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阿巳:用写作变现梦想中的新世界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天津日报 口述阿巳撰文何玉 参加讨论

    新闻当事人讲述的故事
    “颠倒IP”引起影视圈关注,作家的虚构有多少现实基因?
    用写作变现梦想中的新世界
    
    
    “新女性”作家阿巳本名金靳,北京人,23岁留学德国,其间以“阿巳”为笔名开始创作,出版了《大猫儿的TT奋斗史》《不完美太太》等多部畅销书,新书《颠倒巷之全民女王》近期上市,以玄幻现实的手法营造出一个男女观念完全颠倒的世界,书中主人公在“颠倒世界”经历了种种匪夷所思的波折,历经千难万险想要回到正常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友情、爱情和成长。阿巳创造的“颠倒IP”正在引起影视圈关注,在作家的奇思妙想背后,有怎样的成长故事?她的创造力又是如何形成的?
    现实中赖以生存的能力
    相当于武侠世界的功夫
    我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形单影只、独来独往,并不是因为我天生性格孤僻,而是因为体质较弱、运动协调能力差,这在上世纪80年代普遍野蛮生长的小孩子集体中是很不受欢迎的,至少各种游戏都没有人愿意带你加入,怕被拖后腿。
    那时候是挺伤自尊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很感谢那段时光,因为没人一起玩儿又没有游戏和网络,所以最好的消遣就只剩下了阅读。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无师自通地会认很多字、能看复杂一点的书了,小学的时候更是学校图书馆和少年宫图书馆的常客,四年级开始第一次接触《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成人著作。别人听了可能以为我从小对知识如饥似渴,其实真的只是因为寂寞无聊,而且多少有点委屈的小心灵能在书里得到一些安抚。
    但是这样一路读下来,也就养成了习惯和爱好,中学期间人变得活泼了很多,跟同学们关系非常好,但读书这件事还是放不下的,因为身边朋友多了,互相影响,这时期在书籍的选择上也就更多地倾向于流行化。
    不久前金庸先生离世,就让我忍不住回想起了沉迷武侠小说的时光。我觉得女生的武侠情结跟男生不太一样,男生们都会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梦想,而女生的梦想则多半集中于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存在感,说白了就是“公主梦”的变形。
    年纪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女孩子的“公主梦”都是很直接的字面上的含义──有最漂亮的外表、最富有的家境、某一天被白马王子爱上……然而到了中学,大家可能都会发现“公主梦”不那么现实──上班族的父亲成不了富豪,丑小鸭也没太大可能变出倾国倾城貌。此时唯有两种精神食粮可以安抚这种失落感,一种是灰姑娘类型的言情作品,另一种就是武侠。我更喜欢后一种,因为不用非等着某个男人来发现和拯救,自己往那儿一戳,就是王道!
    男生读金庸都喜欢双儿、小昭、黄蓉、阿朱,而像我这样的女生多半则更爱郭襄、赵敏、周芷若,甚至天山童姥、李莫愁,没别的,就是酷!这些女人个个也都为情所困、为情所伤,但没有一个会为情沦为可怜虫。虽然武功这回事听起来比美貌、家境更虚无缥缈,但至少在小说里,不管先天条件如何,都有可能通过一点点机遇和持之以恒的自身努力去获得,给人感觉更公平。
    我没想到长大后会真的吃文字这碗饭,然而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并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时候,我发现现实中赖以生存的能力,也就相当于武侠世界的功夫。在年少时影响过我们的东西所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从不曾彻底消亡。从“公主梦”到“武侠梦”,从“武侠梦”到脚踏实地开创人生,这可能就是万千平凡女孩所经历的成长。
    还是乐于回归清静状态
    小世界中能成就大世界
    都说写作是条寂寞路,但我从事写作之后却经历过很多热闹。比如开始做编剧,从在制片人和导演的指导下写剧本,到全程跟着一百多号人的剧组拍摄,一热闹就是两年多;平时谈小说的影视版权合作,也经常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再加上帮一些项目做策划、自己尝试做公众号等等,经常搞得每一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才好。
    大概有那么几年,我整个人忙得像个陀螺,根本没时间从头到尾看一本完整的书,甚至还大言不惭地给自己找借口说:“我觉得写作的人就不应该看太多别人写的东西,容易受影响偏离自己的写作风格。”现在回头想想这话都有点脸红──如果真是一个成熟的作者、如果真有自己的风格,又怎么可能看了别人写的东西就轻易被影响甚至被改变呢?人是最擅长为自己找理由的。
