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毓林教授做主题演讲 李婧姝 摄 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以“近代中西文化激荡背景下的汉语语法研究七十年”为题,分两个阶段介绍了70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历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从事普及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结构主义描写语法学等比较专业的学术研究的学者和成果,以及当时的两场学术大讨论;学术复兴时期采用格语法、语义学等多种当代西方语言学的概念方法来分析语法现象,析句方法(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大讨论,大批中年学者的崛起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年轻一代步入语法界,描写语法、功能语法、配价语法、认知语法、形式语法、生成语法、篇章语法等百花齐放。最后他提出了语法学界的普遍性焦虑,即害怕在国际舞台上失语,同时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面向语言生活和社会应用,基于多种语言事实和语言历史进行沉浸式调查和多角度观察;敢于尝试新的方法,锐意提出新见解。 文秋芳教授做主题演讲 李婧姝 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以“中国外语教育70年发展特点与面临挑战”为题,对70年外语教育发展作了概述,她认为外语教育与国家宏观形势之间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她分四个阶段介绍了外语教育经历的教授语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等八方面的变化。尤其提到了人工智能翻译不能取代外语教育,语言智能和语言教育不能相杀而应相爱;因材施教是真正的公平,应当把高端外语人才的培养放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黄德宽教授做主题演讲 李婧姝 摄 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他阐释了“出土文献”的内涵和由来,分阶段回顾了出土文献发掘的进程,和对历史学、古代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他分阶段介绍了相关的语言研究进展,同时指出所面临的问题:古文字释读问题,出土文献的时代地域和语料价值的判断问题;语料的残章断简和分布局限易造成语言研究偏差;出土文献研究需要具有较全面的学科素养;现代化研究理论、方法相对滞后等。最后他认为,出土文献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出土文献整理水平的提高,将为语言研究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多,对其语料性质的认识水平也将提高,有利于更加科学地展开语言研究,因此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