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它们都是梦,就像它们都是小说

http://www.newdu.com 2018-12-04 《人民文学》 小托夫 参加讨论

    去年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写下了《去年冬天在坎坎坎弄巴》。这是一篇先有名字后有内容的小说,事实上,我早就定下了这个名字,并且很偏爱这个名字,一直不舍得轻易用。其实,我也试过几次,但都以失败告终,那些文字配不上这个名字。我想展现出一种少见的小说语言和小说意境。这很难。我真正写它只花去两天的时间,但从前年想出这个名字,到去年把它写出来,时隔一年之久。
    当然,我对此篇是满意的,总体而言,它的内容达到了我的要求,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超出了我此前的要求。我无法掩饰对它的偏爱,我甚至太溺爱它了。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写出这篇小说时的激动心情,我感受到的是强烈的创造的快感,是属于创造的,而不是创作。对我来说,它太独特——和我此前的小说都不太一样——像一场梦境一样,或许正因如此,我才对它那么偏爱。标上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完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你不可能再写出超过此篇水准的小说了。这让我一度灰心不已,但同时又掺杂着喜悦的成分。可以说是悲欣交集吧?过了一年,小说带给我的“负面影响”已经被稀释于无,已经被化解掉了。有新的小说让我激动不已,它佐证着我还在向前走,还在一直往前、往前,没有停在原地故步自封。这种感觉挺好。
    去年,《去年冬天在坎坎坎弄巴》完稿后,我陷入一片虚无之境,有两三天的时间都沉浸在小说营造的氛围中。我开始担心我该如何突破它,没错,它是我亲手写出来的,但它对我接下来的写作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在写新作品的时候总会时不时想到它,把正在写的与它相比较,从小说的意境到小说的语言,反复比较,这样一来,我接下来写作时常分心走神,无法全身心专注于眼下正在进行中的写作。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应该像短暂恋人间的关系,当作家在写作某部作品时,他就像是在和这部作品谈恋爱,当作品彻底完成后,也就是他们的分手之日。在这层关系中,作家必须做到绝情无义,不能念念不忘优柔寡断,必须绝情冷酷,忘记它,抛弃它,去寻求下一个,去开启新一段的恋情。作家在这层关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花花公子”,浪荡而不羁,绝情又无义,他不能在某一个“恋人”身上停留过久,他应该是永不停歇的“情场猎人”,他的“猎物”永远是下一个、下一个。他应该不停地施展魅力“招蜂引蝶”,他应该不停地追逐下去。当时,我尚未意识到这些。后来的某一天,我忽然醒悟过来,梦境是无法复制的,小说和梦境相似,每一篇完成的小说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都是一场梦境,而梦境与梦境之间,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虽然不同的梦境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但本质上说,它们没有高下之分。它们都是梦,就像它们都是小说。
    《去年冬天在坎坎坎弄巴》想要探讨的命题是“记忆的不可靠性”,就是这个。当然还有,比如“就像快乐无法感同身受一样,痛苦也是无法感同身受的”。这两点隐藏在故事的背后,要走到故事的背后才能看到或者感受到。
    故事的最后是探究艾美丽的死,关于她的死,我给出了几种不同的结局。其一是她在冬湖自杀身亡。当故事中的“我”找到艾美丽生前的好友,向她们传达她的死讯时,她们惊讶不已像是在听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还以为是“我”发烧把脑子烧坏了。她们说:“艾美丽一年前就死了。”是卧轨自杀。“我”觉得她们在说胡话,她们也觉得“我”在说胡话,“我”离开她们来到艾美丽的祖母家,向她告知艾美丽的死讯。艾美丽的祖母听到“我”的告知后,既不悲伤也不惊惶,她说:“艾美丽七岁那年就死了。”“我”感到难以置信,如果艾美丽七岁那年就死了,那“我”这两年是和谁在一起?这是一个没有固定结局的故事,哪一种结局都可能是正确的,都是可能发生的。而故事中的“我”,也可能不是个正常人,而是个逐渐失去理智的人。这一切都可能是他独自幻想出来的,他后来再也找不到坎坎坎弄巴了,也许坎坎坎弄巴根本没有存在过,一切都源自他的想象。他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把虚幻与真实相混淆。概括说来,这是一个没有结局但同时又充满无数种结局的故事,无解之谜一样,散发着神秘气息。
    作家不需要非给出准确答案不可,事实上,这个故事的答案我也不知晓。在写作的过程中是这样,在故事结束时仍是这样。我也不想得到答案。没有答案,它就没有结束的那一刻,就像当下的人生一样,它仍在进行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