    虽然不再看书,但转而爱上了网络带来的碎片化阅读,也开始喜欢碎片化地表达自己。那段时间除了忙于影视方面的各种事情之外,就是忙着发微博和朋友圈、论坛发帖、写公众号和头条文章,反正整天有各种七七八八的想法冒出来,还不吐不快。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比小说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反馈,和读者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更让我的生活显得丰富多彩。
    大概是在去年年初吧,我终于发现当一个人不停地往外输出能量却没有时间输入新的能量,总有一天是会把自己给掏空的,而质量最高的输入,其实都来源于我曾经并不喜欢的清静和寂寞。同时我也重新记起了自己走上这条路的初心──看到自己写的小说摆在书店、图书馆、咖啡馆……我忘掉这个梦想好像已经很久了。
    于是去年,在整整六年没写过新小说之后,我推掉了所有其他的邀约,甚至关掉了朋友圈、停止更新公众号,开始专心致志地只做阅读和长篇写作这两件事。
    不同于热闹时期没头苍蝇般的忙碌,去年一整年,我的作息规律到近乎刻板,每天10点睡觉、5点起床,上午构思或写作,下午去健身,晚上先看书,睡前再看部好电影。在外人看来,我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是清静和寂寞的,但我却在这种状态中找回了久违的心灵宁静,然后我惊喜地发现,宁静衍生出自由,自由衍生出更广阔的世界。
    这一年连小区都很少出的我,身体在小世界里重复着规律的生活,头脑中却渐渐酝酿出一个翻天覆地的大世界,每当打开电脑开始码字,就感觉自己正在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世界里自由驰骋,我既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也是这个世界的享受者,这种体验,是之前经历过所有热闹加在一起也无法带给我的。
    《颠倒巷》就诞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它最大的特色是营造了颠覆性的世界观,但大家可能很难想到,往往这样的大世界,都是由回归到极简的小世界来成全的。
    对于一个码字的人来说
    最糟糕的是被彻底无视
    对于一个码字的人来说,最糟糕的情况不是写出来的东西被人批评,而是被人彻底无视。所以一个作者眼中的最差读者,肯定不是那种整天跳着脚骂你的读者──既然有的骂,那么在骂之前掩着鼻子也好、鄙夷侧目也好,至少还是勉强读了一读那些字,也算是拿出时间和精力来给你捧场了,这其实是要发自内心感谢的。最差读者,应该是那种甭管白送还是倒贴,就算你跪在地上求,也绝不浪费时间看你作品一眼的读者。哪怕无聊到啃手指甲、打游戏,而你的书正毕恭毕敬摊开在面前,不看就是不看,能奈我何?
    千万别以为,这样的读者根本不会跳进你的注意范围之内,事实证明,这样的读者往往存在于跟你关系最密切的人群中,让你想自动忽略都不行。譬如我的老爸老妈,就是我眼中最差读者的典型。
    在我还没开始自己码字,对写作这项事业尚怀有无限憧憬的时候,我总以为若有朝一日自己出了书,父母毫无疑问将是最忠实的读者,他们一定会捧着书一字不落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圆了出书梦之后,才发现这种描写实在很不靠谱。每次新小说出版,留在父母家里的书,唯一的待遇就是立在书架上落土。其实他们都是喜读书之人,大部分的消遣时光都是捧着书本度过的,但每次他们流连在书架前找一本想看的书时,最后拿走的有可能是已经读过一百多遍的古董。
    开始我认为这是赌气,毕竟写作只是我自己的梦想,却并非他们的期望。想当年考大学时,他们苦口婆心、费尽唾沫才说服我放弃了学中文的念头,报考了稳妥的经济类专业,满心以为我从此将捧牢饭碗衣食无忧,谁知道我还是兜兜转转地走回了风雨飘摇的文学之路。
    但说是赌气吧,他们却又很喜欢把我的书送给身边的亲戚、同事、朋友,家里的样书送完了,甚至不惜自己掏腰包买来赠送,要是听到谁说写得好,立刻笑逐颜开,嘴上却要说:“哎呀,她写的东西我们从来都不看的,小孩子嘛,写得无非就那样,不看也知道。”
    我觉得这可能是距离的问题。读一个人的作品,总要对作者多少有那么点儿仰视感,这才能读得进去。而他们从小把我拉扯大,我的种种丑事和糗态,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俯视、蔑视、鄙视都有可能,唯独仰视没指望了。所以,他们对我的文章不屑一读,也是再正常不过。
    后来才知道我想的不对,某次无意中听到老妈和朋友聊天,老妈跟朋友数落我平时脑子缺根筋,不会说话不会办事,朋友劝老妈,说写东西的人精神高度集中,脑子用得多,琐事就不要苛求了。老妈叹口气说:“唉,这些我也知道。我们为什么不看她写的东西?那么长的小说,十几二十几万字,每个字全是她的心血和辛苦,做父母的看着心里难受。”
    当时我就哭了。写了这么多年小说,我知道有人读故事、有人读文笔、有人读内涵,可我从来不知道有人翻开我的小说,字里行间看到的只有我的辛苦和付出。我以为的最差读者,原来是我的最佳读者,不用我制造煽情,他们就已经被我打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用一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作品,也许永远无人喝彩,但请相信世上至少有那么两三个人,会怀着真挚深沉的爱,一直做你的最佳读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