用到古文字学研究中去,例如在对古文字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的时候,要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对于那些非发掘出土的古文字资料,AMS碳14测定在辨别真伪和推测年代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霉、无菌蒸馏在简牍保护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X射线成像是进行青铜器铭文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现今时代的古文字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与其他多个学科相结合,利用这些学科并且反过来辅助其发展。
    加强团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出土资料层出不穷的时代,甲骨文、金文、竹简等古文字资料数量巨大,而且还在不断出土和发现。这就需要对大批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同时还要进行文字编等工具书的编撰。这类工作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需要集中力量,建设专业的团队,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资料的整合。专业团队成员除了古文字学家,还要吸收计算机、信息化处理等领域的成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建设电子资料库。利用计算机以及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既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工劳动完成大量的工作,又可以将纸质化资料转化为电子化资料,方便使用。目前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取得了一定成绩,甲骨文、金文、简牍、《说文解字》都已开发了资料库。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因为有些古文字字形与今天的楷书字形无法一一对应,利用计算机对这类文字进行处理以及进行文字检索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建设包含各时期文字的、全面的、完整的古文字字库以及相应的检索系统,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攻克的问题。
    加强中外学术交流
    目前国内古文字学界的交流比较成功,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为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但在与国外学者交流方面略显薄弱。多数国内研究者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和方法不够重视,很少引用国外学者的研究意见,反之亦然。所以,应该加强国内外学者间的交流合作。
    除了召开国际会议之外,可以鼓励国内学者赴国外高校访学,学习与国内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念。还可以吸引学生、学者来华学习古文字学,通过专业的培养,这些外国学生、学者也可以在古文字学领域取得重要的成就。美国学者顾史考、日本学者广濑薰雄就是成功的例子。
    中外学者间交流的障碍主要是语言隔阂,所以研究资料的翻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将外文研究著作和文章翻译成中文是必要的。为国内学者提供一份准确的中文译本,可以确保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学术观点的全面性。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将《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以及楚简等原始古文学资料翻译成英文或其他外文,可以让外国学者对古文字资料的内容有更深入和透彻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积极方法,可以让更多的外国研究者关注古文字学,利用古文字材料进行研究。
    总而言之,古文字是文明的开端,是文化的滥觞,需要有人去研究和传承。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们要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学问,推动古文字学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