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中国文学研究40年思潮(5)

http://www.newdu.com 2018-11-06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 刘跃进 参加讨论

    四、文学普及工作
    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有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巨大功效。文学研究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文学价值、中华美学精神挖掘出来,贡献给社会。文学研究所创办之初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选编历代文学经典作品。像《诗经选》《史记选》《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三曹诗选》《唐诗选》《宋诗选注》《唐宋词简释》等书,反复打磨,本身就已成为经典,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余冠英、王伯祥、钱钟书、俞平伯等人的名字和声誉,也逐渐走出学术圈,为广大读者所熟知。最近40年我们又编选了《不怕鬼的故事(增订本)》《不信神的故事》《唐宋名篇》《台湾爱国诗鉴》《台湾爱国文鉴》《台湾小说选》《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以及“文史讲座丛书”15种等普及读物,还参与中组部组织的干部读本《中国文学名篇》等,积累了丰富的编选经验和学术声誉。计划中的《中国文学读本》,力求精选从古到今、包括台港澳三地的文学经典,展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当代文化建设与文学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他人笔下所无的境界。一部好的文学选本,就是把要这类好的作品筛选出来,通过阅读,走近作者内心世界,走进作者所处的时代。
    自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民族化,就是要求文学体现一个民族的特性。这就涉及民族性问题。一种说法认为,民族、国家就是一种“想象共同体”。那么如何塑造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就需要文化的传播来完成。文学研究工作者,有必要深入总结我们民族的传统特性和现实追求,并把这种特殊的文化基因固化为人民大众的行为准则和共同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研究的普及工作,不仅是传播文化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理念,一种理想,甚至还可以说,是在从事一项民族文化集体认同的凝聚工作。
    回顾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在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前提下,已经形成几点共识。
    第一,坚持学术研究的原创性与时代性,始终把理论研究作为提升研究水准的根本方法。
    第二,坚持学术研究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始终把文献研究作为夯实研究基础的重要手段。
    第三,坚持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和民族性,始终把普及工作作为推广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我在纪念文学所成立60年编写的《岁月熔金二编》序言中曾有这样的表述:何其芳同志在1954年建所之初提出的“谦虚的、刻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或许可以视为文学所精神的一个基本内涵。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60年来,文学所艰辛地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传统。首先,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这是文学所成立60年最基本的经验,也是最重要的特色。其次,遵循学术规律,整合团队力量,夯实学科基础,这是文学研究所在学术界保持较高学术声誉的根本保障。第三,尊重学术个性,鼓励广大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撰写传世之作。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第四,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把编选优秀的古今文学读本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工作。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文学研究所的学术工作,我认为上述论断依然可以移到这里作为结束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