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麦克尤恩半个世纪的“人性秘密”探究(4)

http://www.newdu.com 2018-12-1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徐小珏 午荷 参加讨论

    当人工智能也能写小说
    骆新:我知道麦克尤恩先生不仅关注时政问题,也关注最新的科技动向,比如人工智能问题,我想问的是,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也会写小说了,你们二位怎么看?
    小白:我觉得这个时代很快就会到来,至少一大部分写作会变成人工智能写作,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络文学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字的写作,每天写出一万字,超出人脑的写作,标准化、模块化的,完全看出来是同样一个情节。当然它不是复制粘贴,至少写作文体质感一定是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通过大数据采集挖掘总结出来的方案,包括我以前的编辑,他拿到一个风投,说输入几千本、几十万本小说故事,总结出一种算法来,用这个算法批量生产畅销故事。当然他是带着非常巨大的热情做这件事的,目前看来比较幼稚,但这种热情早晚会真的做出点东西来,所以我觉得一部分写作被机器或类机器人写作取代,完全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还在写,我们的写作会形成社区文化、交互文化,我们也可能产生人和机器的对抗,我们一个人可能写不过它,但我们很多人写,一个社区来写,一个集体来写,我们搞同人写作、同体写作,也是可以跟它比一比的。当然更高级的像麦克尤恩先生这样的写作,人工智能在可见的未来暂时还达不到。
    麦克尤恩:关于人工智能,很多人都非常担忧它的到来,会不会给人类尤其是个体带来冲击。很多人想,机器人比我聪明,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不用担忧,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很多人比你聪明,不一定是机器人,所以每个人都已经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不然也不可能活到现在。其实对人来说,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们有自己的意识、思想,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自己的肉身。作为AI它可以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但它没有最源头的东西——人体感知。而你有身体,可以感知疼痛,你有情感,有怀旧的情绪、兴奋的情绪、后悔的情绪,所有这些都是肉身带给你的。我们也不要忘记在我们脑子里一共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有7000个联系整个身体的接口,所以整个人脑和身体的连接性非常之高,目前也没有任何AI和机器可以替代。就算可以替代,人脑也就大概1公斤扛在肩膀上,里面大概一升液体,耗电量可能就是25瓦,哪个AI可以和人脑比?只要有这副肉身在,就可以感受一切、体验一切,不要忘记我们自身的这些优势。
    骆新: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所有的算法,你会发现人活在这个世界无非就是个物理性存在,所有物理性存在的东西其实都可以通过算法(我们用概率和数据)的方式来告诉你,你的下一步会做什么。那人生的选择还有意义吗?小说还有意义吗?
    小白:目前的算法,不管是对抗性的算法,还是下棋的算法,以及贝叶斯公式(Bayes Rule)等等,实际都是靠数据的输入,人必须得喂它数据。
    我讲个故事,那年我到一个岛上去玩,到机场看到一个影星,他太太在很远的地方,他垂头丧气在那里,我当时就想我要写个小说,就写他婚变杀人。两三个月后,他真的婚变了。
    骆新:这就是你的大脑算法比较准。
    小白:我不过是想象此人婚变而已。你说机器能算出来吗?我是比较怀疑的。
    麦克尤恩:我看过一本小说,讲一个人继承了一笔遗产,买了一个男性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爱上了叙述者的女朋友,是非常经典的三角恋故事,非常具有现代意义。这个女朋友到底有没有对男朋友不忠?这个机器人是不是有自我意识?——这正是机器人和人的区别,这一点是可以通过图灵测试去检测的。但其实看AI能不能替代人脑,我觉得还要通过写小说来测试,一个AI如果写出一篇完全原创的小说,没有抄袭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个AI或许有人脑功能。
    未来科技发展很快,像量子计算机再有进步的话,可能人脑还要有1公斤背在肩膀上,而 3毫米直径那么小的人脑也会开发出来——它可能不是一个人的头脑,而是集中了像小白说的一群作家或是一群智士的头脑。现在有很多科幻小说也在写这一点。科幻小说的恐怖在于,有时候它们真的可以预测未来。
    骆新:我们今天占有越多,反而越被控制。如果我们今天把所有人的想法都集中起来,就知道人们在什么地方会有嗨点,也许人工智能能够创造出一个比小说更能够吸引人、更有爆炸性的效果。那么作为作者,如果你所有写作效果都被别人所预判,为什么还要写作?
    小白:如果真的实现控制论的终极目标,已经有人想象会怎么样:系统自己会崩溃的。《黑客帝国》,还有《西部世界》,里面有机器人为这个框架世界去构建故事线,控制得非常严格,所有的一切都在算法之内,但系统还是要崩溃。实际上写小说就是通过想象的方式,给人类一个试错的机会,我看到沮丧的影星,想象他婚变,这就是试错的机会。也许系统就需要这样一种反智的力量。
    麦克尤恩:我觉得各种艺术形态的终极目标或者诉求就是要探索人性,我们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也是和科学家一样在探索这个世界,只不过他们探索的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我们探索的是人性秘密,或者说人性隐秘的角落,通过我们的创作能够反映出来。所以对于我来说,文学创作就具有这样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这和科学探索是可以平行完成的,而不只是科学探索这一种可能性存在。
    我最新写的小说里,“我”作为叙述者,是一个电机工程师,“我”和未婚妻去见她的父亲,同时带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什么都懂。“我”的未来丈人是莎士比亚专家,他和机器人相谈甚欢。他丈人觉得这个人这么有文化,肯定就是我的准女婿,到最后他的真女婿就不打破他的美梦,自己扮演这个机器人,对老丈人说“我到楼下充充电”。我希望,这样一天不要在我生活中发生。
    特约记者 徐小珏 记者 午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