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手绘海报 不得不说,导演张大磊是个非常有文艺范儿的人。 3月22日,张大磊导演作品《八月》在京首映,在这场首映发布会上,没有主创问答的常规互动模式,而是创新启用先锋戏剧与杜比声音秀融合的方式,借助舞台置景、声、光、电、视频,以及摇滚乐等虚实结合的手段,将影片中备受称道的自行车声、叫卖声、蝉鸣声等搬到了现场,不仅完美还原了上世纪90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图景,更以序幕和引言的方式,宣告着电影《八月》的上映。 如此别出心裁发布会的设计者正是张大磊,他甚至在发布会上自弹自唱长达9分钟,并且手绘两幅电影海报。 半自传体式作品 如此文艺范儿的导演,会拍出怎样的故事? 其实,《八月》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非常简单,只是描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一户普通人家琐碎的生活日常。影片中,带有浓浓地方口音的“雪花粉,棒子面”的叫卖声,将观众一秒拉回熟悉的90年代。阵阵蝉鸣声中,时针滴答作响。镜头在姥姥家、家属院、厂区里来回穿梭,家里是父母在激烈争吵,院里邻家哥哥被警察追逐,倍加惦念的太姥姥重病在床……深感被时代脚步追逐的少年小雷,在深夜中偷偷起床,对着墙上的李小龙海报练起了双截棍。整部影片以时间为轴线,从小雷的视角出发交代剧情,故事在梦幻与疏离之中若隐若现。 很多观众在看完影片之后,发现并不能用一个具体的“剧情”来概括这部片子。对此,张大磊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八月》的确很难明确地用一个故事来形容,“我只能说这部影片是一个12岁少年小雷和他身边人发生的事,是一场简单、安静、浪漫的白日梦。”据张大磊透露,这不仅是他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他成长轨迹的缩影。作为一部半自传体式作品,张大磊更将自己的生活投射在了主人公小雷身上。“(我的)童年和小雷一样有很多孤独感,但是这个孤独感并不是让人痛苦的,它就是让生活变得很空很大,时间变得很满。” 除了童年,《八月》中折射得最多的,就是父子情。尽管影片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刻画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但通篇却在细枝末节中展现父亲对孩子无声的关怀。这样的设定,也是源于张大磊的亲身感悟:“我和我爸的关系跟片子里小雷和父亲的关系差不多,不是传统中国式家庭的父子关系,更像是朋友。父爱并不一定要表达,父子之间可以没有交流,父爱是无形的,但是在关键的时候肯定会出现。” 在影片的首映式上,张大磊的父亲就静静地坐在后排,看着儿子的作品接受观众的检验。身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剪辑师,父亲也与张大磊聊过影片的剪辑,最终还是尊重了儿子的想法和决定,“我知道他在为我高兴,知道我做了一件对的事。”张大磊说。 谈到电影拍摄的契机,张大磊表示,自己曾在俄罗斯留学很久,2008年的某一天,他回到姥姥家,看到家里的老人之间相互照顾,感觉又回到了过去。“连弥漫在空气里的气味仿佛都是回忆中的,这种情感很奇妙,如果没有经过完整的表达我会觉得‘过不去’,很难进行下一步创作。” 而当他真正开始电影创作的时候却发现,“面对庞大的素材库,我想把它作成电影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想多了,杂念太多,反倒不像是我最终想要的影片。经过很长时间的、3个月的后期剪辑,去掉了很多影响我思路的情节,找到了最单纯最简单、我最想要的东西。” 带观众重回旧时光 在张大磊看来,“童年是一段如炊烟般存在的时光,那个时代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纯粹的,也比较适合简单的拍摄手法。” 张大磊说要用简单的拍摄手法,这一点也不夸张——影片在画面呈现上,用的是黑白;演员选择上,用的是素人;制作班底上,影片在家人与好友的支持帮助下完成,张大磊甚至笑称可以用“七大姑八大姨制作班底”来形容,其中最为专业的人员,或许是屡获国际提名的摄影师吕松野,他也是张大磊于俄罗斯留学时的同班同学。 虽然拍摄班底如此简单,但影片静水流深的美学风格,高水准的工业化品质却受到专业人士欣赏,接连斩获第5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第53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及亚洲电影观察团推荐奖等重量级奖项,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获奖解说中如此评价该片,“《八月》,是一部气质突出的作品,全片以非凡的影像呈现,透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旁观大人的世界,然而它不只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更是对人情世故、体制变革以及时代记忆的回眸与反思。”著名导演许鞍华表示:“影片的情绪是可以传递的。我是香港人,也一样很感动。张大磊的技巧蛮‘鬼魅’的,本来应该很难‘骗’到我这样的导演,但他做到了。”自媒体“毒舌电影”称:“《八月》这部电影影像是非常精致的,跟大家看高水准的商业片没有任何差别。” 对于频频得奖,张大磊表示,他只是想以初心拍一部简单的片子,自己就是用最本能、最真诚的态度去创作,投射到电影中的,只有主创们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情感及态度,“可能这种方式是笨拙的,但是这是我们本能的感知。我希望做事情用真诚而不是用方法的人可以多一些,哪怕看起来有些笨拙。” 而选择在被好莱坞进口片包围的3月上映,面对超级英雄、史前怪兽的“围攻”,张大磊坦言自己并不畏惧,“现在中国观众的观影经验越来越丰富,观影水平也越来越高。中国一直不缺少好的文艺电影,文艺片已经有足够的土壤,导演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八月》是为众多‘80后’‘90后’观众提供了一条重回上世纪90年代好时光的‘窄道’,给国产电影带来更多温暖。”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您最想对1994年的自己说一点什么?”面对记者如此提问,张大磊笑谈:“我会告诉他,你这样就挺好,以后也挺好。”“会不会提前告诉他,2016年你的片子会得金马奖?”“不会,万一他不喜欢电影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