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研究概论(4)

http://www.newdu.com 2019-01-1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伏俊琏 参加讨论

    四、预期创新
    本课题是大型基本文献的整理汇编与综合研究,其预期目标即在于整理之精、汇编之全和研究之深。
    1.文学写本整理方面
    为学术界提供以写本为单元的中国文学写本校录本,做到释录精准,文字准确,信息全面,还要对写本原件的外在形态进行全面描述,以补正现有校录文本的不足。原则上不能遗漏任何写本信息,即使是夹杂有汉字的胡语文献也在考察之列。比如S.3457《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以前研究者仅仅认为是抄写了几则故事,后经仔细校录,发现后面还有《庄严文》《俗讲仪式次第》,这些其实也是《佛说诸经杂缘喻因由记》的组成部分。又如日本东洋文库藏唐写本《毛诗诂训传》背面有杂写13行:“出本卷齐轮入自心出遍法界如前云云不动鼻布字观……”中间为梵文真言。末署“治安元年十二月五日命午正时无人独奉读《两部仪轨》而至金界胜心真言……”应为日本治安元年(1021)十二月五日读前抄梵文真言者所书。这些内容虽与正面的《毛诗》没有关系,但至少也说明一种文化现象,即奈良时期(710~794)被日本学者看重的《毛诗》写本到此时已不被人们所珍视,所以在写本中随意抄写其他内容,由此也可以了解中国文学写本在日本的流传情况。
    2.学理方面
    第一,5~11世纪,中国文学作品的主要传播载体是手写纸本,即写本时代。写本时代的文学与刻本时代的文学究竟有什么区别?过去用整理刻本的方式整理写本,用刻本文献学的理论解释写本,就出现了诸多扞格难通之处。所以亟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写本文献学的理论进行探索和补充,这是本课题在学术思想理论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关于大量的民间文学写本,我们的初步想法是,把民间文学写本分为“专写本”“汇写本”“杂写本”三个类别。从编辑者或抄写者的身份讲,则又可以分为民间司仪汇集写本、文人汇集写本、艺人汇集写本、僧人汇集写本、学郎汇写本等。这种对写本性质的判断,实际上就是中古时期民间写本、文学写本的特征和传播理论的一项关键研究。
    第二,近700件文学写本除了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外,还有给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文学生成、传播的珍贵资料,通过大量文学写本的整理研究,本课题试图建立中古时期中国文学生成和传播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
    比如,P.2976首尾俱残,今存内容:《下女夫词》《咒愿新女婿》、无题诗一首(经考为高适的《封丘作》)、阙题诗四首(每首五言四句)、《五更转》《自蓟北归》(原卷无作者,经考为高适诗)、《宴别郭校书》(无作者,经考为高适诗)、《詶李别驾》(无作者,经考为高适诗)、《奉赠贺郎诗一首》(无作者)、《驾幸温泉赋》等。《下女夫词》和《咒愿新女婿》《奉赠贺郎诗一首》显然是配合婚礼的说唱作品。其后所抄作品除《温泉赋》外,皆未署作者。这不是抄写者的疏漏,而是写本所抄作品的实用性质决定的。民间歌手或讲诵者利用流传的文人作品,多不顾其全篇意旨,而是看重其中的一些句子,尤其是开头的几句,断章取义,以便在特定的场合起到特定的作用。因此,这件写本其实就是民间婚礼仪式讲诵词的汇编本。由此可见,在敦煌民众看来,文学是人们生活仪式的一部分,它更多地不是案头读物,而是社会仪式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仪式中生成,通过仪式得以传播。又如S.2607与S.9931缀合后写本正面抄有曲子词28首,通过分析这些词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可知主要是唐昭宗及其近臣、乐工的作品,可能源自乐工的演出底本。而其之所以传出宫廷,大概与唐乾宁三年(896)起昭宗被华州节度使韩建劫持的史事密切相关。我们还可推知最早将这些曲子词传至敦煌的是一位曾任“蕃家将”、重归唐朝经历华州事变后又出使敦煌归义军的中原文人,因为他把自叙生平的词也混编在了一起。进而言之,由此直接反映出的晚唐宫廷乐工流散史实,其实正是唐末五代曲子词迅速普及发展这一文学史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实际上是中古文学的生存场景。对文学写本的研究,可以立体系统地展现中古文学的全貌,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一种特色鲜明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范式。
    五、结语
    陈寅恪先生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⑧从宏观的学术分野来看,本课题实际涉及敦煌学和域外汉籍研究两大领域,而这正是20世纪以来发现新材料、研究新问题,创获最多的学术领域之一。但时至今日,敦煌文献主体早已刊布完成,域外汉籍尤其是日藏汉籍也已充分披露,随着中外学者研究的深入,学界越来越意识到过去“挖宝式”的研究已基本结束,进一步的研究必须依靠方法的更新、视野的拓展来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我们正是本着这样的学术理念,从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区别于后世刻本的独特性出发,拟定了关注写本本身、有别于传统刻本文献整理研究方法的课题架构和实施方法。就研究规模和方法论建设而言,这在学界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完成课题预期目标的同时,能够对中国文学史、写本学、敦煌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进步有所献替。
    当然,新的尝试必然遭遇新的挑战,研究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诸多难题。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新认识的涌现,也会适时调整计划。在课题设计和论证阶段,我们已经参考了许多好的意见。在此提出我们关于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研究的基本学术思考,希望能听到学界更多宝贵的反馈声音,促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也期待有更多同仁参与到中国文学写本的相关研究行列中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