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何建明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浦东史诗,中国之歌

http://www.newdu.com 2019-01-08 中国作家网 张陵 参加讨论

    作家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出版以来,读者好评如潮,社会反响强烈。大家普遍认为,这是近年来反映浦东改革开放时代,讴歌浦东建设波澜壮阔历史最重要的大作品,也是中国作家奉献给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可以说这是一部浦东人民创造自己美好新生活的史诗,更是一首黄钟大吕式的中国之歌。
    作品抓住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进方向,从时代精神的高度,深刻认识浦东开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铺开了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这个历史画卷的打开,从时任上海市长的汪道涵写浦东的一篇文字优美文章介入,描绘了这片还在沉睡的土地被历史唤醒的前夜。当时,深圳特区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而有着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在因历史的缁重和现实的的负担双重压力下苦苦支撑。上海人民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自己却还过着苦日子。这种严峻的时代问题就放在了上海的决策者面前。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浦东,开始朝着这个方向探索上海的出路。汪道涵市长就是这样走上浦东泥泞的道路。作品口子开得很小,但内涵却很大。
    作品紧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小平同志在上海考验,决策浦东开发的过程。其中有个细节,写到小平同志对上海发展滞后有些自省,认为浦东开发晚了,应该加快。现在看来,其实是小平同志的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的深化。相对当时的深圳,上海是晚了一步,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而上海是一个有一千二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情况要复杂得多,发展决策要更清醒,更有方向,更科学。晚一步,未必是坏事。事实证明,小平同志思考是正确的。中央把浦东开发建设上升国家战略,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而浦东,这个上海人还不太待见的地方,把上海带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改变了上海的命运,也因此在后来辉煌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为中国改革永不停步创造了足以让世界嘱目的经验,向世界提供了可操作的“中国方案”。这个伟大的变化,也许是当时的决策者作没有想到的。不过,作品却发现并理出这条线索,揭示了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作品主题立意的独到之处。
    今天的浦东,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一部回望历史的报告文学作品来说,看到什么,才能精准到位突现城市的风貌,表现什么,才能抓隹浦东发展的历史之魂,支撑起一座城市的形象。很显然,作家特别注意到城市地标的背后一个一个动人的故事。世纪大道、黄浦大桥、“金茂”大厦、球球金融中心、明珠电视塔等故事读者耳熟能详,再次叙说充满新意。不过,作品更深地挖掘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期间,作家专门讲了“汤臣一品”的故事。这座豪楼盘,在2006年间,曾以每平方米13万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楼盘销售之最,也成了中国房地产的一个神话。作品在讲神话故事的时候,不猎奇,也不炫富,而是讲一个创业老人热爱浦东,把所有的财富都投资到这片土地的历程,在讲一种爱国的精神,从而突现浦东能够成为一片热土的本质所在。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这片热土发生着。作品引导我们去关注浦东财富的炫目,更是引互我们注意浦东创业的艰辛。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还拿出宝贵的篇幅,讲述了一座现在看上去已经很普通甚至破旧的楼——“由由饭店”。当年开发之初,这座由浦东农民自己创业的饭店曾红火了一阵,受到各方的关注,但如今已淹没在林立的摩天大楼中间,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是,作家没有淡忘,还专门提醒我们要记住浦东农民所做出牺牲和贡献。他们也是浦东的建设者。从这部作品的材料展现看,我们知道了作品的历史观和主题精神。
    故事的灵魂在于人。《浦东史诗》所有的故事,都在突出人的形象,人的精神,人的品质,人的力量。正是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几代国家领导人的智慧,正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奉献,正是人广大劳动者的勤劳汗水,正是海内外力量和国际力量的支持,浦东才能开创自己的历史,创造当代改革开放的奇迹。正是因为有创业的人们,浦东才成为一部史诗。作家非常善于捕捉这些建设者思想个性的闪光点和动人之处,从他们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甚至日常化的工作中捕捉到时代精神的信息。有几个人物的描写非常典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汪道涵的形象,是一个谦和的学者,又是一个远识的智者,让人人难以忘怀。赵启正同志,曾是浦东的主要负责人,贡献非常大。又担任过国务院新闻办的主任,是国家的“名嘴”。作品抓住了他个性中热情奔放的特点,突出了他热情宣传浦东呕心沥血,写出了这个“浦东赵”的精神品质,也写出了他独有的个性。还有那个真敢吃“螃蟹”黄奇帆等人,白手起家,在严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用好用活国家特殊政策,创造了城市建设独有的“浦东经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闯出一条路子,提供了可复制经验。还有那个“全权代表”胡炜和他的谈判团队“洛杉矶之旅”,写得荡气回肠,畅快淋漓,透着上海人浦东人的机智敬业和乐观。还有企业家投资家汤君年先生的人格描写,突现了一个爱国者真诚厚道朴实性格,又突出了他执著坚韧的意志品质。作家何建明是一个写人物的高手。在《浦东史诗》中,他再度发挥自己这方面的优势,推出了一批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浦东建设者的群象。他们人生的精彩与一个壮丽的事业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的故事,就是一个事业的故事。他们的形象,就是一个事业的形象,是浦东形象,上海形象,中国形象。
    报告文学《浦东史诗》不仅见证了浦东奇迹,也见证了一座城市新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上海是一座古老的最具开放精神的城市。在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接受了来自世界的各种文化。其中具有先进性的文化发展成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红色文化和新中国时代的工人阶级文化。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旧时代的那种带有侵略者文化和殖民者文化特质的所谓“洋场文化”死灰复燃,一度还成为流行思想。但是,浦东的开发,不仅使上海先进文化发扬光大,凝聚成改革开放的新上海精神,也完全改变了流行文化的格局。今天的浦东不仅是上海经济的地标,也成了上海文化的地标,是上海精神的象证。这是一种开放的先进文化,与所谓的“洋场文化”本质完全不同。今天的人们说到上海文化,这种创造的人民的文化应该成为主流文化。作品抓住了这一点,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先进文化发展的规律。这是这部作品主题内涵深思想品质高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